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 法律关系 - 副本 (1)

7 法律关系 - 副本 (1)

法律关系单项选择1、具体法律关系的主体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A、权利能力B、达到一定年龄C、责任能力D、有一定的分辨能力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行为能力时法律关系参加者依法享有权利待承担义务的能力B、一个组织的权利能力和行为不一定是同时存在的C、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具有权利能力的公民,也必须具有行为能力D、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可能分离,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则同时存在3、李明和王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了结婚证书。

产生李明和王雪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做什么?(B)A、法律事件B、法律事实C、事实行为D、事实关系4、法律关系主体能够参与一定的,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

这在法学上被称为:(B)A、行为能力B、权利能力C、权利主体D、权利客体5、下列有关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表述不恰当的是:(D)A、法人有权利能力就一定有行为能力B、法人的行为能力范围自法人成立之时就受到限制C、法人的权利能力自法人成立之时就受到限制D、法人有行为能力,不一定有权利能力6、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其中最典型的保护性法律关系是:(C)A、民事法律关系B、行政法律关系C、刑事法律关系D、合同法律关系7、关于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表述正确的是:(C)A、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必须首先具有行为能力B、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能分离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D、公民丧失行为能力,也就意味着权利能力的丧失8、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被称为:(B)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关系的客体C、法律关系的载体D、法律关系的目的9、“事实构成”是指:(B)A、构成一个法律事实的相关要素B、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所构成的一个相关的整体C、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结合D、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的结合10、法律关系的观念来自于:(C)A、德国法B、宗教法C、罗马D、普通法11、下列有哪一项不属于或不能构成法律关系?(C)A、张三经李四(精神病人)的父母同意而收养李四B、甲乙根据《合同法》建立合同关系C、甲年满10周岁时向乙购买了价值1000元的自行车D、小刘与赵某约定选择法院管辖12、能被称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A、物B、原告C、被告D、未成年人13、权利和义务的根本区别在于(A)A、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B、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义务则是由法律规定的;C、权利对于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义务则因人而异;D、权利应当享有,义务可以放弃;1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B)A、一辆汽车B、被拐卖的儿童C、一个小发明D、律师代理15、根据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C )。

A、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B、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C、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16、按照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D )。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17、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B)。

A、法律事实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D、法律关系的内容18、1999-1-1)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有哪一项是错误的?(B )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须具有行为能力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分析:权利能力,又称权义能力(权利义务能力),是权利主体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它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

由此观之,A项和D项符合权利能力的定义,是正确的。

另因公民的权利能力仅是一种法律资格,因此权利主体要想实际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还必须具有行为能力;没有权利能力一般无行为能力,但有权利能力不一定有行为能力,所以C项是正确的。

虽然公民的权利能力与生俱来,但根据享有权利能力的主体范围不同,有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之分,前者是一国所有公民均具有的权利能力,它是任何人取得公民法律资格的基本条件,不能被任意剥夺或解除。

后者是公民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的法律资格,这种资格并不是所有公民都可以享有的,只授予某些特定的法律主体。

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资格,就是特殊的权利能力。

因此,B项错误。

因该题为选非题,故B项为应选项。

19、(2004-1-83)甲京剧团与乙剧院签订合同演出某传统剧目一场,合同约定京剧团主要演员曾某、廖某、潘某出演剧中主要角色,剧院支付人民币l万元。

演出当日,曾某在异地演出未能及时赶回,潘某生病在家,没有参加当天的演出,致使大部分观众退票,剧院实际损失15万元。

后剧院向法、院起诉京剧团,要求赔偿损失。

针对此案,下列意见中何者为正确?(C)A、在这一事例中,法律关系主体仅为甲京剧团与乙剧院B、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关系为保护性法律关系C、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不是绝对的D、在这一事例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针对的主体是不特定的分析: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所谓保护性法律关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典型的是刑事法律关系,本题中所述行为只是违约行为,并非违法行为,选项B错误。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制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履行者,由于法律关系主体承担着一定的义务,同时享有一定的权利,所以,其主体必须是特定的,否则就没有权利义务的承担者了,选项D错误。

