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综上所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

3、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答:辩证否定的基本内容: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b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

新旧事物听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

肯定中包含否定。

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5、简述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6、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要点: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价值评价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与知识性的认识以“求真”为目的不同,评价性的认识以“善”、“美”的认识为目的。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因此,对于同样的现象,不同的价值主体所形成的评价往往无法达成共识。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只有当人们对主体和客体都有了正确的知识性认识之后,人们才能依据这种认识作出关于主客体间价值关系的正确评价。

价值评价的上述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

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

从马克思义主的观点来看,任何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7、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答:不变资本是指那些基础设备等所花费的资金.可变资本是一种花费在工人们的工资.(1)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阐明了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并不是由他垫支的全部资本创造的,更不是由其中的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即工人的劳动力创造的,从而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形成的实际过程,使剩余价值理论更加完善和科学。

(2)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实程度。

既然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因此在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当拿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更不应同不变资本相比,而是应当同可变资本相比。

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又叫资本主义剥削率,能准确地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3)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及其历史趋势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正是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为基础,提出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此基础上,他又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再生产理论和剩余价值的分割理论,这些对于研究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及其灭亡,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实质9、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革命实现的。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矛盾特别精锐,出现很好的革命形势,以及革命的主观条件的成熟,使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

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定的社会形态的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但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了,某个阶段,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方面。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10、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法论意义。

11、论述实践是人类存在方式社会生活本质实践1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

13、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存在关系方法论意义。

“两个划分”:从社会生活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

“两个归结”: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

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根本价值目标自由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观念的东西不外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和物质的相互转化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质量不变规律矛盾统一性、斗争性及作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循环和周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干预调节的实质是什么资产阶级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实质是:怎样才能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对人类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什么?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一、选择题•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例题: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C)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例题: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哲学基本问题例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辨证系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井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意思例题2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井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CD)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持殊物质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是什么意思例题: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这是因为(ABE)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例题: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量变与质变规律例题: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DE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例题: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有( BCDE )A、斗争性和同一性分别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同一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E、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下列各项反映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有( BCE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推动着事物的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C、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D、矛盾双方相互否定,一方战胜另一方使事物得以发展E、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例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因为 ( C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的交汇点D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例题: 192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D )A. 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时间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例题: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BA. 血缘关系B. 生产关系C. 政治关系D. 思想关系•唯物史观的“两个划分、两个归结”的思想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无•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例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由( B )A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C人的思想属性决定的D人的血缘决定的•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例题: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 )A .剩余价值学说B .生产价格理论C .劳动二重性学说D .劳动力商品理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例题: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C )A .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B .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 .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 .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社会资本再生产与流通采用的资本循环形式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例题: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调节的实髓是(D )A.促进资本主义稳定增长B.消除经济危机的爆发C.加强垄断资本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资产阶级宣扬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实质例题: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产阶级宣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