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证明成分相同而体积、温度不相等的两杯液体,混合后总体积不变,在混合过程中与外界隔热.证明 绝热: ()()1012020mC t t m C t t -+-= 平衡温度: 1122012m t m t t m m +=+设00C 时液体密度0ρ,则 11002200,m V m V ρρ== 两杯液体的初态体积分别为()()110122021,1V V t V V t ββ=+=+ 混合液体的温度0t ,则()()''110022001,1V V t V V t ββ=+=+于是()()()''121020102001122102001012021211V V V V V V V t m t m t V V V t V t V V ββρββ=+=++++=++=+++=+得证.2、 已知氯化钠的摩尔质量25.8510kg mol μ-=⨯ ,密度为332.2210kg m ρ-=⨯ ,估算两相邻钠离子的最近距离(要求一位有效数字).解:取1molNaCl 为研究对象,其摩尔体积为 V μρ= 每个分子所占据的体积为A AV N N μρ= 由离子晶体NaCl 的排列特点可知:一个Na +和一个Cl -占有相当于两个小立方体的空间体积,因此每个小立方体的体积为'2AV N μρ=故小立方体的边长为a =两相邻Na +的最近距离为()10410m d -==⨯3、 厚度均为0.2mm h =的钢片和青铜片,在1293K T =时,将它们的端点焊接起来,成为等长的平面双金属片.若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率分别为510K -和5210K -⨯.当把它们的温度升高到2393K T =时,它们弯成圆弧形,试求这圆弧的半径.解:两金属片膨胀弯曲后两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每一金属片加热后的长度与它是否弯曲无关,所以根据加热后金属片的长度(弧长)等于相应的半径与圆心角的乘积可求得问题的解.每一金属片中性层长度等于它加热后的长度,与是否弯曲无关.设弯成圆弧的半径为R ,ϕ为圆弧所对圆心角,1α和2α分别为钢片和青铜片的线膨胀率:L 为金属片原长,1L ∆和2L ∆分别为钢片和青铜片由1T 升高到2T 时的伸长量,如图所示.对于钢片()111212h R L LL L T T ϕα⎛⎫-=+∆ ⎪⎝⎭∆=- 对于铜片()222212h R L L L L T T ϕα⎛⎫+=+∆ ⎪⎝⎭∆=- 由以上四式可以得到()()()()1221212122T T R h T T αααα++-⎡⎤⎣⎦=-- 代入数据以后得()20.03cm R =4、 一根1.0m 长的竖直玻璃管,在020C 时用某种液体灌到一半,问当玻璃管温度升高到030C 时,液体高度变化了多少?取玻璃的线膨胀系数为501.010C α-=⨯,液体的体膨胀系数为5=4.010C β-⨯.解:温度升高,玻璃管的截面积会增大,液体的体积也会增大,分别求出这两个量以后即可求得030C 时液柱的高度.设00C 时玻璃管的截面积为0S ,液体的体积为0V ,则根据热膨胀规律,在020C 时玻璃管的截面积20S 、液体的体积20V 可表示为()()20020200201212S S t V V t αβ=+=+同理,在030C 时玻璃管的截面积30S 、液体的体积30V 可表示为 ()()30030300301212S S t V V t αβ=+=+另由题意得20200.5V S = 在030C 时液柱的高度可表示为 3030V h S =将有关数据代入后可得0.5001m h =,即当玻璃管温度升高到030C 时,液柱的高度增加了0.0001m .5、 两根均匀的不同金属棒,密度分别为12ρρ、,线膨胀系数分别为12αα、,长度都为l ,一端粘合在一起,温度为00C ,悬挂棒于A 点,棒恰成水平并静止,如图所示,若温度升高到0C t ,要使棒保持水平并静止,需改变悬点,设位于B 点,求AB 间的距离.解:设A 点距两棒粘合端的距离为x ,则1222l l x x ρρ⎛⎫⎛⎫-=+ ⎪ ⎪⎝⎭⎝⎭解得 12122l x ρρρρ-=+同理,设膨胀后长度分别为12l l 、,密度仍近似为12ρρ、,B 点距粘合端的距离为'x ,则''121222l l x x ρρ⎛⎫⎛⎫-=+ ⎪ ⎪⎝⎭⎝⎭解得 '11221212l l x ρρρρ-=+而 ()()11221,1l l t l l t αα=+=+ 所以 ()()1122'122lt AB x x ραραρρ-=-=+ 6、 有三根端点互相连接的线浮在水面上,如图(a )所示,其中1,2两条长1.5cm ,第三条长1cm ,先在圆中A 点处滴下某种杂质,使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比原来减小了12.5倍,求每根线上的张力.然后再把该种杂质滴在B 点,再求每根线上的张力.