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焦虑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焦虑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小 ,对胆碱能受体亲和性和心血管不良反应小于三环类抗抑郁
药 。1991年美国《D rugs》杂志报道帕罗西汀可以治疗抑郁症 ,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 ,该药对 PD、GAD、社交焦虑症 、强迫症 、失
眠症 、经前期综合症 、早泄等其他疾病都有效 [11 ] ,是美国 FDA
批准的第 1个治疗 PD 的 SSR I。国内也进行了很多研究 ,均证
外有学者曾对 367例惊恐发作患者进行 12 周的随机双盲对照
研究 ,帕罗西汀组治愈率为 50. 9% ,氯丙咪嗪组为 36. 7% ,安慰
剂组为 31. 6%。对完成 12周治疗的 176例患者进行 36周的持
续治疗 ,结果 3 组治愈率分别为 84. 6% , 83. 9%和 59. 1%。证
实帕罗西汀短期治疗 PD 的疗效与传统药物氯丙咪嗪相当 ,且
发挥作用更快 ,优于安慰药 [11 ] ,长期治疗 PD 可明显减少发作
次数且可防止复发 。
1. 3 口腔科焦虑症的药物治疗 口腔科焦虑症 (DA ) ,又称口
腔科畏惧症 (DF) ,国外报道少见 ,是指患者对口腔科诊治过程 或其中某些环节怀有不同程度的害怕 。这种精神紧张导致内 源性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12 ] ,从而提高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使 心肌出现正性变力和正性变时效应 ,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 亢进的体征 ,如心率增加 、血压升高 。据统计 ,约 80%的人存在 不同程度的口腔科焦虑症和口腔科恐惧症 。重症口腔科焦虑 症患者占就诊患者的 5% ~25% ,有 5% ~14%的人由于害怕而 回避口腔科治疗 ,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13 ] 。崔 涛等 对 [11 ] 138 例心血管病患者拔牙前的焦虑研究结果表明 ,心血管病患者拔 牙前明显患有焦虑者占 7. 2% ,心血管病患者在拔牙前可给予 适当的药物治疗 ,如口服地西泮片 ,利血平与呋塞米联合应用 , 局麻注射时采用无痛注射法 ,条件具备时使用 WAND局麻注射 仪进行注射 ,这些都可以明显减少疼痛甚至无痛 。对口腔科焦 虑的重症患者可采取对症治疗 。李金源 [12 ]报道 10例成年人行 拔牙手术时 ,在麻醉前后都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恐惧症状 ,如紧 张害怕 、呼吸和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说话语调不稳 ,部分患者 出现全身发麻 、肢体抖动 、虚脱等 。此时 ,可采取平卧位吸氧 , 刺激人中穴 ,用 75%乙醇刺激鼻腔 ,肢体抖动不能缓解者给予 苯巴比妥肌内注射 。一般应急处理后症状可基本缓解 ,但患者 不宜进行下一步口腔科治疗 。以上 10例患者均有不良口腔科 经历 。所以应重视口腔科复诊患者的心理问题 ,对符合口腔科 焦虑临床评定指标的或有明显恐惧反应者 ,就诊前 30 m in可给 予地西泮 10 mg口服 ,并采取舒适体位 ,全身自然放松 ,做匀称 深呼吸 ,医务人员也要选择合适的语言 ,耐心解释 ,增强患者的 信任感 ,消除顾虑 ,在医务人员创造的良好就诊氛围中 ,医患双 方互相配合 ,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 1. 4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药物治疗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 系指患者同时有焦虑和抑郁症状 ,若将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 符合各自相应的诊断标准 。焦虑和抑郁是临床常见症状 。研 究表明 , 30% ~90%的 PD 患者和 30% ~65%的 GAD 患者伴有 抑郁 , 33% ~95%的重度抑郁患者也伴有焦虑 ,共病发生率之 高很难用偶然并存因素解释 [14 ] ,很多学者认为两者具有共同的 发病基础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 ,焦虑和抑郁共病在精神病学 领域亦被广泛关注 。对共病患者 ,卞清涛等 [13 ]给予患者帕罗西 汀 ,用量为 (32 ±10) mg·d21 ,治疗 6 周 ,必要时短期加用苯二 氮 类药物 。结果在入选的 30例患者中 ,进步 2 例 ,显著进步 13例 ,痊愈 15例 。卞清涛等 [13 ]进行了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 的临床初 步 研 究 , 采 用 焦 虑 自 评 量 表 ( SAS) 、抑 郁 自 评 量 表 ( SDS)对 11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 ,收集年龄 、病程 、性别 、卒 中次数 、肌力等资料进行 统 计 分 析 , 焦 虑 抑 郁 共 病 发 生 率 为 27. 83% ,常见的焦虑症状有不幸预感 、睡眠障碍 、乏力 、身体疼 痛 、害怕 、多汗 、呼吸困难 、手足颤抖 、头昏 、恶梦 ;抑郁症状有绝 望 、无用感 、性兴趣减退 、无价值感 、生活空虚感 、思考困难 、心 悸 、兴趣丧失 、不安等 。综合焦虑抑郁共病的相关因素 、症状特 点 ,药物治疗选用氟西汀 、文拉法辛 ,这些药物在抗抑郁的同时 亦有抗焦虑作用 。黛力新是由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组成的合 剂 ,也可作为一线药物选用 。氟哌噻吨为神经阻滞药 ,阻断突 触后 D1、D2 和突触前 D2 受体 ,小剂量应用时具有抗焦虑和抗
[ 21 ] 邓中平.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 J ]. 中国新药 与临床杂志 , 2005, 24 ( 2) : 326 - 329.
