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浮山科技工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结汇报材料报告1.全面对照《安徽省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作出评价;2.明确表述数字校园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3.详细说明保障机制完善情况,包括经费来源、技术维护、组织制度等;4.准确统计数字教育资源的数量、构成、来源和利用率,说明数字教育资源库建设、管理与服务等状况。
联系人:吴中斌电子邮箱:zcc@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余人,在职教职工近90人。
专任教师合格率达100%,其中,研究生2人。
拥有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博客管理员2名、省远程教育首席辅导教师1名、省“国培计划”培训教学专家1名、省教坛新星1名、市教坛新星2名、市导师团导师2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远程教育辅导教师6名、市骨干教师13名、市学科指导组成员13名、区兼职教研员5名、区教学能手16名。
学校占地2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600多人,年短期培训2200多人次,教职工217人,其中专任教师173人。
理论课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2人,实习指导教师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教师中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79人,“双师型”教师48人,占专业课教师的61.5%。
学校专业综合性强,现有专业11个:园艺、养殖、文秘、机电、财会、建筑、服装、电子电工、机械制造、农业机械化、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等,涉及中职专业六大类,而且专业设置调整及时,能充分满足当地学生求学长技以及人力市场的需求。
学校现有设备比较齐全的生化、计算机、电子、电工、服装打样、农机解剖、作物栽培与育种等实验室8个,有现代农业实示范基地、锦庭家纺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车工、钳工、焊工、农机、建筑、财会模拟、手工制图、汽车驾驶与维修等实训项目12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950万元,实验自开率达98%以上,实训开出率为100%。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有芜湖奇瑞、安庆华祥、合肥美菱等校外实训基地21个,校企共建,合作双赢,既实训了学生,又培养了师资。
学校有印刷图书、电子读物合计15.1万册,订阅报刊杂志133种,管理规范,借阅率高。
在现代教育设施方面,学校建有校园网和网站,能及时接收信息以充实我校的教学资源。
现有教学用计算机326台,多媒体教室4个,计算机中心与多媒体教室使用率高。
校园内安装了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和电子考勤系统,对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安全管理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学校重视教学数字化校园建设,46个学生教室与9个专业教室、实验室安装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每人拥有教学用笔记本电脑1台,日常教学中积极推进多媒体应用。
学校现建有计算机专用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系统、无线上网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无线报警系统、内部电话办公系统等覆盖校园。
建有实验室7个,其中先进的实验数字采集系统2个,能开展高层次的探究实验。
拥有多功能报告厅、网控中心、形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师生阅读中心、报刊阅览室等。
同时大力绿化、美化校园。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展示及交流活动的通知》(皖教秘基[2010]90号)的要求,现将我校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结报告如下: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经费落实有保障。
学校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
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校中层干部、年级部主任、信息中心教师为组员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校主要领导亲自抓数字化校园工作,带头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带头使用数字化手段。
校长汤胜在搜狐教育群建立博客,作品多次被推荐到教育群博客的首页。
学校中层干部都拥有自己的博客或主页,副校长邵礼华、纪道兵、教务处副主任殷俊的博客多次在各类评比中获奖,影响较为广泛,由于校领导的重视,目前我校共有60多名教师拥有自己的博客并经常更新。
尤其是办公室副主任王兵老师的博客“小兵说事”,在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11万余教师博客群中排名第三,其和物理老师江铁铸共同组建的“江铁铸初中物理研究团队”,聚合了全国近百名教师共同开展网络教研,其本人先后被聘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博客管理员,安徽省远程教育首席辅导教师,由于表现良好,2009年在安徽省初中、小学远程教育总结会上,代表马鞍山市做汇报发言。
学校成立信息中心,下设网控中心、广播电视室、文印室等,由学校办公室负责管理。
职能健全,专人负责,健全完善并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及工作细则。
学校数字化系统安全管理、网络和网站服务功能开发、信息宣传等方面均有专职人员,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和网络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
信息中心负责人吴继承老师负责校园各种网络如计算机网,广播网,电话网,闭路电视网的管理,校园各种馆室(如报告厅,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弱电系统的建设,校网站开发的技术研究与指导等,信息中心教师张磊除初二6个班级的教学外,负责网站的管理与使用,第二机房的管理,学校各种活动、会议的摄像与摄影,图片、影像资料的编辑与归档,广播室的管理与使用,各种多媒体管室的管理与使用,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的工作。
