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创新之我见
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
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从“教学理念”创新以及“教学方法”创新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教学理念创新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的效果。
历史学科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基础和关键。
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历史教师从教学理念上作到以下几点:
1、变史实教育为学史教育。
历史学科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都是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种事件。
教师如果不注意把握,往往就将整个历史教学变成历史事实的教育。
这样一来教授给学生的就只是一些枯燥的历史史实。
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授课前就必须十分注意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知识的分析。
不仅要告诉学生在历史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我们应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2、化死记硬背为理解接受。
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少不了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
但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教会
学生如何去熟记这些历史知识呢?一般说来,学生对历史史实掌握得越多,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及运用的过程中越显得得心应手。
但是,如果仅仅是强制性地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历史知识,倒不如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以及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分析,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历史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拉线索、作对比、找相似等各种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灵活的记忆和掌握。
这样一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就是系统的、灵活的,可以保证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作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从知识灌输到素质培养。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
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在历史学科考试时能得高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运用历史知识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我们不能否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知识教授的重要性。
因为知识的教授毕竟是历史教育乃至各个学科教育的基础。
但是,如果我们只知道给学生知识而忽视了给学生能力,忽视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那么我们教授出来的学生就无法避免“高分低能”的通病。
而且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往往只重视书本而不理现实,只注重学习知识而忽视培养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才能表现出来。
如何做好教学工作,使历史教学达到教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
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关键也是根本。
笔者在历史学科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一些方法。
1、寓情于教,师生互动。
我们都知道,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中学生们都渴望从古板的严肃的历史课中解放出来。
如果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们不能做到寓情于教,教中有理;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师生互动,就很难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无法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寓情于教,师生互动,首先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去了解学生希望学习到什么,希望了解到什么,并十分注意对学生“投其所好”,使教授的东西能被学生主动吸收和掌握,避免师生之间关系的僵化和教与学之间的脱节。
其次是注意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寓于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胸怀共产主义理想,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就是要十分注意调节课堂气氛,避免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过分死板和严肃,达到师生互动。
2、尊重史实,大胆思考。
历史教学不能对史实进行篡改,也不能将史实进行歪曲。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尊重历史事实。
但是,尊重历史事实并不等于照本宣科。
比如我们在教授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相关内容是,如果只把农民起义的成与败,清军入关与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等内容进行介绍,那么学生难免就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但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
中能和学生一起对明末农民起义等事实进行一种假设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就能使学生巩固所学历史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教会学生大胆思考,大胆猜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处时代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再回首”,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好方法。
3、结合现实,紧扣时代。
我们进行历史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民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并为现实生活服务。
通过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学习,为人民的生活和行为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因而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使所讲授历史知识能为学生分析、解释社会现象服务。
我们在讲授“文化大革命”历史的时候,就可以将其与我党在延安进行的整风运动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反“右”斗争等史实作比较,通过这样一些比较,就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各项工作提供鉴戒和参考的材料,同时也使学生能将历史知识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同时,历史学科的教育也必须与时代相结合。
我们广大的中学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证历史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和观点的准确性。
当社会上发生了比较重大的事件时,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尽快将这些信息向学生透露,并结合历史知识用历史的方
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