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老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执教者所属教材目录
我的母亲(老舍) 苏玉斌冀教版六年级
课时
2
《我的母亲》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
教材分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
忆,塑造了一位非常感人的母亲:她勤俭诚实,做事认真;她乐
析
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充满深厚的感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老舍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
学生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是在母亲的关怀下成长的。
但是对
学情分母爱的感悟又是很肤浅的。
有句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要
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就要从生活的点滴中体会。
老舍正是通过生活点滴,细节描写刻画了自己的母亲。
对学生用心生活和用心写作析
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感受母
知识与亲形象,能够把父母的那种深沉的爱在作文中运用能力目标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
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
过程与
教学目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
方法目标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1、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
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反省自身,树
情感态
立正确的人生观,。
度与价值观
目标
2、关注情感,探讨情感,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
重点教学重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
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
难点难点
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标
教学策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阅读、勾画感悟、合作探究、联系自身等
略与设计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老舍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品味老
舍这位语言大师朴素自然的语言魅力。
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也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
通过语取之不竭;更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
言描述,将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
学生带进亲世界。
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
激情导“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生倾听,进入情氛围,拉
入近与作者的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失去了慈母情境感情,为产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
生共鸣打下却失去了根。
”
基础。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母爱!
一、出示阅读指引:
1、文章写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
2、从中你体会到老舍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边读文边做批注。
通过阅
边自读边完读、品读、
师巡视,引导。
认识母成阅读指引。
感悟、交流。
体会母亲的亲,感悟亲
二、班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坚韧、勇敢,情。
对儿女的疼
交流重点:13段。
班内交流,根爱之情。
品
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
各自读书体会。
言魅力及感上学。
恩之情。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3、体会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重点语句刻画人物形象,感
悟人物品质。
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2、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3、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4、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5、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为什么老舍说“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你有这方面的体会吗?
第一题,学生
升华母根据课文相关内
2、“心痛!”“心痛!”从两个容回答第一问。
爱
拓展提连着的“心痛”,你体会出了什么?
感恩母结合自身回升,彼及
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答第二问。
亲己,受到情亲不待。
在自己能幸福的拥有父母的感教育。
感受到亲人的温暖,互相给予,互相对母亲深深的感
恩、怀念之情。
关爱。
让家人的笑容更灿烂,更幸福。
3、感情朗读最受感动的段落。
师:讲述与母亲间的故事。
师:母爱犹如一缕阳光,使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课堂小
结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
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2分钟
借着今天的机会,我们每人都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吧。
布置作1、课外阅读胡适的《母亲》业
2、仿写《我的母亲》
1分钟
母爱无边
板书
《我的母亲》感恩父母
设计
儿女回报
首先,我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
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
这些小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自学课文。
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
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相互讲发生在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
这既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加深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
教学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
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
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
反思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
可以说基本技能的
训练,落到了实处。
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再次,我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
学生通过这一堂课,切切实实懂得了运用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在情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寻找母亲的感人细节、诵读表现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赏感人故事等手段,不断调动、积累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