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

历史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

历史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30*2'=60')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A、水稻、甘薯
B、粟、水稻
C、玉米、甘薯
D、甘薯、粟
2、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李悝变法
D、吴起变法
3、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史记》
B、《易经》
C、《诗经》
D、《离骚》
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
5、科举制度形成于下面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A、陈后主
B、梁武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6、被称为“画圣”的盛唐画家是()
A、吴道子
B、阎立本
C、展子虔
D、顾恺之
7、某人想查阅有关唐朝的历史资料,你可以向他推荐的书是:()
A、《资治通鉴》
B、《论语》 C 、《史记》 D 、《汉书》
8、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改用银两收税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手工工场的出现
9、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物产丰盈,无须和外国互通有无
B、怕外国人“滋扰生事”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D、清朝的工商业发达
10、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中法新约》
C、《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11、中法战争中,率军奋勇抗击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刘铭传
D、冯子材
12、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在:()
A、洋务运动以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中法战争后
D、公车上书后
13、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4、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的铁路总工程师是:
A、李善兰
B、华蘅芳
C、詹天佑
D、冯如
15、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A、鸦片战争以后,即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五四运动中
C、新文化运动中。

D、甲午战争后
16、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A、七七事变爆发
B、抗日战争胜利
C、八七会议召开
D、遵义会议
17、彭德怀曾在一个重要报告中说:“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里的“它”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D、我国三大改造任务完成
18、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的事件是()
A、“文革”结束
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平反冤假错案
19、对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A、郭沫若
B、袁隆平
C、钱学森
D、陈景润
20、“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人是:()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阿拉伯人
D、古印度人
21、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是:()
A、但丁
B、莎士比亚
C、塞万提斯
D、拉伯雷
2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资本主义生产较其他国家发达
B、詹姆士一世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C、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D、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2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制宪会议召开
D、雅各宾派上台
24、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有:()
①雄厚的资本②充足的劳动力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④海外贸易的迫切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明治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B、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C、废藩置县
D、允许土地买卖
2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俄、奥争夺巴尔干
C、奥匈帝国向塞俄维亚宣战
D、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疯狂扩军备战
27、俄国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于:()
A、1917年2月
B、1917年3月
C、1917年10月
D、1917年11月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事件是:()
A、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
B、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C、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
D、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29、当今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是:()
①反对霸权主义②维护世界和平③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建立新的国际组织
A、③
B、③④
C、③④
D、②④
30、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第三世界崛起。

B、社会主义阵营发展壮大,但在20世纪末遭到挫折。

C、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曾出现美苏争霸局面。

D、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

学校-----------------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30*2'=60')
二、评述题(2*15'+10'=40')
31、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爱国主义是永恒的旗帜,历史教学更能体现其独特的教育性。

试以五月为话题,叙述五月份有哪些爱国主义教育的节日,并简述其来历?(15')
32、“为创造而教”是当前教育界一个很盛行的口号,教育部提出要实施以培养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

“为创造而教”为历史教师摆脱这种困境点燃了希望之火。

请你谈谈你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15')
33、历史在初中属于常识课,只是会考,所以经常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往往令教者束手
无策,倍感烦恼。

一般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

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迫使教师在毫无准备情况下要紧急应变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第三类属于外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请你谈谈你对这些情况处理的对策。

(10')
扬州市维扬区历史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
参考答案
31、
①五月一日: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五一”游行示威。

②五月四日: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得知中国在巴黎外交上的失败,举行示威游行的爱国运动。

③五月八日: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5月8日被称为“欧洲胜利日”。

④五月九日:1915年5月9日袁世凯基本接受21条,史称“五九国耻”。

⑤五月二十日:1947年5月20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学生在南京联合游行示威,遭到反动
军警殴打和逮捕。

⑥五月三十日:1925年5月30日,日英帝国主义在上海镇压工人的反帝罢工运动,制造了“五卅惨案”。

(以上六点回答到四点即可全对)
32、回答要点(言之有理即可)
①把课堂开辟成舞台,让学生演绎教材中的历史人物。

②更换教学角色,师生共同参与教学。

③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多思多想。

④与地方历史相结合,开展历史资源的调查、访问等。

33、回答提纲(参考)
教师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避免有些违反纪律的情况发生,或者将有些偶发事件的处理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良机。

因为纪律问题的发生也是暴露德育工作中矛盾之所在,对于制造纪律问题的学生来所说,矛盾的处理是他们特别关心的事,也是他们试探一位教师底细的端倪,所以教育一定要精心备课,以良好的气氛,精彩的内容,紧凑的结构来吸引学生,征服学生。

从而将课堂违纪行为的可能降到最低。

当然,有时偶发事件根本无法避免,这是就需要教师进行“冷处理”。

具体表现为面对现状,不惊奇,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学生的注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物,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轨道上来。

对于第三类偶发事件,一般都采用“热处理”。

即教师针对某一突发事件,趁热打铁,正面教育。

再巧妙地转入正题。

但应注意不要因此浪费太多的时间,更不得言辞激烈,因为这与教室内同学无关,点到为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