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文学治学方法(第一章)

古典文学治学方法(第一章)

古典文学治学方法
熊笃主讲
为什么强调学习方法?
●大师非常重视“方法”
●达尔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爱因斯坦“成功=勤奋+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W=X+Y+Z
●贝尔纳:“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
碍才能的发挥。


●托夫勒:“如果现在人们用80%的时间来传授知识,用20%的时间来获得学习方法和
研究方法的话,这种比例一定要改变,甚至可以说应该倒过来。


●古谚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
一生之需。


●熊基德:“念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会研究方法,不学会这一手,等于白念大学。


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专书太少:
●《大学生成才素质与学习方法》熊笃重庆出版社2005.1
●《大学生学习方法十二讲》北师大出版社2005.2
●《国学治学方法》杜松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
●《怎样做研究》布拉克斯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
●教师很少教学生学习方法,个别课程也只有零星点滴;
受社会影响,学风浮躁,不懂方法
●暨南大学硕士生:“网络文学确实好看,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之类名著就是看不进
去”;
●本科中文专业学生看过《三国演义》的寥寥无几,看过电视连续剧的也不到半数;
●本科生课堂笔记记不下来,只会抄板书,一笔一划楷书,速度太慢;
●本科生考试不会做论述题,只习惯于中学生简答题写两三行;
●指导毕业论文发现毫无积累,不知怎样查资料做卡片;不会推理论证、引文格式、
出处加注;
●评论名著、电影只凭直观感觉、情感好恶,缺乏理论深度、知识广度;
●影视演员电视主持人常念错别字;电视连续剧《杨门虎将》中出现“北宋国宾馆”;
●当代青年多满足于网络文学、卡通文学,连19、20世纪名著都看不进去,遑论古典!
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在“独立研究能力”
●要有这种能力就必须掌握方法;不懂方法学位论文很难合格;答辩通过还要抽查送
审;送审不合格,要追回学位。

研究生“八种能力”和“五个统一”
●李政道说:“学习的重点是培养能力。


●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到首位。


(一)研究生应具备的八种能力:
阅读能力:
●凭旧注能阅读唐宋古籍:能断句;知字词句大意;全文要旨;相关典章制度(如官
职、选举、地理等);皇帝年号顺序;干支纪年推算;校勘注释体例;音韵知识等。

北大50年代,游国恩教授要求本科高年级学生精读一部清人注释的唐人别集。

检索能力:
●想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查阅哪类文献?到哪去可能查到?必须会用目录索引和工
具书。

●分纸质文献检索、网络文献检索;又各自分为书目文献检索和论文文献检索。

●一是丛书:如《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四部丛刊书录》、《四部备要书
目提要》;二是单行本:查《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三是类书,如《艺文类
聚》、《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等;论文可查《中国
国家书目光盘》、中国学术期刊网;一般知识可查“百度”网。

鉴赏能力:
●能对诗词作品的分析、欣赏、评论;作品选教学能分析深入;能写较好的鉴赏文章;
这需阅读能力和诗学理论基础。

沈祖棻、叶嘉莹最善。

考证能力:
●小问题能考据辨证,需渊博文史哲知识、典章制度、历史纪年、地理方志、文字音
韵、文献目录、佛教道教等;要能从年代、地点、避讳、职官、选举等问题中看出
线索,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清代戴震、阎若璩、钱大昕、赵翼,民国王国维、
陈寅恪,今人傅璇琮、谭优学等均善考证。

作校勘、注释、编年、年谱、编总集、
别集者,均需考证功夫。

研究生应自觉对这些分项敢于尝试,为考证能力积淀基础。

分析综合能力:
●王国维《新学语之输入》概括西学特点:“思维的也,辩证的也,长于抽象而精于分
类,对世界一切有形无形之事物,无往而不用总括及分析之二法。

”二法交替运用,再加推理构成论证。

写学术论文就靠论证。

论文撰写能力:
●如何积累资料(包括做笔记、做卡片分类);如何选题易出新意;如何按提纲排比资
料;如何谋篇布局安排结构;如何点面结合推理论证等等。

教学和演讲能力:
●无论将来是否做教师,都需要准确、流畅、生动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表达无止境;
演讲亦然。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际关系、公共关系中的交流,而交流最多、也最直
接的方式是口头而不是书面。

