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倔强/勉强道观/走马观花风雪载途/载誉归来B.侥幸/饶恕冰凌/棱角分明粗制滥造/衣衫褴褛C.症结/症状参与/时不我与家道没落/没齿难忘D.消遣/谴责谥号/溢于言表恪尽职守/络绎不绝2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一弯流水了黯淡的天空,一片青草____了落寞的眼睛,一朵花儿____了斑斓的希望。
A.映亮绽放葱茏B.葱茏映亮绽放C.绽放映亮葱茏D.映亮葱茏绽放3 . 关于下面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解说:句中加点的“常”是副词,“因为”是连词,“的”是助词。
B.我与他改革开放油盐酱醋雄伟壮丽表扬与鼓励土地和杂草解说:这一组短语的类型都是并列短语。
C.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解说: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解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成强烈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的故园的深沉怀恋。
4 .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敝?B.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C.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D.落日的余辉照在它巨大的翅膀底部,就像夜空因为星星而发光一般。
5 . 下列关于名著《草房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大奶奶对土地的热爱、执着而动人。
B.当桑桑穿着棉衣棉裤出风头的时候,秃鹤却戴着白帽抢了他风头。
C.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细马回到了江南老家。
D.杜小康经历了孤独的放鸭之旅,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4月8日上午,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在东门桥广场开展“严守条例规定,依法保护古城”。
B.QQ、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严防校园不发生霸凌事件,学校、老师都要切实担起责任。
D.店铺招牌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有损商家形象,而且污人眼球、倒人胃口,影响城市形象,降低城市品位。
二、现代文阅读最后一课(节选)都德可怜的人!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
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
轮到我背书了。
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
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这就是了。
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
’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
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7 .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
8 .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9 .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谈谈你对这句话中“高大”一词的理解?10 . 为什么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
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
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
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大雁队伍纪律严明,他们飞行时始终排成“人”字或“一”字形,古人称之为“雁阵”。
因为它们整天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
雁阵中飞在最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称为“头雁”。
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能力。
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前几个人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
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
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
雁群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也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
如果有大雁掉队落单,失去团队的保护,孤雁的存活率就很低了。
(材料二)[注]下边漫画标题为“雁殉侣”,画中文字为:王一槐司铎铜陵时,言有民舍除夜燎烟,驱除不祥。
一雄雁触烟而下。
家人以为不祥也,烹之。
明晨,又一雁飞鸣绕檐数日,亦堕而死。
(材料三)大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
小标题一:托雁足传书,寄相思之苦“雁足传书”的故事,使大雁成了信使的代词。
于是诗人词家借雁寄相思之情,便一发不可收。
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写道:“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诗人急盼友人音讯,借问“鸿雁几时到”,实则表达了对友人强烈而深挚的思念之情。
而“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则巧妙化用典故,抒写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婉曲而绵长。
小标题二:,《礼记·月会》中说:“仲秋之月,鸿雁南飞。
”雁为候鸟,春来北归,秋至南翔,每年准时往返,于是,借雁南归而衬人不归的愁苦情思,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温庭筠《苏武庙》中写道:“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这是一幅典型的望雁思归图。
又如“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诗人远离山乡,心情苦闷,夜不能寐,卧听归雁,勾起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材料四)三月的大雁则不同。
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选自利奥波德《大雁归来》)11 . (材料一)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2 . 结合(材料四),体会该段画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3 . 结合前三则材料内容,写出三点大雁身上值得称颂的美好品质。
14 . 仿照(材料三)“小标题一”的形式,从内容、情感两方面将“小标题二”填写完整。
(前后各5个字)三、句子默写15 . 古诗文默写。
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②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
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③宜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贾生》)④周敦颐《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语意相反,集中表现了莲的高洁品质。
⑤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西湖七月半①,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杭人游湖,巳出酉②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③,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④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⑤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①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杭州风俗,游湖赏月。
②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
③燎:火把。
④二鼓:二更,约为夜里十一点。
⑤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