已知水的表面张力系数=0.07N m σ.解:A 区液面含杂质之后,表面张力减小,因此2、3两根线受到外部液面的净拉力而成为一个圆,1线松弛.当B 区也含杂质后,1、2两根线形成一圆,3线松弛.1) A 区滴入杂质以后,形成图(b )所示情况,圆周长2312.5cm,cm.2LL l l R π=+==取圆心角为θ的一小段弧,这一段线受相邻线段的张力T 和表面张力F 的作用而平衡,如图(c )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有AB123图(a )图(b )图(c )图(d )12sin2 2.5T R θσσθ⎛⎫=- ⎪⎝⎭因为θ很小,所以 2sin222T TT θθθ==110.62.5T R R σθσθσθ⎛⎫=-= ⎪⎝⎭所以()232410.30.30.07 2.5103.141.6710N 0LT T T σπ--==⨯⨯⨯==⨯=2) 在B 点也滴入杂质后,出现图(d )情况,20.3m 2R π=用1)类似的解法可得到 ()4123210N ,0T T T -==⨯=7、 如图所示,一辆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车厢可以无摩擦地沿轨道运行,车厢内充满气体,正中间由可动的竖直轻隔板分开,气体的初始温度为T ,右半侧车厢内装有加热器,使气体温度加热到2T ,左半侧车厢内气体温度保持初温,试求车厢发生的位移.气体的总质量为m .解:右半侧车厢气体温度升高以后,可动竖直隔板向左运动,致使车厢整体向右运动. 开始加热前隔板在正中间意味着车厢左、右两侧中气体的初状态完全相同,即左、右两侧气体的质量也应相同.加热后当温度稳定时车厢两部分压强又相同,但体积显然不等.对车厢左、右侧气体分别根据克拉伯龙方程得122pV RT pV RTγγ==即可得1212V V = 所以隔板现在位于车厢左端3l L =处设水平轴x 沿轨道方向,选取车厢左端为初始坐标原点的零点,则开始时车厢的质心坐标等于12x L =.当隔板右侧气体温度升高时车厢往右移动一段距离a ,如图所示,系统质心新坐标为222262315212L m L m M a a L a x M m ML mLa M m⎛⎫⎛⎫⎛⎫+++++ ⎪ ⎪ ⎪⎝⎭⎝⎭⎝⎭=++=++因为系统在水平轴上不受外力作用,所以系统质心位置不变,即 12x x = 由此可得车厢移动的距离为()()15212212ML mL L a M m Lm M m +=-+=+ 8、 一内径均匀的U 型细玻璃管竖直倒立放置,A 端封闭,D 端为开口,如图所示,当竖直管AB 内空气温度为027C 时,管内封闭的空气柱长为40cm ,U 型管水平部分BC 长5cm ,充满了水银,当AB 管内的气温发生变化时,水平部分的水银将发生移动,设管外大气压强恒为75cmHg ,试求要使管内水银离开水平管BC ,AB 管内空气温度应是多少?解:若升温,水银将向CD 管转移,设某时刻CD 管中已有长为cm x 的水银,则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75407540300x x T-+⨯= 显然当7540x x -=+,即17.5cm x =时,T 有极大值,但17.5cm>5cm x =,故实际在升温过程中没有突然自动转移的状态出现,即水银BC 全部转移到CD 管内时对应温度最高,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755457540300T-⨯⨯=得 ()315K T = 同理,在降温过程中,由()()75407540300x x T+-⨯= 得在17.5cm x =-时,T 才有最大值.故温度最低的状态对应水银全部转移到AB 管中时,即满足()()7554057540300T+-⨯= 得 ()280K T =故要使管内水银离开水平管BC ,AB 管内的温度应大于315K 或小于280K . 9、 如图(a )所示,有两个截面为S 的相同的U 形管1、2,其内部装有高度为1h 和2h 、密度为ρ的液体.现用同样截面的导管将两者在大气中密接起来,如图(b )所示.导管中有一活塞D ,它把管中气体分成长度皆为0L 的两部分,每部分中气体的压强皆为大气压0p .活塞与管壁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现向U 形管1开口端缓慢注入一质量的同种液体,达到平衡时U 形管2的左侧液面高度变为3h .试求注入液体的体积.解:设加入U 形管1中的液体体积为V ,则这部分液体在U 形管中的长度为 Vx S=(1) 令11R L h h 、分别表示U 形管1中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2R h 表示U 形管2右侧液面的高度,根据液体的不可压缩性,由图(c )可知111R 2=L h x h h ++ (2)(a)h (b)2R 322h h h += (3) 令L R p p 、分别代表系统达到新的平衡后活塞D 左、右两侧的气体压强,由平衡条件可得011L L R p gh p gh ρρ+=+ (4)302R R p gh p gh ρρ+=+ (5)L R Fp p S=+(6) 以L R L L 、分别代表系统达到新的平衡后活塞D 左、右两侧的气体的长度.