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进餐礼仪教案【篇一:就餐礼仪教案 (2)】第十一课家庭礼仪——就餐礼仪一、教学目标:1、了解用餐时的卫生知识。
2、教育学生吃饭时要文明礼貌。
二、教学重点:了解用餐时的基本礼仪。
三、教学难点:在生活中文明用餐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1、问题导入(1)一天三餐,从小到大,我们吃过那么多次饭,你知道吃饭时的学问吗?你知道怎么做才文明有礼仪吗?(2)揭示课题:就餐礼仪2、说一说,议一议(1)请长辈先入座。
(2)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
(3)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响声。
(4)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
(5)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6)先吃完饭要说“大家慢慢吃”。
3、读儿歌,做一做就餐礼仪讲究多,大人先坐我后坐。
左侧入左侧出,互不影响都自如。
姿自然背挺直,双腿平放身不晃。
长辈客人需到齐,美食当前不能急。
嘴咀嚼声音小,咳嗽喷嚏嘴捂好。
头鱼刺别乱吐,剔牙动作不悦目。
静就餐文明宴,节约美德记心间。
4、评一评(1)看图片,评一评他在吃饭时候的行为错在哪里。
(2)屏幕出示就餐礼仪八不要5、知识链接出示《弟子规》中的用餐礼仪,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意思。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6、总结下课作业:回家让爸爸妈妈给自己的吃饭礼仪打分。
【篇二:幼儿园教案进餐小规则】篇一:幼儿园进餐活动的常规要求幼儿园进餐活动的常规要求1、对幼儿的要求:1)认真洗手,方法正确。
2)能排队轮流不拥挤。
3)不玩水,节约用水。
4)安静进餐,坐姿良好。
5)正确使用餐具.6)文明进餐,不挑食,不剩饭浪费。
7)干稀(汤)搭配吃,菜和饭就着吃。
8保持身上、桌面、地面干净。
9)餐后自己轻放餐具,擦嘴漱口。
2、教师应做的:组织指导幼儿洗手,提醒正确顺序方法,教师需跟随观察幼儿洗手,因为孩子最喜欢水,他们会在水池里玩水,把衣袖弄潮湿很容易生病。
注意照顾个别幼儿,特别体弱和病儿。
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餐前、餐中不处理问题,以免影响幼儿的情绪。
向幼儿介绍饭菜,激起食欲,饭前激发食欲的确能让幼儿愉快进餐。
根据幼儿饭量随时添饭,不催食。
餐后安排轻松安静的活动,如室内游戏、散步。
这时教师要将特别调皮的孩子拉在自己一身边,带孩子到教室外面四处走走,熟悉幼儿园每个地方,在上下楼梯的时候提醒他们靠右走。
饭后是一个轻松自由的时间,老师可以和幼儿个别谈话等,以了解孩子增进师生情。
收拾餐具、餐桌,清理地面、卫生消毒等。
\\\\\侨昌幼儿园幼儿进餐常规教育细则篇二:幼儿社会教育教案:进餐礼仪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知道进餐的礼仪。
2 、学会正确的进餐方法,专心进餐并正确使用餐具,爱护卫生,进餐时保持自己、桌面、地面的清洁,进餐后会收拾自己的餐具等。
养成正确进餐的好习惯。
3、享受进餐的过程,珍惜粮食,爱护食物。
1、,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
2、继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好!”“谢谢”、“再见”“请”等。
活动准备:小猫、小狗、小老鼠头饰若干个,活动过程:1、播放视频,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老师听说森林王国里要要进行一场关于“文明进餐者”的调查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视频)师:我们看完狮子、猴子、兔子、小猫咪进餐表现,我们来投票吧!看谁是最文明的进餐者?(小猫咪)为什么?师:狮子、猴子、兔子为什么不是最文明的进餐者?他们什么表现不好啊?2、传授进餐礼仪。
进行到“老婆婆家做客”的游戏,在游戏情景中愉快地练习进餐的正确姿势。
(1)师:“今天我和小朋友玩个游戏叫“到老婆婆家做客”,我扮演老婆婆,你们呐,扮演小动物。
老婆婆请小动物到我家做客,你们高兴不高兴?好!看我扮演老婆婆了,戴上头饰,请小朋友也来扮演小动物,来吧,自己戴头饰。
(2)老婆婆慈爱地抚摸着小姑娘说:“我家小姑娘可能干呢?她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吃饭,不要妈妈、老师喂,吃得可好呐!你们看鸡宝宝是怎样吃饭的呢?看,她先坐在椅子上,两脚放在桌子下面,身子靠着桌子,坐得很好,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一口接一口地吃,不用手抓饭菜”。
小动物们跟着做。
并伴随提问:两只小脚放在哪里?身子靠哪里,有没有用手抓饭菜?吃好了提问:“小姑娘用什么擦嘴巴的?”,“谁替她擦嘴巴的?”“看看碗底怎么样?”“鸡小姑娘把碗和勺放在哪里了呢?”老师,鸡宝宝吃得真干净,你们到我家来做客,我请你们吃又香又甜的炒米,你们要像鸡宝宝一样认真吃饭噢!”小动物做客时“老婆婆”和“小动物”要注意礼貌,鸡婆婆态度亲切地检查幼儿进餐的姿势,对规则遵守好的,吃得干净的要予以表扬。
(强化规则教育)(3)活动总结后再离开餐桌。
正确使用餐具,爱护卫生,进餐时保持自己、桌面、地面的清洁,进餐后会收拾自己的餐具。
)篇三:幼儿园进餐环节组织吃饭讲话,不专注吃饭乱走动挑食,吃饭慢进餐环节,各人员做什么,分工,站位幼儿进餐环节的细节组织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挖掘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资源,树立教育的整体观,适度把握生活环节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而幼儿的一日三餐又是生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目的地运用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的方式方法,科学的组织此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生活学习习惯和基本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幼儿方便,教师轻松。
近几年我园在狠抓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细节管理中,把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出现的共性和个性习惯问题,也作为重点,开展集体研讨活动,切实解决教师在日常进餐管理中的难题,促进了教师相互交流及自我反思,提高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现从餐前组织、进餐细节、餐后组织三个方面做如下分享:一、餐前组织:1、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总是老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位老师在教室看护好教室里的幼儿,另一位教师要注意幼儿上厕所的安全和幼儿洗手的情况。