教师管敏除教学外,负责期中、期末绩统计,学籍管理,初三综合素质测评等。
李富伟老师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如计算机,电话,打印机等的维护与维修,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的工作。
学校办公室负责信息的上报和宣传工作。
2013年8月,学校投资22万多元建成了计算机网、广播网、内线电话网、有线闭路电视网。
2009年,学校采取自筹资金和财政拔款相结合的形式,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加速了现代化教育硬件配置的进程,46个学生教室与9个专业教室、实验室安装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
2009年10月,学校投资5万多元,建成校园监控网,2010年,学校先后投资近60万元,配发教学用笔记本电脑,建立校园无线网络系统,先后投资近万元,建设校园网站。
目前,学校数字化建设已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并在逐步完善。
二、网络环境良好,重视人才培养,多媒体教学广泛使用。
学校现有软硬件建设已初步达到了创建数字化校园的环境要求。
2013年9月,我校购买了JSY2000型集团电话交换机,可以提供100个内线接口和8个外线接口,所有办公室都布好了节点。
同年,学校建成100M校园网,并通过网通光纤接入互联网。
现配有服务器3台,学生用计算机122台,教师用机45台,教师笔记本135台,各类多媒体教室7间、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课件制作室1间。
2010年7月,学校实现了所有班级多媒体化,所有教室、办公室都有信息节点,每个节点都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
学校计算机网采用星形拓扑结构,所有教室、办公室都已覆盖广播,并且每个节点相互独立,既可以单独控制,也可以分层、分楼控制。
计算网楼与楼之间千兆连接,桌面百兆连接,并于2009年11月实现了无线覆盖。
校园内部平台也已架设成功,并成功建立了骨干教师个人网站,学生个人网站,班级网站等正在逐步完善中。
广播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智能广播机由电脑控制,整个铃声系统实现了分区管理,每天还可以定时开关设备。
校园监控系统共有21个监控点,监控主机为专业工程机,含有2个1T硬盘,可以保留约18天的录像。
学校所有教室都有闭路电视接口,在校网络控制中心,可以集中发射有线电视信号,亦可以进行会议的电视直播。
学校建有管理数据中心,数据统一汇总到办公室、教务处和文印室,包括教育管理,如教学、科研、管理、人事、学生、招生、校产等管理数据。
建有校本资源库,素材满足各门课程教学需要,必修课程中至少有50%以上的内容制作成教学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或软件。
建有师生阅览中心,拥有价值有一百多万元的图书,购买数字化图书馆,有26000册电子图书供师生学习浏览。
培养一支数字化意识强,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教育实践中去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关键。
学校信息中心共有教师5名,学历达标率为100%,有一支近30人的数字化管理队伍,负责网站信息的上传及宣传工作。
学校一方面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2009年12月,学校选派夏星罡、吴继承等13名教师由马鞍山市教育局电教馆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讲座。
经常聘请有关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2010年9月将在我校举办全国有效教学研讨会。
另一方面,组织全校规模的校本信息技术培训,每学期专项培训,分期分批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扩大数字化建设的队伍,使全体教师都能投入到数字化建设中去。
三是开展活动。
学校每年举办教学公开周,举办青年教师大奖赛和35—50周岁教师教学示范课。
目前,我校的每一名教师都实现电子教案、授课,90%以上教师能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会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
在最近的教学基本功大赛中顾婉、霍光武、汪蕾、谷代彬等老师在市级和区级名列前茅,获得了学校领导的表彰。
三、校园网站有影响,交流平台良好,各项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
学校一直重视校园网站建设,2013年初步建成八中网站,并开始试运行。
2010年3月,新八中网站改版上线,随着网站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及时更新,网站的浏览量在逐步提升,50天的时间,浏览总量就突破2万,达到20293pv。
2010年5月26日,学校初二第二批劳动实践活动结束。
当日,网站单日独立Ip数与点击率pv数再创新高,独立Ip数达181,单日点击率即pv数为6020。
目前,网站已改版上线180天,浏览总量达13万,目前,平均pv数近1000,各项指标接近,个别指标超过马鞍山市教育局网站。
学校依托校园网建立德育管理平台,建立德育动态、团队工作、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班级园地、家长学校、学生天地、志愿者活动、家校互动等相应版块,逐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信息化管理。
60%以上的班级建有博客,为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政教处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专版,心理教师裴春梅将大量精选的心理辅导案例、心理健康知识置于网上,供师生、家长浏览、学习,还开设了裴老师心理电子信箱,在网上为学生家长提供即时服务,得到广泛赞誉。
学校建立了校园广播站,可以智能控制各班级的播音器,使得通知对象范围更精确,尽可能地减少了干扰。
雨天室内升旗仪式靠的就是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课间和午间的教育宣传也都利用校园广播站。
我校不仅利用校园网,还利用“马鞍山网上家长学校”为工作平台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还和北京四中网校合作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培训,家长总体是比较肯定和满意的。
“马鞍山网上家长学校”和“校讯通”服务系统是我校家校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家长来说,使用校讯通业务,犹如现场直播,对孩子的情况,特别是对孩子的作业、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对学生的安全放心,能更加有效的配合学校工作。
对孩子来说,既有了学习的压力,比如说在校的表现无处可循,又能让孩子的信心加强,比如说老师发的一些温馨提示、激励的话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