若将中间密封气体视为理想气体,运用波马定律可以分别得到00L L R R p L p L p L == (7) 因为液体注入前后管子各部分的长度是不变的,因此有关系式1201R 322L R h h L h h L L ++=+++ (8) 最后解得()()()()1112131R000023002302322222422L R Fx h h h h h h h gSp L p L F h h L F gS p g h h p g h h Sρρρρ=+-=--++=-++--+-+-+ (9) 由(1)和(9)式可知,要注入液体的体积应为()()()000023002302322422Sp L Sp L F V S h h L g p g h h p g h h S ρρρ=-++--+-+-+ (10)10、在一个圆柱形容器中用移动活塞将气体分成两部分,每部分为1mol 单原子气体.容器左侧保持温度不变,活塞不导热,移动无摩擦,如图所示.求两边温度相等时右边气体的热容.解:活塞在不同位置,热容就可能不同,题目要求两边温度相等时右边(c)气体的热容,则只要抓住这个状态进行小过程分析,按照热容定义求解.在温度相等时,两边气体完全对称,所以活塞在正中央,左边气体,用“1”表示,右边气体用“2”表示.左边气体做等温变化,设活塞移动一个很小距离导致左边气体体积减小一个V ∆、压强增大p ∆,由气态方程有()110pV nR T ∆=∆= 展开即()()1111p p V V pV +∆-∆=略去二阶小量后有1p V p V ∆=∆ (1) 对右边气体由22p V nRT = (2)()()()22p p V V nR T T +∆+∆=+∆ (3)(3)-(2)得22p V pV nR T ∆+∆=∆ (4) 由于两边气体压强相等,且开始体积相等,则可设1212,p p p V V V ==== (5) (1)、(5)代入(4)得2p V nR T ∆=∆ (6) 对右边气体,外界对它做功为W p V ∆=-∆ 内能变化为V E nC T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V Q E W nC T p V ∆=∆-∆=∆-∆ (7) 对单原子气体有32V C R = (8) (6)、(8)代入(7)得2Q R T ∆=∆ 由热容定义有2QC R T∆==∆ 11、质量为1m 的圆筒水平地放置在真空中,质量为2m 、厚度可忽略的活塞将圆筒分为体积相同的两部分,圆筒的封闭部分充有mol n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温度为0T ,突然放开活塞,气体逸出.试问圆筒的最后速度是多少?设摩擦力、圆筒和活塞的热交换以及气体重心的运动均忽略不计.(012273K,0.6kg,0.3kg,25mol T m m n ====氦的摩尔质量为3410kg mol,-⨯12.6J mol K,53V C γ== )解: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绝热膨胀,膨胀到两倍体积后温度将是T ,根据绝热方程有()110002T V T V γγ--=因此12T T γ-=圆筒和活塞的总动能等于气体内能的损失,即()222211022V m v m v nC T T -=- 根据热量守恒定律,有2211m v m v = 解上述方程,得过程第一阶段结束时的圆筒速度1v =v由此得出结论:在过程第一阶段的最后瞬间,圆筒以速度1v 向右运动,此时活塞正好从圆筒冲出.我们把坐标系设置在圆筒上,所给的是一个在真空中开口的圆筒,筒内储有质量为nM 、温度为T 的气体.显然,气体将向右方流动,并推动圆筒向右以速度x v 运动,气体分子的动能由下式给出:2322m nMv nRT = 式中m v 是分子的平均速度[注:指均方根速率],它由下述关系式给定:m v =平衡状态下各有16的分子在坐标轴方向来回运动,计算气体逸出时,假定有16的分子向圆筒的底部运动,这自然只是一级近似,因此,6nm 的质量以速度m v 向圆筒底部运动,并与筒底作弹性碰撞.之后圆筒以速度x v 、气体以速度g v 运动.