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历史教学是素质教学的有机载体和重要学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灵魂和核心。

关键词:兴趣改革教学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简谈几点浅见拙识: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这说明了兴趣是一个人探知的内部动力。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知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奋发求知的内部动力。

倘若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就激发不起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无动力探索历史知识,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的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引导学生采取编写诗歌的形式来记忆历史要件。

通过学习思考,有的学生便写出了“赤壁之战208,孙、刘联军抗曹家。

全国统一未实现,各据一方把国建。

此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曾强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以情激趣、设疑激趣、以电教激趣、以热点激趣、以影视激趣等。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应试教育,而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灌输式。

这种观念和模式,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才的培养。

因此,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变灌输式为讨论式、问答式、探究式和开放式教学,力求构建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和搭设一个宽广的平台。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做到:
1、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体现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创新教学能力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有关心理专家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学习欲望便会自然且能以最佳的状态发挥出来。

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总之,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民主的讨论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对神机妙算,遇事先知的“智多星”诸葛亮,我说:“教材只从正面谈到他的智慧才能,而历史上的诸葛亮并非是完美无缺的超人,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同学们怎么评价他呢?”于是同学们来了兴趣,各抒己见,有的同学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一是他用人多疑,不会招贤纳士;二是事无大小他都亲自过问;三
是他缺少勇气和判断。

同学们通过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这种现象就蕴涵着创造思维的火花。

再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时,指出“大战除了对人类造成灾难和对世界造成损失外,对当今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诱导学生对战争应辨证的看待,除了看到其危害、灾难等消极的一面外,更要看到战争对社会、科学的推动,对世界各种力量的调整等积极的一面。

2、更新观念改革模式。

我们面对的是新世纪新时代的学生,如果你还采取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去教书育人,学生肯定不会买你的帐。

我认为,现在有大部分教师接受或使用过“五环教学方法”或是“目标教学方法”。

约在七八时年代左右采用的五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为:①提问②新授③课堂小结④课堂训练⑤布置作业。

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教师为“主演”。

而在九十年代前后,采用的目标教学法为:①前置教学②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将教学目标出示在课中或课后)③课堂达标④题组训练⑤布置作业。

目标教学法较前者有了一大进步,就是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但是,就教学的过程来看,“主演”仍然还是教师,它们同样只是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

上课时学生按照教师提前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方法去做,限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更谈不上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空间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提倡的“三维目标”教学论,只是给我们提出了教学中要体现的三大目标(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具体的教学模式没有强调,这一点,才正好与“教无定法”相吻合。

至于教学时怎么去体现,完成这三大目标,就给我们的教师、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天地。

“三维目标”教学论所内涵的教学方法,我认为用毛泽东主席的诗句来概括最合适,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因此,我们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要做到教育观必变,教学模式必改,好的教学经验必学。

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要强化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对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引进多媒体教学:
在现代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文、图、声、像等信息技术,有效的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想象性,使学生感受历史史实时,形成历史的表象更鲜明,更生动,理解史实的本质更透彻。

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诱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

总之,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的教育要放眼于未来,要不失时机的实施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大胆的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键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能力,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深入挖
掘历史教材中蕴藏的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素材,设计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案,才能使历史教学真正的为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