焦虑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冯超英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药剂科 ,石家庄 050082)
[摘 要 ] 目前 ,焦虑症患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临床通常将焦虑症患者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 。西医多采 用化学药物配合心理治疗 。中医根据辨证治疗原则 ,多给予宁心安神或疏肝理气治疗 。此外 ,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症亦 有一定的疗效 。该文对临床治疗焦虑症的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对 GAD 均有效 ,建议将文拉法辛作为治疗 GAD 的一线用药 [8 ] 。
目前 ,美国 FDA 已经批准 GAD 是文拉法辛的适应证 [9 ] 。国内
也有研究显示 ,文拉法辛治疗 GAD 确有疗效 。李 进等 [9 ]将
文拉法辛与传统药物阿普唑仑进行治疗 GAD 的疗效对照 。共
入选患者 50 例 ,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组 26 例和阿普唑仑组 24
[收稿日期 ] 2005206206 [修回日期 ] 2005206228 [作者简介 ] 冯超英 (1958 - ) ,女 ,河北石家庄人 ,副主任药师 ,从 事医院临床药学工作 。电话 : 0311 - 87978504。
二氮 类的新型氮杂螺环癸烷酮抗焦虑药 。其抗焦虑作用机 制与 52羟色胺 (52HT) A1 受体部分激动有关 ,通过与 52HTA1 受 体选择性结合 ,降低焦虑症患者过高的 52HT活动 ,从而达到抗 焦虑效果 。黄永兰等 [4 ]选择病程 > 4 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总分 > 18分的门诊焦虑症患者 130例 ,观察丁螺环酮 对焦虑症的疗效 。完成临床观察的患者共 118 例 ,其中男 53 例 ,女 65例 ,年龄 16~69岁 ,平均 (36. 3 ±15. 0)岁 ,病程 4周 ~ 20 a,初始剂量 5 mg, tid, 2 周内加到治疗量 ,治疗剂量范围为 15~60 mg·d21 ,平均 (28. 6 ±9. 6) mg·d21 ,结果用药 1周后起 效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患者的症状进一步缓解 , 8 周后痊愈 55例 ,显效 45例 ,有效 18例 ,显效率为 84. 7%。且未产生明显 的镇静作用 ,无成瘾性 ,患者耐受性好 。田 博等 [5 ]选择了 56 例焦虑症患者进行丁螺环酮与地西泮治疗焦虑症的对照研究 , 结果丁螺环酮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 ,对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 虑效果均较佳 ,显效率为 78. 6%。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地西泮 , 主要表现为口干 、恶心和失眠 ,但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不大 。 由此可见 ,丁螺环酮与苯二氮 类药抗焦虑作用相当 ,是目前 治疗焦虑症的长期首选西药 。近年来 ,又出现了氮哌酮衍生物 类新型 抗 焦 虑 药 坦 度 螺 酮 。该 药 对 苯 二 氮 卓 /γ氨 基 丁 酸 ( GABA )复合体没有作用 ,而对 52HTA1 受体有高度亲和性 ,激 动 52HTA1 受体 ,抑制 52HT能神经活动而发挥抗焦虑作用 。张 鸿燕等 [6 ]进行了坦度螺酮与丁螺环酮治疗 GAD 的疗效与安全 性比较研究 。共入选患者 236例 ,其中坦度螺酮组 117例 ,丁螺 环酮组 119例 ,通过随机化 、双盲 、双模拟 、多中心 、阳性药平行 对照的研究方法 , 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坦度螺酮组为 73. 15% ,丁螺环酮组为 76. 58%。坦度螺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与丁螺环酮组相当 ,分别为 33. 63%和 30. 77%。近年来陆续又 有一些新药应用于临床治疗 GAD。如罗拉西泮和赛乐特等中 枢神经递质抑制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 、氯米帕明 ;四环类
医药导报 2006年 5月第 25卷第 5期
·447·
中国药物与临床 , 2004, 4 (12) : 943 - 944. [ 16 ] Kearney B , KnightW , Currie G, et a l. Adefovir dip ivoxil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s in subjects w ith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in healthy subjects[ J ]. J Hepa tol, 2002, ( Supp l 1) : S100. [ 17 ] 朱 玫 ,姚光弼. 恩替卡韦 [ J ]. 肝脏 , 2003, 8 (2) :附 1 - 附 2. [ 18 ] 李 颖. 抗乙肝病毒新药恩替卡韦研究进展 [ J ]. 继续医学教育 , 2004, 18 ( 4) : 48 - 50.
肾上腺素 (NE)能再摄取抑制药 ,并可微弱抑制多巴胺 (DA )再
摄取 。它与
M 胆碱受体 、组胺
H1
受体
、肾上腺素
α 1
、α2
、β受体
几乎无亲和力 ,具有双重抑制作用 。同时可抗焦虑 ,且起效快 、
安全性好 、不良反应小 [7 ] 。 1999 年 , Rotrig回顾了 1975 ~1999
年治疗 GAD的对照研究 ,认为文拉法辛在短期和长期治疗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