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材料检验试验规范制定 / 日期审核 / 日期批准 / 日期文件发行栏□ 执行董事□ 总经理□ 财务总监□ 生产副总□ 财务部□ 管理部□ 计划物料部□ 采购部□ 出口部□ 研发部□ 技术部□ 品保部□ 前加工车间□ 装配车间□ 喷涂车间□ 镜柜车间□ 杭洲湾分部修改履历序号章节版次修改内容生效日期1 全部A0 初次发行2012-07-011、目的:为了保证铝合金(铝型材)材料的来料质量和满足制程中各项工艺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铝合金(铝型材)材料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外购的所有的铝合金型材材料。
本规范规定的原材料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为正常检查项目,化学成分和力学分析为特殊检查项目。
3、职责:品质部:负责原材料来料检验;工程技术中心:负责新工艺、新材料的试验;采购部:负责联系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信息反馈及品质要求。
4、内容:、外形尺寸测量工具:测量工具型号精度游标卡尺0~300mm 0.02mm千分卡尺0~25mm 0.01mm铝合金型材截面尺寸:技术要求中除技术部门提供的图纸资料中有特殊要求,否则按执行,铝型材开口尺寸除外。
(见表1、表2)。
表1 铝合金型材截面尺寸及允许偏差截面尺寸/mm公差截面尺寸/mm公差大于至大于至0 1 ±19 25 ±1 2 ±25 38 ±2 3 ±38 50 ±3 4 ±50 100 ±4 6 ±100 150 ±6 12 ±150 200 ±12 19 ±200 350 ±注:铝型材的长度尺寸按供需双方在订单合同的技术要求约定执行。
表2 铝合金型材管壁厚允许偏差mm铝合金管材壁厚允许偏差外径壁厚大于至壁厚允许偏差3 15 ±±±±±±±15 25 ±±±±±±±25 50 ±±±±±±±50 80 ±±±±±±±80 100 ±±±±±±±注:方管的外径系指为切圆直径或两平行面之间的距离。
铝型材管材制成品的规格尺寸按技术部门提供的图纸资料执行,允许偏差参考表1和表2。
铝型材管材的不圆度和壁厚的不均匀,不超出外径和壁厚的允许偏差。
铝型材形状偏差:表3 形状偏差公称直径/mm 圆度/mm 每米弯曲度/mm3-1515-2525-5050-8080-100铝合金型材材料特性,硬度要求:表4材料特性要求用料特性制程工艺要求硬度(韦氏HW)机械加工用棒料用于经过机械切削加工工艺成型的零配件12°-14 °弯曲冲压用棒料用于经过拉弯冲压扭曲工艺成型的零配件6°-8°成形管料用于经过机加工成型的管类配件8°-10°5、铝合金型材表面质量要求铝合金型材管材、棒材,板材和型材表面无破损、凹陷、沙孔、杂质等。
如果有缺陷,按表5要求检验表5 黄铜表面质量要求序号缺陷名称检验范围表面质量要求1 拉伤划痕铝合金型材表面长≤30 mm深≤宽≤每米允许有2条,拉痕长度方向间距500mm,拉痕宽度方向间距半个周长2 沙孔铝合金型材表面直径≤深度≤在25平方厘米范围内允许有2点,间距≥30 mm以25平方厘米为单位的缺陷个数在表面上分布每米允许的缺陷数≤2,缺陷数相距≥450 mm3 以上各类缺陷总和面积不超过黄铜材表面的% ≤34 裂缝铝合金型材表面不允许5 局部凹痕铝合金型材表面不允许6 杂质铝合金型材表面不允许7 抗裂性按照弯曲半径和角度弯曲后目测弯曲位置不允许裂纹。
8 压扁试验铝合金型材管压扁后的位置目测压扁位置不允许裂纹。
注:1、铜材表面的拉伤、划痕检验,不包括车加工外圆表面的产品。
2、在抛光完工后,以目力测试检验产品表面,表面的沙孔或杂质点等缺陷影响到外观装饰性的,这样的不良产品按退货处理。
6、检验方法铝合金型材的随机抽样检验按相关抽样规定。
铝合金型材的外形截面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尺寸用卷尺测量;圆弧面用R规测量。
铝合金型材的不圆度用游标卡尺对称测量管外径三处,以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表示。
铝合金型材坯料表面质量的检验应在适应的自然光线下目测,目测距离为45±5cm。
铝合金型材抛光后的表面质量检验,按黄铜材的抛光表面质量检验标准执行。
铝合金型材在常温下,做冷弯试验,以检查铝合金型材材的抗裂性(抗弯测试)。
铝合金型材在常温下,做压扁试验,以检查铝合金型材材的塑性(压扁测试)。
7、常用铝合金化学成份:公司产品零件常用铜材(6063,6061)化学成分检验及力学性能1)黄铜材料及其制成品的化学成份符合GB/T 3190-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标准中相应牌号的规定,供货的每批产品需提供材质化验符合性报告。
2)化学成分以所购铜材生产厂家的质量保证文件(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等)作为验收依据,必要时也可由质检部抽样送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对其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方法按GB/T 20975进行)。
6063铝合金材料技术条件化学成分%(GB/T 3190-1996):表6 铝合金材料化学成分6063 成分含量(%)Mg Si Cr u Mn Fe Zn Ti 杂质Al余量特性和用途:6063铝合金材料具有加工性能极佳、优良的可焊接性、挤出性及电镀性、良好的抗腐蚀性、韧性,易于抛光、上色膜,阳极氧化效果优良,是典型的挤压合金。
