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1章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1章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计算机生产商纷纷开发出自己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形成各自不同 的网络体系结构。例如IBM公司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DEC公司的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NA。 这些网络体系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无法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因此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的国际标准化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提出了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形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的国际标准。尽管因特网上使用的是TCP/IP协议,但OSI/RM对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 的影响。第三代计算机的特征是全网中所有的计算机遵守同一种协议,强调以实现资源共享(硬 件、软件和数据)为目的。
任务实现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一 认识计算机网络
五 网络的拓扑结构
二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三 数据通信的概念 四 网络的类别
六 网络中的硬件
七 网络中的软件 八 无线局域网
(一)认识计算机网络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侧重点不同而提出了不同 的定义。就目前计算机网络现状来看,从资源共享的观点出发,通常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能 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连接起来的独立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也就是说:将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以通信线路相连接,按照全网统一的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三)数据通信的概念
4.带宽与传输速率
带宽。是模拟信号中用于表示信道传输信号的能力,也指能够有效通过该信道的信号的最大频 带宽度。它是以信号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表示,频率是模拟信号每秒的周期数,单位为 Hz(赫兹)、kHz、MHz、GHz。可以说带宽越大,单位时间内可传输的频率范围就越广,传 输的数据量也越大。 传输速率。指数字信号中用于表示信道传输信号的能力,它表示每秒钟传输的二进制(0和1) 的位数,单位为bps(比特/秒)、kbps、Mbps、Gbps和Tbps等。
C O M P U T E R
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版)
项目十一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微课版
目录
CONTENTS
任务一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任务二
任务三
Internet基础知识
应用Inte识
小刘大学毕业后到一家网络公司上班,做行政工作,行政工作的内容本身不太复杂, 用大学学习的内容加上自己肯学肯干,小刘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很好。在日常的工作中, 小刘经常需要与网络接触,为了让自己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小刘决定先了解计算机网络 的基础知识。 本任务要求认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数据通信的概念、网络的类别、网 络拓扑结构,以及网络中的硬件设备、网络中的软件设备,最后认识无线局域网。
(三)数据通信的概念
1.信道
信道指通信的通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信道的种类较多,通常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有线信道是指信号通过双绞线、电话线、电缆或光缆向控制器或控制中心传输。无线信道则是对 信号先调制到专用的无线电频道由发送天线发出,控制器或控制中心的无线接收机将空中的无线 电波接收下来后,解调还原出控制报警信号,如短波、超短波、人造卫星中继或地波等。
(三)数据通信的概念
2.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信号,如通过电话线传输的信号是以声音强弱幅度连续变化 产生的,它可以用连续的电波表示。 数字信号。在计算机中,数字信号的大小常用有限位的二进制数表示,即0和1,它是一种离散 的脉冲信号。由于数字信号是用固定状态的0和1表示,故其抵抗材料本身干扰和环境干扰的能 力都比模拟信号强。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因特网实现了全球范围的电子邮件、WWW、文件传输和图像通信 等数据服务的普及,但电话和电视仍各自使用独立的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传输。人们希望利用同一 网络来传输语音、数据和视频图像,因此提出了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概念。 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应能提供目前电话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的综合服务;能支持多媒体 信息通信,以提供多种形式的视频服务;具有高度安全的管理机制,以保证信息安全传输;具有 开放统一的应用环境,智能的系统自适应性和高可靠性,网络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将更加方便。 总之,计算机网络将进一步朝着“开放、综合、智能”方向发展,必将对未来世界的经济、军事、 科技、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数据通信的概念
3.调制与解调
调制。将各种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于在电话线等信道传输的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根据 所控制的信号参量的不同,调制可分为调幅、调频和调相3种形式,其中,调幅使载波的幅度 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调制方式;调频使载波的瞬时频率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而变, 而幅度保持不变的调制方式;调相是利用原始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相位。 解调。解调的作用与调制相反,是将数据模拟息号还原来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模拟信号。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这一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将多台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央计算机 上构成“主机—终端”系统。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又称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这里的终端不具 备自主处理数据的能力,仅仅能完成简单的输入输出功能,所有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任务均由主 机完成。用今天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来看,“主机—终端”系统只能称得上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还算不上是真正的计算机网络,但这一阶段进行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成为计 算机网络发展的基础。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应用日趋普及,许多部门,如工业、商业机构都开始配置大、中 型计算机系统。这些地理位置上分散的计算机之间自然需要进行信息交换。这种信息交换的结果 是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形成一个计算机通信网络,被称之为第二代网络。其重要特征是通信在 “计算机-计算机”之间进行,计算机各自具有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并且不存在主从关系。计 算机通信网络主要用于传输和交换信息,但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美国的ARPANET就是第二代计 算机网络的典型代表。ARPANET为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