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简介

安徽简介

安徽,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内陆的一个省份,简称皖,建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府、徽州府(府即今歙县)两府首字合成,因安徽潜山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安徽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东部经济区。

省域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

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

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拥有徽文化(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

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

[1]中文名称安徽外文名称Anhui Province、Anhui别名皖(简称),吴头楚尾、江淮之滨行政区类别省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16地级市6县级市43县级区56县政府驻地安徽合肥市庐阳区长江中路221号电话区号0550至0566邮政区码230000至247000地理位置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7,002万(2013年)方言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赣语、吴语气候条件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著名景点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徽州、巢湖、琅琊山、天堂寨、八里河机场新桥国际机场等5座民用机场火车站合肥站、蚌埠站、阜阳站等车牌代码皖A至皖S省会合肥市著名高校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等历史名人朱元璋、桓谭、张辽、李鸿章等简称皖重要城市合肥、芜湖、淮南、蚌埠、黄山等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

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

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

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4]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

全年无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

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

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4]安徽自民国9 年(1920 年)最早的商办公路——泗县至五河和民国11 年(1922 年)第一条官办公路——安庆至集贤关建成通车后,至民国26 年(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公路里程达到5731 公里。

[10]1949~1952 年,全省通车公路里程恢复达5055.8 公里,路况也有所改善。

1957 年10 月,潜山通往岳西的公路竣工,全省实现县县通汽车,通车里程达到8328 公里。

[10]1964 年5 月建成全省第一条渣油路面——合(肥)安(庆)路合肥至舒城段(4k ~50k)长50 公里。

1985 年开始,进一步对以合肥为中心,通往16 个地市的18 条干线公路计1793.7 公里进行拓宽改造,至1987 年已完成合(肥)淮(南)、合(肥)六(安)、合(肥)浦(口)、合(肥)蚌(埠)、蚌(埠)阜(阳)、蚌(埠)宿(县)、芜(湖)宁(南京)等路的全部或部分路段,计达533公里。

1987 年全省通车里程达28581 公里,晴雨通车里程达25629 公里,占总里程86.67%。

[10]至2012年,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92万公里。

铁路安徽省内的铁路自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修建芜湖至广德铁路时起,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商办安徽省铁路有限公司成立,议定招收股本银400 万两修建芜湖至景德镇铁路,仅完成芜湖至湾32 公里铁路路基和桥涵,因资金缺乏而停建,这是省内最早修建而未完成的铁路。

[11]20 世纪30 年代,商办江南铁路公司和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为开发皖南交通和淮南煤炭资源,分别修建了江南铁路(南京至宣城孙家埠)和淮南铁路。

[11]至1949 年10 月1 日,共修筑铁路696.1 公里。

1976~1987 年,津浦、陇海双线和淮南部分双线相继建成,蚌埠东区段站和淮南西编组站先后建成投产,芜湖枢纽芜湖东编组站部分交付使用,皖赣(火龙岗至贵溪)、阜淮(阜阳至淮南)铁路相继建成。

至1987 年,省内铁路有跨省的津浦、陇海、宁芜、皖赣、长牛、符夹铁路和省内的淮南、水蚌、芜铜、青阜、阜淮、淮张和在建的商阜13 条线路,运营里程1537.7 公里,正线延展长度2038.3 公里。

[11]安徽省主要铁路线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阜六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宁铜线、沪蓉线、铜九铁路、合九铁路等等。

水路安徽水运条件优越,长江淮河两大川流横贯省境,天然地将全省划分为淮北、江淮之间和江南三个自然区。

全省水域面积广阔,大小河流有300 多条,总长度约1.5 万多公里,通联全省81%的市、县,能与9 个省市相通。

[12]安徽省港口一览表淮河流域主要港口长江流域主要港口一级港口:蚌埠港、淮南港、阜阳港一级港口:芜湖港、安庆港、马鞍山港二级港口:凤阳港、凤台港、利辛港二级港口:铜陵港三级港口:怀远港、五河港、寿县港三级港口:池州港民航中国的民用航空始于20 世纪20 年代初。

