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精品教案

语文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精品教案

(封面)
语文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精品
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一文。

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本文处于统编教材9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篇较为标准的文艺论文,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四个方面的学习价值:其一,把握“意境”的内涵。

学以致用。

其二,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述思路。

其三,构建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其四,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的方式,用图表形式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契合性,以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从中借鉴学习作者分析实例的方式。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提升对意境的认识,形成自己具有批判性的看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文章内容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

因此教学应该把理解性阅读放在首位,教师要将之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4、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5、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难点
1、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2、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六、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山水画名作,认真观摩欣赏,同学间交流,分享对山水画审美追求、技法特点等的初步认识。

2、教师印发资料:袁行霈《论意境》、颜景龙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和李可染《谈学山水画》。

七、教学时数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投影的《江山如此多娇》)
师:这幅画是关山月、傅抱石他们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回答。

全班齐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结合词,再看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