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0、11、12、14、1
5、16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包括认知、语言、情绪、人格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1..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包含的主要方面
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力及思维等方面
2.儿童少年注意力及记忆力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期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学龄前期依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学龄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
婴幼儿时期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学龄前期记忆的有意性发展开始明显,学龄期有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青少年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3.儿童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
4.感觉和知觉各包含哪些方面
感觉有视、听、嗅、味和皮肤觉等五类;知觉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5.想象和表象的关系是什么?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6.儿童期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
婴幼儿时期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主要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识记成分在逐渐增加。
学龄前期记忆的有意性发展开始明显。
学龄期有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的发展速度。
青少年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进入青少年期以后对抽象材料的记忆能力也明显增强
10、婴幼儿的言语发育可以划分为哪三个不同的阶段?
言语发展的准备期(从出生到1周岁)、单词句时期(1~1.5岁)、多词句时期(1.5~3岁)11、内部语言的发展的过程有哪些?
自言自语逐渐减少,转化为积极的独立思考
12、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过程?
13、儿童少年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是出声思维期;二是过渡期;三是无声思维期
14、语音、词汇和语法、口头语言发育的一般规律
15、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经历的三个过程
识字、阅读和写作
16、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emotion)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求间的关系。
情感(feeling)与人的高级社会需求是否满足相联系,在情绪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
17、儿童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
哭是儿童最初的原始情绪反应之一。
自发性微笑和社会性微笑两个阶段
18、婴儿的笑分为哪两种?
自发性微笑和社会性微笑
19、学龄前儿童情绪情感发育特点?
1.情绪和情感都迅速而强烈,有两极性
2.内隐性和表现性共同存在
3.高级情感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20、请说明自我意识包括几个方面?
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
21、婴幼儿早期同伴关系发展经历哪三个阶段?
1.主体中心阶段(6个月~1岁)
2.简单交往阶段(1~1.5岁)
3.互补性交往阶段(1.5~2.5岁)
22、.简述气质的定义及分类。
气质(temperament)是婴幼儿期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性特征,在婴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平易型约占40%,困难型约占10%,缓慢型约占15%,中间型约占35%。
23、请举例说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应符合哪些标准?
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而反应适度;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行为协调和反应能力适度;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个性的稳定和健全;还包括注意力集中、适度耐受各种压力、能悦纳自己和认同他人、有与年龄相适的责任心和现实的生活目标等
24、简述学校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什么?
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克服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指导改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5、利用生态学模式,阐述青少年吸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控制策略?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个性培养、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6、简述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
宿主因素、环境因素
27、简述伤害预防的“四E干预”措施
工程干预、经济干预、强制干预、教育干预
28、简述校园暴力的危害
身心伤害、丧失安全感、恶劣的社会影响
29、简述儿童虐待分类
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精神虐待、情感/精神虐待
30、简述儿童虐待与忽视的影响因素
儿童个体因素(性别、年龄、其他)、家庭因素、社会因素
31、阐述自杀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
32、简述自杀的三级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以学校为基地,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合生命教育、压力-情绪管理等。
二级预防以社区为核心建立网络,早期筛选有心理行为问题的高危青少年人群,重点是青春期抑郁症患者,建立相应人群保健库。
三级预防由精神科医生指导,社区、学校配合,针对不同类别自我伤害者进行危机处理。
33、某市规划建立一所新学校,你认为在选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2.学校要有足够的面积,保证能合理布置建筑物、绿化带和活动场地。
3.校内要有给水、排水以及供电设施等条件。
4.校址应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5.校内不能有高压线通过。
6.学校不得建在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毗邻的地方。
也不得建在危及师生安全的场所附近。
7.服务半径:小学不超过1500米(最好500米以内),使走读学生上学步行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中学不超过2500米(最好1000米以内),使步行上学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34、改善教室自然采光应遵循哪些卫生要求?采取哪些卫生措施?如何才能减少教室自然采光的眩光?
卫生要求:1.满足采光标准,课桌面和黑板面要有足够的照度;
2.照度分布比较均匀;
3.单侧采光的光线应自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设在左
侧;
4.避免发生较强的眩光作用
卫生措施:1.教室最好南北朝向双侧采光;
2.教室应设窗帘以避免阳光直接射入室内;黑板表面应以耐磨无光泽的材料制
成;
3.教室玻地面积比不小于1:6,室深系数不小于1:2,投射角不小于20°~22°,
最小开角不小于4°~5°,采光系数不小于1.5%(多雾地区不低于2%);
4.对面遮挡物至教室的距离不应小于该建筑物高的2倍;影响教室采光的高大
树木必须清除
减少教室自然采光的炫光:
3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3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1、突发性、公共属性、危害的严重性、衍生性、频发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38、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一般原则: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