口才需要丰富的知识、远见卓识、思维敏捷活跃,语
言流畅生动。

前两项需要长期积累;后两项需要自觉训练。

结合现实的能力:
●90年代初《文汇报》已发出文史哲专业要坐“冷板凳”;
●善于结合的榜样:清代李渔、当代中山大学博士郭某等;
●与大众传媒结合;与旅游策划结合。

(二)研究生力应具“五个统一”
1、“一专”与”多能”的统一:
●为什么“T”型是最佳知识结构;古文是专,古汉语、古代历史、哲学、艺术、宗教是
多能。

2、口头与笔头的统一:
●有的长于科研而拙于讲课:如艾思奇、陈毓罴;有的长于讲课而拙于科研(童、尹、
蒋);
●两者兼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教育、传媒、领导层、研究院所;
3、著作与创作的统一:
●现代学者单打一居多,古文专业尤甚。

博导不会写旧体诗词,甚至不通平仄居大多
数,与民国学者、当代港台相比,差距较大。

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以己昏昏,如
何使人昭昭?
●如对联:国外唐人街、酒店饭馆、牌坊公园、寺庙道观、亭台楼榭、红白节庆都需
要;
●如诗词歌赋:开会索墨宝、登临邀题咏、策划要诗意、演出要串词、立碑要赋颂等。

4、微观、中观、宏观的统一:
●微观:如研究名作鉴赏、小考证、小问题的短论文;中观:如一个作家、一部别集、
一部戏曲或小说;宏观:如一代文学的某个方面,一个流派或作家群体;一类诗文
的历史演变。

●三者结合的关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代、由代到史。

●对研究生阶段而言:选定一个中观题目,从微观开始,分几个微观题目,逐一研究,
最后汇成一篇学位论文。

各个微观题目既与整体有机联系,又要独立成篇。

微观是
学年论文,中观是学位论文;既便于发表,又提前准备了毕业论文。

5、研究思想内容与研究艺术形式的统一:
●恩格斯强调:“历史的和审美的评价。


●现实的学者也是“单打一“居多。

有的终生只会写考证论文,有的终生只会校注,有
的终生只会思想内容研究,有的终生只会艺术鉴赏研究。

应力求全面,才能互促互
补。

博览群书与精读一书方法
目录读书法:博览群书。

●有提要的目录:如《四库全书总目》按四部分类:经部10类、史部15类、子部14
类、集部5类,某些类下又分若干小类,共54小类,收10254部古籍,逐一提要评论。

●原北师大校长陈垣谈目录读书法的体会;鲁迅为许寿裳子许世瑛所开12部书目。

●当代出版的书目提要:周谷城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季羡林《中外文学书目问
答》、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任继愈《道藏提要》、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艺研院戏研所《中国戏曲小说研究书目提要》、郑克鲁《外国文学作品提要》、洪湛
侯《楚辞要籍解题》、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等。

●读完一部提要后,从中选出几本或小部分最重要的书目,再去找原书来读。

八面受敌法
●苏轼《与王郎书》“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每次以一意求之”“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
猎者不可同日而语。

”如读《诗经》:1、疏通字词句;2、每首概括大意要旨;3、每
首概括艺术手法;4、拉通内容分类;5、每类选代表作几首并摘句;6、艺术手法分
类;7、每类艺术手法选代表作并摘句;8、寻找各家讲解分歧。

提要钩玄法
●韩愈《进学解》:“叙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勾其玄。

”提要如《史记》中列传、戏
曲小说;纂言如议论文、理论著作。

●提要钩玄的记录方法:
●笔记本记录:用活页夹最好;非活页本在右边页口贴标签标题分类。

●做卡片记录:养成卡片随身带习惯,进图书馆或在教室,或寒暑假回家。

●记事提要类适合笔记本;理论类评论类适合做卡片。

●自己的书或公家容易借到的书,为省时间,可作目录索引式记录。

卡片记录法:
●每张卡片两面只记三级标题内一个人的一段话;如:
●一级标题:悲剧;二级标题:性格悲剧;三级标题:黑格尔论性格悲剧1、2、3……
●详细记清出处:作者、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年月。

●回家后装到牛皮纸信封内,每个信封写一个一级标题;有条件的可用卡片箱、柜。

精细读书法
●《朱子语类·读书法》强调:
●读前定心:“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举陈烈为例。

●全神贯注:“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刀剑在后一般,一棒一道痕,一掴一掌
血”
●反复细读:要“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熟读了自然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

如吃果
子……”
●反对贪多求效,急于立说:“不要钻研立说,但要反复体验”“不要贪多求效。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