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专业专业简介学科:哲学门类:哲学类专业名称:哲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历史,以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受到中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线索的系统教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学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了解国内外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哲学。
主要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等。
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逻辑学、社会学。
原专业名:哲学、伦理学。
就业数据综合介绍哲学一词在英语中是“philosophy”,是从古希腊文、拉丁文一直延续下来的。
“philo”意为“爱”,“sophy”即古希腊文中的“sophia”,意为“智慧”,“哲学”就是爱智慧的意思,哲学是一门爱智的学科。
她源于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惊异和追问。
无论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作为传播某种学说理论的工具,哲学发展得都十分成熟,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哲学是所有科学,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她能让人“知而能识,学而能思”,能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令人终身受益。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自古就有丰富的哲学思想,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为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哲学财富。
此后数千年,中国文化处于以儒家占统治地位,儒学与释道等思想相互融合的状态。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哲学思想更是首当其冲。
各种哲学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
191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立,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
从此,哲学教育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迅速开展起来。
近十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哲学这门传统学科也经历了一个自身的发展过程。
本科阶段哲学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比较基础和概论性质的,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对哲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继续研究做理论准备。
如果你对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兴趣,并且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很适合报考哲学专业。
报考前,您有必要了解的是:哲学不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
哲学追求的是大智慧,如果投身于此是为了学到精于计算的本领或是为追求财富,那自然是“烧香走错了庙门”。
如果你对人生的意义只有现实功利的理解,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必须清楚,不要把这一切与哲学连在一起,不要希望哲学带来什么好处。
她更多的与精神生活有关,她帮助人洞察世事,教人学会思考。
也许正因此,相对于外语、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言,哲学尤显门庭冷落。
当然也不必担心,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没有想像的那么灰暗。
由于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以及扎实的专业功底,哲学系毕业生深受各级党政机关的欢迎,也有很多同学去各级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工作。
专业教育发展史哲学作为学科在我国的兴起大大晚于西方,中国人接触、了解并翻译西方哲学名著,也许应该从严复算起。
以后,一代接一代的中国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们,或者亲自到西方学习,或者把西方名著翻译介绍到中国来,数以百计的学者对西方哲学史分别进行了个人的、学派的、断代的、国别的、通史的研究,历史百年之久。
哲学作为专业,最早始建于北京大学。
1914年,北京大学成立哲学系,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最早的哲学系。
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
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学者曾在这里先后执教:蔡元培、马叙伦、章士钊、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张申府、金岳霖、冯友兰、贺麟、朱光潜、张岱年、季日华、洪谦、王竞均、朱谦之等。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曾在此开设哲学课程,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随着北大哲学系的设立,全国其他高等院校相继建立起哲学系,开设哲学专业。
建国后,哲学专业在国内迅速发展。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部分高校哲学骨干教师汇入哲学系,进一步壮大了哲学系的阵容。
“文革”期间,哲学专业像其他专业一样受到严重的冲击与影响,曾一度停滞不前。
这一时期,哲学的发展几乎等于零。
值得庆幸的是:文革结束后,哲学在各大院校相继得到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系在课程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科门类完备,教师配备渐趋合理,图书资料也日益丰富,招生人数基本上每年呈直线上升趋势。
时至今日,已有数以万计的哲学专业毕业生,其中有冯友兰、张申府、朱自清、顾劼刚、王法这样的大学者,也有邓中复这样的革命志士,还有各行各业的大批骨干力量。