6063铝合金型材以其良好的塑性、适中的热处理强度、良好的焊接性能以及阳极氧化处理后,表面华丽的色泽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卫浴行业。
力学性能:表7 6063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牌号材料状态拉伸试验硬度试验抗拉强度N/mm2断后伸长率(%) 韦氏硬度(HW)6063 T5 ≥160 ≥8 8°-10°T6 ≥205 ≥8 8°-10°验收标准YS/T420 ,GB/T228 ,GB/T16865T4:固溶处理后经自然时效处理。
T5:固溶处理后急冷再施以人工时效处理,目的在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尺寸的稳定性,适用于冷加工。
T6:固溶处理后施以人工时效处理,目的在提高材料的强度及尺寸稳定性,适用于冷加工。
工艺性能:表8 6063工艺性能工艺性能密度热加工温度490~510℃融化温度655℃切削加工性% 50有良好的强度,热态下塑性良好,冷态下,切削加工性好,易焊接,耐蚀性好。
良好的抗腐蚀性、韧性,易于抛光、上色膜,阳极氧化效果优良。
6061铝合金材料技术条件化学成分%(GB/T 3190-1996):表9 6061铝合金化学成分6061 成分含量(%)Mg Si Cr Cu Mn Fe Zn Ti 杂质Al余量特性和用途:6061是6系合金的主要合金,是经热处理预拉伸工艺的高品质铝合金产品;镁铝6061具有加工性能极佳、良好的抗腐蚀性、韧性高及加工后不变形、上色膜容易、氧化效果极佳等优良特点,但电镀性能不及6063。
力学性能:表10 6061 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牌号材料状态拉伸试验硬度试验抗拉强度N/mm2断后伸长率(%) 韦氏硬度(HW)6061 T4 ≥180 ≥16 6-10 T6 ≥265 ≥8 10-12验收标准YS/T420 ,GB/T228 ,GB/T16865 工艺性能:表11 6061工艺性能工艺性能热加工温度融化温度490~510℃切削加工性% 655℃切削加工性% 50有良好的强度,热态下塑性良好,冷态下,切削加工性好,易焊接,耐蚀性好。
良好的抗腐蚀性、韧性,易于抛光、上色膜,阳极氧化效果优良。
8 铝合金型材抗弯试验 ( GB/T232-2010 )范围:规定了测定金属材料承受弯曲塑性变形能力。
原理:弯曲试验以圆形,方形、矩形或多边形横截面试样在弯曲装置上经受弯曲塑性变形、不改变加力方向,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弯曲试验时,试样两端的轴线保持在垂直于弯曲轴的平面内。
试验设备一般要求弯曲试验应在配备下列弯曲装置之一的试验机或压力机上完成:a)配有两支辊和一个弯曲压头的支辊式弯曲装置,见图1b)配有一个V型器具和一个弯曲压头的V型模具式弯曲装置,见图2c)虎钳式弯曲装置,见图3图1图2 图3支辊式弯曲装置支辊长度和弯曲压头的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见图1).弯曲压头的直径由产品标准规定。
支辊和弯曲压头应具有足够的硬度。
除非中有规定,支辊间距离L应按照式(1)确定:L=(D+3a)± a/2 (1)注:此距离在试验期间应保持不变。
V型模具式弯曲装置模具的V形槽其角度应为(180°-a)(见图2),弯曲角度a应在相关产品零件图中规定。
模具的支承棱边应倒圆,其倒圆半径应为(1~10)倍试样厚度。
模具和弯曲压头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并具有足够的硬度。
虎钳式弯曲装置装置由虎钳及有足够硬度的弯曲压头组成(见图3),可以配置加力杠杆。
弯曲压头直径应按照产品标准要求,弯曲压头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
. 试样一般要求试验使用圆形、方形、矩形或多边形模截面的试样。
样坯的切取位置和方向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试样的宽度试样宽度应按照应相关标准产品要求试样的厚度试样厚度应按照应相关标准产品要求试样的长度试样厚度应按照应相关试验装置(设备)要求的长度。
试验程序特别提示:试验过程应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
试验一般在10℃~35℃的室温范围内进行按照相关产品的规定,试样在给定的条件和力的作用下弯曲至规定的弯曲角度(见图1、图2和图3)试样弯曲至规定弯曲角度的试验,应将试样放于两支辊(见图1)或V形模具(见图2)上,试样轴线应与弯曲压头轴线垂直,弯曲压头在两支座之间的中点处对试样连续施加力使其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方法进行弯曲试验。
试样一端固定,绕弯曲压头进行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弯曲试验时,应当缓慢地施加弯曲力,以使材料能够自由地进行塑性变形。
弯曲时,试验速率应为(1±)mm/s.当使用上述方法如不能直接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可将试样置于两平行压板之间(见图4),连续施加力压其两端使进一步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图4 FF. 试验结果的评定: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评定弯曲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