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历史教学中电影的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电影的运用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电影的运用
摘要:在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年轻教师逐渐成为了教学力量的主体,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流地位,究其原因,除了教育领域正常的更新换代,更多的表现在普及素质教育对教师队伍所提出的要求上,具体来说,就是“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中电影的运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资源的选择;运用;元素
多媒体教学是时下最流行也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历史教学又具有其得天独厚的特点,那就是更加适合用影像来表达其内容,因为具有强烈视觉色彩和丰富音乐的影像资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
兴趣并且过目难忘,用它来传达历史信息再好不过。

况且还没有哪部影片能够脱离历史而存在,因此资源极为丰富,这也成为历史比其他学科更容易利用这一资源的原因。

在此,我结合前辈们及同僚们的经验方法,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一历史教学中的电影元素。

一、电影资源的选择
并不是所有电影都适用于历史教学的,毕竟我们是在传授学生知识而不是帮助学生放松和娱乐,因此选材是非常谨慎和严肃的,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所选影片内容要有一个透彻的认识,简单一句话:你不熟悉的影片不要选!此外,电影的选择一定要紧扣教学目的,不能脱离主题。

举一个实例:初三二战史很适合用影片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因为这一题材的影片极为丰富。

有位教师为了展现法国人民抵抗法西斯
的壮举,播放了一部法国影片《虎口脱险》的片段作为教学补充。

然而作为一部喜剧片,这部电影并不能很好的表现出“英勇”这一主题,全片充斥着冷幽默,让学生们在大笑之余,忘记了学习的宗旨。

一堂课下来,本应严肃的二战史成为了一出闹剧,电影的补充成了画蛇添足之笔,这完全是这位教师的失误!因此,一个能够熟练运用电影资源来教学的教师,至少要先成为半个电影人,这也意味着我们对自身要求的提高。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材呢?
本文开始处我曾提到年轻教师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是多媒体教学的最主要传播者,正是因为原本普通的课堂教学正越来越走向科技化和多元化,没有与时俱进的头脑,没有朝气蓬勃的动力,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为历史教学注入电影元素只是我们所迈出的第一步,但是却并不简单,更多问题只有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慢慢去发现。

二、电影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我在上学期担任的是高一历史的教学工作,由于中途进行了文理科的分班,因此班上多了不少生面孔。

在一次多媒体课上,我在讲到抗日战争这一问题时,播放了一段《血战台儿庄》的电影片段,却引起了这帮新面孔的一片哗然:“上课还能放电影,太有意思啦!老师以后要经常放啊!”吃惊之余,我思考电影教学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教学中。

第一,内容要严肃。

由于影片是为教学服务,因此基本可以杜绝
不严肃的题材,如喜剧、恐怖、科幻等,应该争取以符合历史实事的战争片、记录片、传记片为主。

对于影片中不符合史实的段落应予以删减,不能与课本内容发生冲突,如实在无法删减,则应在播放过程中向学生加以说明。

市场上的影片参差不齐,教师一定要经过严格筛选,确保内容与教学宗旨一致后方可使用。

第二,剪辑要精辟。

初中一节课法定时间为45分钟,高中为四十分钟,这一时限不是随便定的,而是教育部门根据师生精力以及课堂效率相结合的科学分配,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你的教学任务,这是教师所应掌握的最基本能力。

所以你所选择的电影片段一定要短小精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剪辑以前一定要熟悉电影的每个环节,细微到每一分每一秒,这样才能找到你最需要的部分,又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精辟的剪辑是对教师要求的升华。

第三,选材要准确。

一堂成功的多媒体课,有一个很简单的评判标准,就是忽略教师的语言,单纯的将多媒体内容加以整合,也应该能完整表达教学目的。

要反映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最好选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想向学生展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史实,就选70年的老片《虎!虎!虎!》;让学生了解古代埃及文明,非《埃及艳后》莫属;至于想真实再现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则应在众多题材中选择由外国人执导的更为客观的《拉贝日记》。

总之,在多如牛毛的同类型影片中选出最能表达你教学想法,同时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部,这是对教师选材的最高要求。

第四,主题要明确。

什么样的历史才是真实的历史?这一问题恐
怕很多历史学专家都难以回答,那我们所学习的历史是否真实呢?我们也难以回答,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历史决不单单只有一面,而是多面。

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放映了一部日本影片《萤火虫之墓》的片段,有一个场景描述了一个日本二战老兵身受残疾被遣返回国,艰难的养家糊口。

在谈心得时一名学生说:“日本人侵略我们的国家,杀害我们的人民,这种坏人不值得去同情,这部影片是在美化日本人!”许多学生表示赞同。

我不禁暗自欣慰,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之强烈是我所没有料到的,但我也反驳道:“什么叫坏人?哪些人生来就是坏人?这名日本士兵本来是一个农民,他是如何残疾的?他到中国来杀人,是因为他是坏人,还是因为……战争!”我鼓励学生去查找战后日本的史料,学生们得出结论:影片是真实的!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悲惨,最可恶的应该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我相信学生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应该懂得怎样用历史的眼光去判断了,这将是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最大的自豪!
第五,学习要主动。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反应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

为什么呢?因为学习太累,是一种负担,谁会喜欢负担呢?于是学生们开始厌学,甚至连较为轻松有趣的历史课也不例外,因为历史已经算分了,于是也成为了一种负担。

当我们亲眼看见学生们对着试卷上的分数喜怒哀乐时,我们会是怎样一种心情?至少我很迷惘,因为我辛苦了一年或是三年灌输给他们的东西决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或是一张文凭,也许这些东西的确能改变孩子
的一生,但是他们最终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这些教师是无法预料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时间内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送给他们,并且真心希望他们是自愿接受而非强迫。

只有在他感兴趣的时候,他才算是为自己而学习,学到的东西才算是他自己的。

当有学生问你:“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构的?历史上有这个人吗?”你应该感到欣慰,因为此时的他是真正忘却了考试、分数、家长、负担乃至一切,只想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此时的我一定会耐心解答,直到他心满意足的离开。

这样的学生,才是恢复了天真和求知欲的孩子,而不是一群表情单一、动作一致的机器。

电影元素运用在教学中的效果很好,只有当我从学生们的眼中真切的看见轻松、好奇和探求,我传授知识的任务才正式开始。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钻研,不断充实电影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水平。

(作者单位:南京市文枢中学)
参考文献
[1] 王本书.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 2008年11期
[2] 庞戈芳.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0年05期
[3] 羊灵芝.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美育培养[j].考试周刊 2010年50期
[4] 姜远玲.让历史教学走进多媒体时代[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年20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