对于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由动量守恒有166m g x nM nMv v m v =+ 由机械能守恒有222162622g m x nMv nMv m v =+⨯⨯ 解以上方程组,得到气体逸出后的圆筒速度为126g m nM v v m nM ==+气体分子的16以速度g v 反弹回来,g v 的绝对值要小于m v ,气体必然有较低的温度,其一部分内能使圆筒的动能增加,速度相加后得圆筒速度为()1x v v +,代入所给的数据:120.1kg,172.0K,325.7m s651.4m 1035m s,990m 56.0m sm g x nM T v v v v v ======-=得圆筒的最后速度为325.7m 56.0m 381.7m += 12、00C 时,一水银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为0V ,毛细管的横截面积为0A ,玻璃的线胀系数为1α,水银的体胀系数为β.若00C 时,泡内恰好盛满水银,证明:1) 在0C t 时,设0A 不变,毛细管中水银的高度与t 成正比; 2) 若t 随温度变化,第一问的结论是否成立.解:1)神温度泡受热后0C t 时的体积为1V ,而玻璃泡内水银在0C t 时的体积为2V ,则()()()1012021011313V V t V V t V V V V t αββα=+=+∆=-=-温度升高后水银膨胀,有一部分水银溢到毛细管中,其上升高度为h ,值为 ()01003V t V h A A βα-∆== 由于此式中()0013V A βα-、、是恒量,因此h 与t 成正比. 2)若毛细管的横截面积随温度而变化 ()012A A t α=+ 如果21t α ,第一问的公式仍成立. 13、毛细管由两根内径分别为1d 和2d 的薄玻璃管构成,其中12d d <,如图所示.管内注入质量为M 的一大滴水,当毛细管水平放置时,整个水滴“爬进”细管内,而当毛细管竖直放置时,所有水从中流出来.试问当毛细管的轴与竖直方向之间成多大角时,水滴一部分在粗管内而另一部分在细管内?水的表面张力系数σ,水的密度为ρ.对玻璃管来说,水是浸润液体.解:由于对玻璃管来说,水是浸润液体,故玻璃管中的水面成图示的凹弯月面,且可认为接触角为00.当管水平放置时,因水想尽量和玻璃多接触,故都“爬进”了细管内.而当细管竖直放置时,由于水柱本身的重力作用使得水又“爬进”了粗管.毛细管轴与竖直线之间夹角为最大时,这实际上是整个水滴在毛细管内的情况,这时水柱长为max 2214M L d ρπ=于是根据平衡条件得 00max max 1244cos p p gL d d σσρα-=-+ 式中0p 为大气压强. 由此得到22max 1arccos1d d Mg d πσα⎛⎫=- ⎪⎝⎭同理,毛细管的轴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最小值,这将是整个水滴位于粗管内的情况,这时水柱长min 2114M L d ρπ=根据平衡条件得00min min 1244cos p p gL d d σσρα-=-+ 由此得到11min2arccos 1d d Mg d πσα⎛⎫=- ⎪⎝⎭注:本题中的水面为凹液面,故附加压强4ad为负值. 14、有一气筒,除底部外都是绝热的,上边是一个可以上下无摩擦地移动不计重力的活塞,中间有一个位置固定的能导热的隔板,把筒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A 和B ,在A 和B 中各盛有1mol 氮气,如图所示,现有底部慢慢地将350J 的热量传送给气体,设导热板的热容量可忽略,求A 和B 温度改变了多少?它们各吸收了多少热量?若将位置固定的导热板换成可自由滑动的绝热隔板,其他条件不变,则A 和B 温度又改变了多少?解:A B 、中间的隔板导热,因而A B 、两部分气体温度始终相等,B 中温度升高后将等压膨胀.设末态时A B 、温度为'T ,对B 部分气体有''V VT T =B 部分气体对外做功为()'pVW p V V T T=-=∆ A B 、两部分气体的内能增量为5252E R T R T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E Q W ∆=- 即()7.02K 6QT R∆== 对A 部分气体有()5145.8J 2A Q R T =∆= 对B 部分气体有()204.2J B A Q Q Q =-=若将A B 、之间位置固定的导热隔板换成可自由滑动的绝热隔板,则B 部分气体的温度将不会发生改变.因为A B 、部分气体压强相等,故A 部分气体对B 部分气体所做的功总是等于B 部分气体对大气做的功,即B 对外界做的净功为零,而A 部分气体则做等压膨胀,其对外做功可表示为'A W p V R T =∆=∆这一过程中A 部分气体内能的增量可表示为 '512A E R T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72A Q W E R T =+∆=∆ 代入数据后得()'11.5K A T ∆=15、 在水平放置的洁净平玻璃板上倒一些水银,由于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影响,水银近似成圆饼形状(侧面向外突出),过圆饼轴线的竖直截面如图(a )所示,已知水银的密度3313.610kg m ρ=⨯,水银的表面张力系数0.49N m σ=,当圆饼的半径很大时,试估算其厚度h 的数值大约是多少?