另外,不同法律关系的主体也是不同的。

就本题来说,甲京剧团和乙剧院形成了合同关系,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但本题还有其他法律关系存在,如观众与剧院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演员与京剧团之间的法律关系等,所以选项A不全面。

20、(2005-1-92 )下列有关法律关系客体的何种表述是错误的?(D)A、所有的法律关系客体均包含着某种利益B、无法律关系客体就无法律关系C、多向(多边)法律关系的客体,可以有主次之分D、在确定法律关系客体的标准时,不涉及法的价值评价分析:法律关系客体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任何外在的客体,一旦它承载某种利益价值,就可能会成为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建立的目的,总是为了保护某种利益、获取某种利益,或分配、转移某种利益。

实质上,客体所承载的利益本身才是法律权利和义务联系的中介。

所以所有的法律关系客体均包含着某种利益。

如果没有法律关系客体,作为法律关系内容的权利;义务就失去了目标,即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权利义务不复存在,所以法律关系也就不复存在。

在多向(多边)法律关系中,如果把这一法律关系分解为若干个单向法律关系,则诸单向法律关系之间有主次之分,所以其客体也有主次之分。

价值判断是指客体对主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的判断。

而法的价值包含利益,在确定法律关系客体的标准时,必然要考虑客体承载的利益问题,故涉及法的价值评价。

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D。

21、张某有祖传的玉雕一尊,委托德龙拍卖公司进行拍卖,最终被一家文化公司以140万元的价格买到。

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这个事件中只有一种法律关系B、在拍卖过程中,拍卖公司和竞拍者的关系属于隶属性的法律关系C、在该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主体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D、在本案中,导致拍卖成交的客观情况是法律事件分析:A中不只有一种法律关系,包括委托法律关系、买卖法律关系。

B.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

D.是法律行为,不是法律事件。

22、(B)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

A、法律主体B、法律事实C、法律关系的客体D、法律关系的内容23、于韵与秦芩为邻居,素来不和。

一天由于秦芩养的猫跑到于韵家打碎了一个名贵花瓶,于韵大怒,遂到秦芩家,将秦芩打伤(轻微伤)。

秦芩向区公安局控告,经调查后,区公安局对于韵作出5天的拘留决定,并责令于韵赔偿秦芩疗伤的费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于韵因对花瓶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的法律关系B、区公安局与于韵间形成了横向的法律关系C、于韵因打伤秦芩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相对法律关系D、于韵因打伤秦芩因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绝对法律关系24、下列哪一项是法律行为引起的法律关系(D)A、因人的出生产生的父母子女之间的抚养法律关系B、由于人的死亡发生的财产继承关系C、因汽车发生车祸引起的保险赔偿法律关系D、因故意杀人产生的犯罪嫌疑人与侦察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法律事件又可分成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

前者如社会革命、战争等,后者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这两种事件对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当事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是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

但由于这些事件的出现,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有可能产生,也有可能发生变更,甚至完全归于消灭。

例如,由于人的出生便产生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抚养关系和监护关系;而人的死亡却又导致抚养关系、夫妻关系或赡养关系的消灭和继承关系的产生,等等。

故ABC都属于法律事件,D项属于法律行为。

(B)25、(2002-1-2)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B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分析:本题考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第一,从结构上看,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权利和义务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与发展为条件。

一方不存在了,另一方也不存在了。

第二,从数量上看,两者的总量是相等的。

第三,从产生和发展看,两者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

第四,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它们在历史上受到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因而两者在不同的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

一般而言,在等级特权社会,法律制度往往强调以义务为本位,权利处于次要的地位。

而在民主法制社会,法律制度较为重视对个人权力的保护。

此时,权利是第一性的,义务是第二性的,义务的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根据第四点A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