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节,如教师组织不当,先前孩子洗干净的手又要再次污染。
怎样减少多数幼儿的无谓等待,我园进行了多次的教研和相互学习,老师们积极开动脑筋,每个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方式,如有的班以不同的动物为名对幼儿进行角色分组,经过多次的观察,总结出每次进盥洗间幼儿合适的人数和所需时间,然后对音乐的长短进行调整,录制磁带播放,以相对应的动物音乐对幼儿进行有序调动,中间有目的穿插需要复习巩固的律动,当两组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其余的幼儿正在专心地做律动。
盥洗回来的幼儿随时跟进,既照顾到了幼儿间盥洗时间长短的差异,又照顾到全体幼儿,没有了无谓等待时间,孩子洗干净的手也不会再次污染。
中间穿插的音乐律动会定时更换,有的班以手指游戏为穿插,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孩子学习的开心,教师组织轻松。
环节过渡不再是一个难题。
2、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二、就餐时的细节组织1、把握好幼儿就餐时间,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专家指出,就餐时间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到孩子营养素的合理摄取,由于铁摄入不足,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增高。
儿保专家主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幼儿每次就餐所用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
因此,班级教师和保育员针对吃饭过快的幼儿,及时提醒其细嚼慢咽,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东张西望,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饭耗时过慢的幼儿,找出具体原因具体分析,教师尝试用进步星,或午餐中多出来的水果、点心奖励有进步的孩子,或用餐后活动如玩具分享、自主游戏等来吸引他们尽量吃快。
让幼儿逐步自觉调整用餐时间。
我园幼儿小班是用勺子进餐,中大班是用筷子进餐,在小班主要是教给幼儿进餐各环节的方法和要求,如先在椅子上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调羹,饭往嘴巴喂时,下面要用碗接住掉下来的饭粒等等。
到了中大班就是学习怎样使用筷子正确进餐。
2、规范幼儿端饭线路,确保进餐中的安全在进餐过程中总有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不安全因素,尽管幼儿也是很有序的按顺序进行,免不了还是有因端饭引起泼洒或碰撞,老师也是天天强调注意安全,但还是不尽人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摸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如果所有的幼儿能都围绕在固定的线路上(如逆时针从后到前)进行活动,那么就不会出现交叉现象,就能避免人为的碰撞,于是我们对幼儿分组端饭的线路进行统一规范,每组由组长带队,按固定的顺序进行,无论幼儿谁当组长,位置怎么调整都不影响线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很快明白坐在哪个位置该怎么走,刚开始几天需要老师不断的强调提醒,慢慢就好了。
这不是对幼儿的限制,而是一个培养规则意识的极好环节。
3、关注幼儿的进餐心理健康现代“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健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认识、情绪、情感、个性等多方面。
在幼儿园中要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不仅对幼儿身体发育加以照顾,还要对幼儿心理加以保护。
因此进食问题已不能仅从身体健康考虑,必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重新认识。
在幼儿园进食中,常常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别说话”“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
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吃饭不说话是一种美德,有利于健康。
所以幼儿必须遵守这种传统的美德,时刻提醒自己按要求吃饭,从生理特点来看,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
教师对吃的慢的幼儿的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的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引起幼儿情绪的反感、紧张,造成厌食、畏食。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认为在饮食中交谈,人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联想。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说话不多,而中、大班的孩子往往在吃饭时悄悄说话。
给幼儿适度的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也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
那么,教师是否因此对幼儿的吃饭放松不管呢?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就餐环境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必须明白何时何事需要维持纪律。
在进餐活动中,幼儿愿意相互交流或自言自语,没有影响其他小朋友或破坏进食活动,个性行为就不应受到纪律的束缚。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有些小孩喜欢干扰别的幼儿吃饭,这时老师就需要维持纪律,让幼儿了解纪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并逐步学会自控,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4、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现代生活一般篇四:幼儿园就餐管理制度就餐管理制度为营造有序的就餐环境,确保每位幼儿健康、安全、快乐地进餐,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特制定餐厅就餐管理制度,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