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题西林壁-李伟忠(名师教案)

题西林壁-李伟忠(名师教案)

题西林壁——
让美感铺满课堂
李伟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

对于古诗,大家会的肯定不少,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听。

生:《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生:《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师:咱们一块儿把这首诗背一遍。

(生齐背《望庐山瀑布》)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也与庐山有关。

(板书:庐山)
师:对于庐山,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庐山又名“匡山”。

生:我知道一句诗:“匡庐风光甲天下”。

师:大家知道得很多。

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庐山的风光片吧。

(师生观看庐山风光片)
师:片子看完了,庐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这是怎样的庐山?
生:巍峨壮丽。

生:风景秀丽的庐山。

生: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庐山。

师:庐山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

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觉得自己对庐山的认识还是不够全面,于是感慨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屏幕显示诗歌)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这首诗的题目。

生:题西林壁。

师:注意“题”的后面稍作停顿,我们一块儿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春江花月夜》音乐起,学生自由练读后,指一生读)
师:大家请看这两个字,(屏幕显示两字的注音)“岭”“峰”都是后鼻音。

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首诗?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
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缘”。

请同学们用部首查字法从字典中查出这个字。

(生动手查字典)
师:查好的同学请看第二个问题,“缘”字的第四笔名称是 ,第五笔名称是 。

生:第四笔是撇折,第五笔是横折。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缘”字,其他同学跟着写,边写边说出笔画的名称。

(一生上黑板书写“缘”)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再练写一遍。

师:写好的同学,轻轻地读读全诗。

看看能读懂些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小组的其他同学。

(学生自由读,相互交流)
师:同学们都读懂些什么?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之所以没
有看到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他置身在庐山当中。

生:我读懂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庐山都不一样。

师:你是从哪句诗中读出来的?
生:“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不错,你真会学习!还有谁来说说?
生:横着看庐山是“岭”,侧着看庐山是“峰”。

师:“横着看”是在哪儿看?
生:(齐答)正面。

师:对了,从正面看庐山是——“岭”,侧面看庐山是——“峰”。

(师板书:岭、峰)
师:“岭”“峰”都是“山”字旁,显然都与“山”有关,它们
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大家通过查字典、画图来研究这两个字的区别。

(学生查字典,画图)
师:谁想到黑板上画一画?其他同学从字典中找找它们的意思。

(请一生在黑板上画图)
师:查到的同学先说说。

生:“岭”是“山脉”的意思,“峰”是指“高而尖的山头”。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画的图。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这是怎样的“峰”,怎样的“岭”?
生:“岭”是连绵起伏的。

生:“峰”是高耸入云的。

生:我觉得“峰”是陡峭不平的。

师:对了,从正面看庐山是这样的(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这样的(高耸陡峭的)山峰。

师:那么,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又是怎样的情形?请你展开想象,试着说说看。

(出示填空:从远处看,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看,庐山 ;从低处看,庐
山 )
(生练说后交流)
生:从远处看,庐山很小,从近处看庐山很大。

从高处看庐山很低,从低处看庐山很高。

(生笑)
师:谁能选择更具体的形象说说?
生:从低处看,庐山就像一个巨人耸立在我们面前。

生:从近处看,庐山像一块巨大的石板,我们的双眼都包不住它。

生:从近处看,庐山顶天立地,像个巨人。

生:从高处看,庐山像湖面泛起的层层波澜。

师: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所看到的情景都不一样。

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刚才这么多同学的发言?
生: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同学们,古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我们理解的时候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师:我们已经理解了第一、第二句诗的意思。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组说说第三、第四两句诗的意思。

先在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师展示填空:① ,是因为 。

②因
为 ,所以 。

③ ,所以 。

④之所以 ,是因为 )
(生练说后交流)
生:之所以作者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他自己就处在庐山中。

生:因为作者身处在庐山这座山中,所以他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生:诗人看不见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他就身处在这座山中。

生:诗人自己身处在这座山中,所以看不见庐山的真面目。

师:说得不错,不过老师有个问题:到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给想个办法,把你的办法悄悄告诉你的同桌。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谁愿意告诉我?
生:可以乘坐缆车在高处看庐山。

生:站在离庐山远一点的地方,站在高一点的地方看庐山,可以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生:从各个角度看庐山。

生:绕着庐山转一圈。

生:乘坐直升飞机看。

生:用摄像机把庐山的所有景色全部拍摄下来,回家再细细地看。

师:我们来综合大家的好主意,尝试把刚才说的办法写成一句诗。

(出示填空: ,才识庐山真面目)
(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生:只有走遍整座山,才识庐山真面目。

生:乘着飞机看庐山,才识庐山真面目。

生:各个角度来观望,才识庐山真面目。

生:四面八方看一看,才识庐山真面目。

师:看来大家对庐山的理解都不错。

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咱们的朗读就能更深一步了。

老师提供四段背景音乐:①《高山流水》;②
《渔舟唱晚》;③《春江花月夜》;④《平湖秋月》。

待会儿咱们配乐朗读。

(生兴致勃勃地练读)
(一生配《平湖秋月》朗读)
(一生配《春江花月夜》朗读)
师:读得这么传神,应该把掌声送给你。

(学生鼓掌)
(一生配《渔舟唱晚》朗读)
(掌声)
师:还有谁愿意读的?哎哟,这么多人想读!能不能把机会让给老师?
生:(齐答)行!
(师配《渔舟唱晚》,富有感情地朗读)
(生鼓掌)
师:谢谢!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读?
师:这么多同学愿意读。

这样吧,老师还带来几首介绍庐山的诗:《望庐山五老峰》《登庐山》《庐山诗》等,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来读读。

(师出示诗篇,学生自主练读)
师:谁先来?
生:我读李白的《望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掌声)
生:我选择《平湖秋月》配乐读《庐山独夜》: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钟声知何处?
苍苍树里闻。

师: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夜的宁静。

生:我读《庐山瀑布》: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歇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生:我读《庐山诗》:
庐山竹影几千秋,
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
一轮明月滚金球。

师: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在书法、绘画、诗词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接下来我们听到的就是根据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改编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师带领学生唱歌曲《但愿人长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