民国9 年(1920 年)5 月8 日,京(北京)沪(上海)航线的北平——天津段通航,是中国最早开通的民用航空航线。

[13]安徽省的民用航空,始于民国18 年国民政府交通部沪蓉航空线管理处,辟沪汉航线自上海,经南京、安庆、九江至汉口,在安庆长江水面设置机场。

[13]1952 年组建安庆航空站,安庆机场复航,没有开办航空业务,主要供沪汉线革新型飞机备降、加油用,1954 年因长江发大水淹没机场而停航。

1956 年,合肥组建航空站,修复三里街机场,1957 年1 月1 日,上海——合肥——徐州——北京航线通航。

1957 年,安徽组建阜阳航空站,翌年3 月2 日,安徽省内第一条航线合肥——阜阳通航。

1958 年合肥成立中国民用航空安徽省管理处,处、站合一。

同年组建芜湖、屯溪航空站。

1977 年12 月,合肥骆岗机场建成启用,为国家一级机场。

三叉戟、DC —9 等大型客机加入安徽境内航线飞行。

1980 年3 月15 日,民航总局改为国务院直接领导。

[13]安徽省机场一览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阜阳西关机场黄山市屯溪国际机场安庆天柱山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亳州机场(规划)蚌埠机场(规划)芜湖宣城机场(规划)【安徽省情介绍】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

介于东经114(25'~119(50'、北纬29(25'~34(40'之间,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国土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6%。

1999年末全省总人口6237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95%。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47人,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3.4倍。

全省共有17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15个省辖市,2个行政公署),107个县级单位。

安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山地相间排列,其中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北绵淮北平原,东迤江淮丘陵,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群峰。

淮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面积3.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40米。

江淮丘陵横亘于江淮地区中部,面积3.64万平方公里,岗沟相间,一般海拔40~100米。

大别山区,婉蜒于鄂豫皖边境,面积1.19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0个,其中主峰天柱山海拔1488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南部,面积2.66万平方公里,以黄山、九华山为主,山峰海拔1000米上。

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为省内最高峰。

沿江平原属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2.61万平方公里,一般海拔10~20米,河湖星罗棋布。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淮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全年平均气温在14~17(C之间,由南向北递减,淮北和大别山区在15(C以下,沿江以南南部在16(C以上,其他地区在15~16C(之间。

全省年平均无霜期为200~25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770~1700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

全省日照充足,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2500小时,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衍。

安徽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湖泊众多,水域辽阔。

长江自江西湖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中南部,至和县乌江进入江苏省境,全长416公里,俗称“皖江”。

长江流域在安徽境内面积6.6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皖河、滁河、青戈江、水阳江,还有巢湖水系和龙感湖、大官湖、菜子湖、升金湖、黄湖、泊湖、武昌湖等湖泊。

其中,巢湖水面784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淮河自洪河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北部,至嘉山县洪山头入江苏洪泽湖,长430公里,在安徽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颖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淠河,还有城东湖、城西湖、瓦埠湖等万亩以上大湖。

新安江源出休宁、祁门的两条支流,在屯溪合流后称新安江,向东流经歙县街口,注入浙江新安江水库,总长194.3公里,流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

安徽矿产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且资源配套情况好,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伴生、共生矿产多,在全国尤其是在华东地区十分突出。

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已探明储量的达67种。

其中,煤、铁、铜、硫、磷、明矾、水泥石灰岩等20多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46.54亿吨,居全国第7位;铁矿储量29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均居全国第5位;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居全国第2位。

安徽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全省共有野生植物3200余种,许多植物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工业、食品、化工、药材的原料。

在农作物中,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山芋、大豆、玉米、高粱、大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烟草、麻类、蚕桑、茶叶、水果、蔬菜、药材等。

林作物主要是木材、毛竹、油茶籽、板栗、松脂、油桐等。

全省野生动物近500余种,饲养动物主要有猪、牛、羊、马、驴、骡、鸡、鸭、鹅、兔等家禽家畜,水产主要是鱼、虾、蟹、贝类,其中鱼类有170多个品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