这些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哲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
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哲学一直是人们永不厌烦的话题。
西方高等院校哲学专业的创立远远早于我国。
目前,哲学专业已成为国际各大院校的基本学科。
人们愈来愈深刻的意识到“哲学是文明生活的灵魂”(马克思语)。
哲学正愈以其最独特而又最广泛的功能吸引着人们,近年来,国际间学术界的交流正日益增多,哲学专业正呈现着一派强劲发展的势头。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委十分重视哲学学科建设。
各大学校纷纷调动师资成立哲学系开设哲学专业。
并在已有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师资,优化课程,在专业调整上大下功夫,使哲学专业逐步走向成熟。
其中成绩最显著的、师资力量最强的当推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哲学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点基地。
1994年起列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北大哲学系现有教授3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副教授29人,讲师14人。
设有三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博士点,8个硕士专业,是国内学科最齐全的哲学系。
在我国,哲学的发展道路是极其曲折的。
在大批封、资、修时期,哲学被简单的等同于马列主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和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大潮的汹涌澎湃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包括哲学在内的理论学科都受到冲击。
有些人认为“在我们干实际工作的人的眼光里,学哲学跟不学哲学没有什么区别。
”可以说,持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代表了这一时代人对哲学的普遍看法。
哲学专业似乎有点“冷”,但这必然是暂时的,社会诚然尚利,但“急功近利”未必能得利。
哲学虽然看起来远离利,但未必不能谋大利,给人以智慧才是真正的大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哲学的重要学科地位。
哲学是一种思维训练,它能够使人得到人生的智慧,一个没有思维的人是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的。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面临机遇和挑战,只有拥有正确的宏观思维方式,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些依赖于一个人的哲学素质。
所以,哲学会逐渐摆脱它目前“冷”的状态,而慢慢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
就业状况及趋势哲学专业的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去向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种四年中无怨无悔地爱上了这门学科,他们将继续与先哲对话,于是他们继续完成硕士、博士学业,而后成为大学教师、学者、政府机关高参;另一部分人把哲学作为一种思维训练来看待,他们在得到人生的智慧后走入社会,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的去向有几种:一种是进入各级党政机关选择政途;一种进入各种文化传媒机构,如出版社、报纸杂志社等。
由于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普遍性,因此各种各样的单位都会来招聘哲学系的学生,但总体来说以上两个方向为主流。
因此,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还不成问题。
其工作性质也由原来的理论工作而转向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对哲学等理论学科的冲击,考生普遍不看好哲学专业而拥向热门的金融、外语专业。
国家对这一现象不是视而不理,而是对哲学专业采取了大力扶植的态度。
哲学系在课程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关于哲学的图书资料也日益丰富起来。
但是,现在存在着这样一个怪圈,就是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总要面临较为困难的形势。
他们在用人单位之间奔波四处碰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们千方百计想脱离哲学这个专业。
诚然,人要生存,要有生存的物质保障,需要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但也需要物质以外的一些精神追求。
哲学专业毕业生在面临择业问题上,一定要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
即使将来你的工作并不是你所学的哲学专业,但别忘记无论你做何事,都有哲学理论作指导,你自身的素质将会因为哲学的支撑而使你站在比别人更高的起点,你将会由此而获得更多。
近年来,由于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去向比较宽泛,职业各异,有教师、政府职员,也有新闻工作者,理论研究者,所以收入差距较大,高则月收入过万,低者千余元,不可一概而论。
近些年来,哲学专业毕业生的趋势是除教师外,学哲学的人极少能单纯地搞哲学理论研究,大多数学哲学的人会走另外一条路,一种与哲学相去甚远的路。
哲学并不能教人怎么走人生之路,但哲学早已教会人该怎么学会走哪条路。
无论你选择了哪条人生之路,都会学得更快,走得更好。
哲学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许多国家机关、文化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都在吸收哲学系的毕业生,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大批骨干力量。
在未来的几年中,哲学系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局面将会大有改观,就业领域也将进一步得到扩展,“冷”门未必总会冷,随着文化事业的兴起,哲学专业将会为文化事业的兴盛和繁荣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毕业后从事一切需要研究方法论的工作。
教学科研人员——传授哲学知识,研究专门课题;部委及各研究机构中的政策研究及咨询人员——研究时事和现实问题,提供建议与咨询;报社、出版社编辑——运用你在几年的哲学学习中积累起来的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编辑工作。
另外,学习哲学将为你在从事其他广泛的职业时,提供科学的思考方法,因此在就业时,不必一定要求严格的专业对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