(取一位有效数字)解:由于水银内部存在压强,使水银圆饼侧面向外突出,稳定时,此向外的作用力与水银侧表面张力(收缩趋势)平衡.如图(b )所示,在圆饼的侧面处取宽度为x ∆,高为h 的面元S ∆,由于重力而产生的水银对S ∆的侧压力为21122F p S gh h x gh x ρρ=∆=∆=∆ 上式中12p gh ρ=为水银对侧面的平均压强.由于压力F 使圆饼侧面向外突出,设上下两层的表面张力的合力的水平分力'F 是指向水银内部的,其方向与F 的方向相反,设上表面处的表面张力1F 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F 的大小为()'12cos cos 1cos F F F x x x θσθσσθ=+=∆+∆=∆+当水银的形状稳定时,'F F =,由于圆饼半径很大,S ∆两侧表面张力3F 和4F 可认为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因而()211cos 2x gh x σθρ∆+=∆ 解得h =由于θ的实际数值一定大于0,小于2π,所以1将ρ和σ的数值代入上式得h ==h 的取值范围:()()332.710m 410m h --⨯<<⨯由此可得水银层厚度的估算值可取3310m -⨯或3410m -⨯.F F 4(b)16、如图所示,一根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石英管竖直放置,管内有一段水银柱,水银柱下方为空气,上方为一种可分解的双原子分子气体.这种双原子分子气体的性质是当温度0T T >时,它的双原子分子开始分解为单原子分子.若用0n 表示0T 时的双原子分子数,用n ∆表示()T T +∆时分解了的双原子分子数,则当T ∆很小时,分解遵循的规律为00n Tn T ∆∆=已知初始温度为0T ,此时下方空气柱的长度是02l ,上方气柱的长度为0l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下方空气柱压强的α倍()01α<<.设石英管和水银柱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忽略.试问:当温度由0T 稍稍增加时,水银柱是上升还是下降?解:设温度为0T 时,下方空气压强为0p ,当温度升为()0T T +∆时,其压强记为1p .若设体积不变,则应有0100p p T T T=+∆ 即 1001T p p T ⎛⎫∆=+⎪⎝⎭温度为0T 时,由于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为0p α,故上方双原子分子气体压强为 ()0001p p p αα-=-当温度升为()0T T +∆时,有n ∆个双原子分子分解为2n ∆个单原子分子.设0T 时双原子分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v ,则()0T T +∆时双原子分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n v n ν⎛⎫∆=- ⎪⎝⎭双单原子分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nv n ν∆=单 设石英管截面积为S ,由克拉伯龙方程有()()()()000000001.2.n p l S R T T R T T n np l S R T T R T T n νννν⎛⎫∆=+∆=-+∆ ⎪⎝⎭∆=+∆=+∆双双单单 故温度为0T T +∆时,上方气体的总压强2p 为 2p p p =+双单 上方气体的状态方程为()20001n p l S R T T n ν⎛⎫∆=++∆ ⎪⎝⎭上方气体在0T 时的状态方程为()0001p l S RT αν-= 由以上两式可得()2000111n T p p n T α⎛⎫⎛⎫∆∆=-++ ⎪⎪⎝⎭⎝⎭因00n Tn T ∆∆=,且T ∆很小,故可引入小量()1εε . 令00n Tn T ε∆∆==这样,当温度由0T 变化到0T T +∆时,上方气体和下方气体的压强增量分别为()()()()()()220002111112p p p p p pααεααεε∆=--=-+--=-+上()100001p p p p p p εε∆=-=+-=下 上、下方气体压强增量之差为()()()()220012121p p p p p αεεεαεαε∆=∆-∆⎡⎤⎡⎤=-+-=-+-⎣⎦⎣⎦下上由于 01,1αε<< 因此,可以做出如下判断:当12α≤时,0p ∆>水银柱应下降; 当12α>时,0p ∆<水银柱应上升.17、水平放置的一个圆筒形的绝热容器(汽缸)容积为0100L V =,充以氦气,用不传热的活塞把绝热容器分成两部分,活塞能无摩擦地移动,在对容器左边那部分气体的增加100J Q ∆=热量的情况下,试计算当活塞停止移动后,在容器内的压强变化是多少?