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三百首》、《全唐》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另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
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
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
整体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
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
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名家点评
《批点唐诗正声》:好句好意,放之又放,达之又达。
只桃花之情,千载无人可到,何云非诗之清者耶?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语从至情发出。
《李诗选注》:此诗直叙实事,略无纤巧句语,而大方家格力过于唐之诗人绝句亦远矣。
《四溟诗话》: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曰理。
太白《赠汪伦》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兴也。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诗不必深,一时雅致。
《唐诗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所以调绝千古。
后人效之,如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语非不佳,终是杯卷杞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不雕不琢,天然成响,语从至情发出,故妙。
周珽曰:上则百尺无枝,下则清浑无影,此诗之谓与?着意摩拟,便丑。
《唐诗摘钞》:直将主客姓名入诗,老甚,亦见古人尚质,得以坦怀直笔为诗。
若今左顾右忌,畏首畏尾,其诗安能进步古人耶?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意亦同此,所以不及此者,全得桃花潭水四字衬映入妙耳。
《镫窗琐语》:赠人之诗,有因其人之姓借用古人,时出巧思;若直呼其姓名,似径直无味矣。
不知唐人诗有因此而人妙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皆脍炙人口。
《此木轩论诗汇编》:桃花潭水深千尺,掩下句看是甚么?却云不及汪伦送我情,何等气力,何等斤两,抵过多少长篇大章!又只是眼前口头语,何曾待安排雕鉥而出之?此所以为千秋绝调也。
《唐诗别裁》: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笺注》:相别之地,相别之情,读之觉娓娓兼至,而语出天成,不假炉炼,非太白仙才不能。
将字、忽字,有神有致。
《网师园唐诗笺》:深情赖有妙语达之。
《诗法易简录》:言汪伦相送之情甚深耳,直说便无味,借桃花潭水以衬之,便有不尽曲折之意。
《随园诗话》: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
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欣然至。
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
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诗式》:首句从李白欲行起,下一将字,则已在舟中而尚未行也,此就题起格。
二句岸上有踏歌声,汪伦送李白也,伏下送我二字之根,承首句起。
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兴下情字;三句转变,虽系兴字诀,却实接也。
四句言汪伦之情更深于挑花潭水;虽深至千尺而不及汪伦之情之深,非为潭水言,特借以形容汪伦之情。
深千尺三字已写足,下句拍上,更得势。
所谓四句发之如顺流之舟者,于此可悟矣。
(品)宛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