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认8 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会读、写生字,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课题
1.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她的名叫玲玲,她笑眯眯的真可爱,来,跟玲玲打个招呼吧。
我们一起喊喊她的名字吧。
2.玲玲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画得一手好画,今天我们就来学《玲玲的画》。
(板书课题)来读读课题(齐读)
3.引导识字、写字:“玲”是左右结构,左边王字旁,右边是“令”而不是今天的“今”,“画”是半包围结构。
二、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赏析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玲玲心情变化的句子。
第一处: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第二处: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第三处:玲玲满意地笑了。
2.多媒体投影爸爸说的一句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
3.学生齐读这句话。
4.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1)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这两句话的“糟”是指出现的情况让人担心、伤心。
本课指把画弄脏了。
)
(“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
)
(坏事变成好事:指坏事转化成了好事。
)
(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又来不及再画一幅,这是一件坏事。
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拘,巧妙地掩盖了弄脏的地方,使画增添了家的温馨,结果得了一等奖。
变成了好事。
)(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
)
四、拓展延伸
1.我会说:
我想对爸爸说
我想对玲玲说
我想对自己说
2.我会做:
(1)你和小朋友在家里玩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洒了一地。
(2)下课的时候,新买的衣服不小心被钉子挂破了。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得意动脑筋
伤心坏事好事
二年级的学生已有初步的识字能力,但并不能完全放手,在具体
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将已学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认识生字的学习中。
阅读教学时,有些学生理解课文光停留在表面,不能入、情入境地读,在本课的学习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悟,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讲述的道理,所要表达的感情。
1.教学中,我抓住“端详、肯、脑筋、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
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如:“端详”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学生懂得快。
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后再书写生字。
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
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3.爸爸的话是文章的主题,我设计“玲玲改画后心情是那样的高兴,但更让他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交流后,“这正如爸爸所说
的.......”再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玲玲的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
《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就学情而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的学习经历,对学习生字词有一定的方法,他们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
一、双胞胎组词。
狗( ) 详( ) 坏( ) 楼( )
够( ) 洋( ) 杯( ) 搂( )
二、黄金搭档。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地哭( )地笑( )地看( )地说
( )地端详( )地趴着( )地思考( )地欢呼
三、词语对对碰。
(给句子中加点的词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 )
2.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 )
3.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画。
( )
4.玲玲满意地笑了。
( )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
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学生在总结课文的启示时,大多数的孩子不能抓住关键词句去总结,语言不够干练,概括能力比较弱,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基于《课标》第一学段的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情况以及个人对教材的
理解,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玲”“叭”2个生字。
理解“端详”等词语。
2.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培养善于思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