解:设左边气体的初始状态为()111p V T 、、,末状态为()222p V T 、、,则111222p V RT p V RT γγ==得 ()2122111T T p V p V Rγ-=- 对左边气体,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2132Q E AE R T T γ∆=∆+∆=- 对右边气体,因是绝热压缩,故0Q =,而()()()()''31202101''20221011323232A E R T T p V V p V V R R p V p V p V p V γγγ=∆=----==--+ 代入后得 ()21032Q p p V ∆=- 得 ()02667Pa 3Qp V ∆∆== 18、将压强为01atm p =的空气等温地压入肥皂泡内,最后吹成半径为3cm R =的肥皂泡,设肥皂泡的胀大过程是等温的,求吹成这个肥皂泡所需的总功.(已知肥皂液的表面张力系数21410N m σ--=⨯,肥皂泡沫很薄,内半径几乎等于外半径且等于R ,由肥皂泡膜引起膜内外的压强差为4p R σ∆=)解:将压强为0p 的空气等温压缩到p 的过程中,外界做的功为 010lnln p mpW RT pV p p μ=-= 肥皂泡由于面积增大外力做的功为222248W R R σπσπ== 因 04p p R σ=+ 故 1000441ln 1W p V Rp Rp σσ⎛⎫⎛⎫=++ ⎪ ⎪⎝⎭⎝⎭因为41Rp σ故 0044ln 1Rp Rp σσ⎛⎫+=⎪⎝⎭ 即 32100044416133W p R R Rp Rp σσππσ⎛⎫=+= ⎪⎝⎭外力所做的总功为()2312401.710J 3W W W R πσ-=+==⨯ 19、有一具有绝热壁的刚性圆柱形封闭汽缸内有一装有小阀门L 的绝热活塞,在气缸的左端装有电容器H .起初,活塞紧贴右端内壁,L 关闭,整个气缸内装有一定质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温度为()0K T ,活塞与气缸壁间摩擦可忽略,现设法把活塞缓慢压制气缸中央,并用销钉F 把活塞固定,从而把气缸分成体积相等的左、右两室,如图所示.在上述气体压缩过程中对气体做功W ,气体温度上升到()K T .现开始L ,经足够长时间再关闭L ,然后拔出F ,并用H 加热气体.加热完毕经历一定时间以后,测得左室内气体压强变为加热前的1.5倍,右室的体积变为加热前的0.75倍,试求电热器传给气体的热量.解:将活塞由汽缸右端绝热压缩至汽缸中央的做功值已知,据此可求得缸内气体的摩尔数.开启小阀门L ,缸内左侧气体向右室气体自由膨胀.由加热前后两部分气体的压强、体积关系可求得加热后两部分气体的温度,进而可求得电热器传给气体的热量.将活塞从汽缸右端缓慢压至中央的过程为绝热压缩,设气体的摩尔数为γ,则 ()032W R T T γ=-开启小阀门L ,左边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最后达到两边压强、温度都处处相等的平衡态.这一过程中左、右侧气体的温度均为T .设左、右侧气体的体积、压强同为V p 、将L 关闭,拔出销钉F ,对左右室气体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1.5 1.251.50.75pV p VT T pV p V T T == 左右由此得 159,88T T T T ==右左 虽然加热过程中左边气体对右边气体做功,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并未对外做功,所吸收的热量就等于气体内能的增加,即()()()0332222342Q R T T R T T TW RT T T γγγ=-+-==- 右左20、如图所示,一端封闭、内径均匀的玻璃管长1m L =,其中有一截长'15cm L =的水银柱把一部分空气封闭在管中.当管水平放置时,封闭气柱A 长40cm A L =,当把管在竖直面内慢慢旋转至竖直位置后,再把开口端向下插入水银槽内,直至气柱A 的长度变为''37.5cm A L =为止,这时系统处于平衡.已知大气压为0750mmHg p =,温度不变,求槽内水银进入管内的水银柱高度h . 解:当管内水平倒转开口向下时,A 内空气压强由750mm A p =减小为()'750150m m H g A p =-,空气柱由400mm A L =增为'A L ,由玻意耳定律''500mm A AA Ap L L p == 此时开口端空气柱长度'x L 为'1000500150350mm x L =--=可见开口端气体有(长度为100mm )外泄,此时开口端压强仍为大气压'750mmHg B B p p ==因管插入水银槽后,A 内气体长度减小为''375mm A L =,由于气体质量一直未变,由玻意耳定律:''''800mmHg A AA Ap L p L == 此时开口端被封闭空气压强为''800150950mmHg x p =+=这部分空气柱长度为''''''750350276mm 950x x xx p L L p ⨯==≈ 因此,进入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的高度为1000375150276199mm h =---= 21、一球形热气球,其隔热很好的球皮连同吊篮等装载的总质量为300kg ,经加热后,气体膨胀到最大体积,此时它的直径为18m ,球内外气体成分相同,而球内气体压强则稍高过大气压.试求出刚好能使热气球上升时球内空气的温度.已知此时大气温度为027C ,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密度为31.3kg m .解:热气球排开空气质量为 31143M r πρ=式中,9m r =为球半径,1ρ是温度1300K T =、压强11atm p =的空气密度.因标准状态下的空气密度30 1.3kg m ρ=,由于mVρ=,故由克拉伯龙方程有31010101.18kg m p T T p ρρ== 代入得 13603kg M = 故气球内热空气的质量2M 为21300kg 3303kg M M =-=气球内热空气的压强为211atm p p ≈=,温度记为2T ,体积V 即为热气球容积,摩尔质量为γ,则有222M p V RT γ=即222p VT M Rγ=对于被热气球排开的质量为1M 的空气,有 111M p V RT γ=即111M T VRp γ=代入2T 的表达式,得 212121327K p M T T M p == 为使热气球刚好上升,球内空气应加热到327K . 22、图为一种测量低温用的气体温度计.下端是侧温泡A ,上端是压力计B ,两者通过绝热毛细管相连,毛细管容积不计.先把测温计在室温0T 下充气到压强0p ,然后加以密封.将A 浸入待测液体内,当A 和液体达到热平衡后B 的读数为p ,A 和B 的容积分别为A V 和B V ,求待测液体的温度.B解:对A B 、的初、末状态分别用克拉伯龙方程,有A 的初状态 100A m p V RT M =A 的末状态 2A mpV RT M =B 的初状态 300B mp V RT M =B 的末状态 40B mpV RT M =因为整个装置是密封的,所以有132400000A B A B m m m m p V Mp V M pV M pV M RT RT RT RT +=++=+消去M R 、得00000A B A Bp V p V pV pV T T T T +=+这样我们就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出了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整理后可以得到 00011B A T pT p V p V p =⎛⎫+- ⎪⎝⎭23、如图所示,在一根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竖直玻璃管内,下端有60cm 长的水银柱,中段有18cm 的空气柱,上端有45cm 长的水银柱,水银面恰平管口,已知大气压075cmHg p =,若使玻璃管绕其下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转一周(设温度不变),问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变为多少?解:当玻璃管绕其下端缓慢转过090C 以后,A 部分水银开始有溢出,达0180C 时溢出的水银最多,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状态时,A 端水银是否全部溢出,如没有还剩多长?把管转至开口向下时,设A 部分水银还剩cm h ,此时B 部分气体压强为2p ,则 215cm,60cmHg h p ≤≥其中小于号对应的状态为C段水银与管顶接触且还存在作用力,等于号对应的状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C 段水银虽与管顶接触但恰无作用力;另一种是C 段水银与管顶之间有一段真空.管中向上时B 部分气体有:311120cmHg,18cm ,p V S ==转至开口向下时取260cmHg p =,根据玻意耳定律1122pV p V = 得此时B 部分气柱长为36cm因为361560111601845++=<++,这说明A 段水银已只剩15cm ,C 段水银与管顶之间还有一段真空存在了,即对应上面的第三种情况.所以,当管再缓慢转至开口向上时,B 部分气体的压强390cmHg p =,再根据玻意耳定律1133pV p V =,得最后管中气柱长为24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