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保护生物学论文题目:丹顶鹤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系别:生物科学系专业:生物科学学生姓名:符淑乾学号: 201208010209 填表时间:年月日丹顶鹤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摘要:丹顶鹤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鸟类,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历来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
近年来,由于环境的迁和人为的干扰,野生丹顶鹤数量逐年下降,全球现存数量仅为2600只左右,而东亚的大陆总数量约1500只左右。
国内外就丹顶鹤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丹顶鹤是在我国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鸟类,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体到群落,从野生到饲养等各个领域;到目前为止,我国发表的涉及丹顶鹤的文献共1162篇,并对论文发表年代,研究内容、涉及领域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丹顶鹤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
关键词:丹顶鹤;现状;保护;对策丹顶鹤属鹤行目,鹤科,为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涉危鸟类,被列入CTTES附录中。
自古以来丹顶鹤深受人们的喜爱,文人墨客常把它同松树会写在一起制作(松鹤图)作为长寿的象征加以赞美和歌颂。
丹顶鹤栖息繁殖于湿地中,被人们冠以“湿地之神”之美称。
由于它对湿地的文化十分敏感,又被称为“环境变化指示剂”。
丹顶鹤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鸟类,在诗歌、绘画、雕刻、文学、音乐及舞蹈中均有种种表现。
一、生存现状及保护现状在中国东北和远东地区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在1960年代以后急剧加重,对湿地的围垦不仅侵占了原有的栖息地还是原本流通的水系阻断,再加上近年远东地区气候干燥化趋势明显,水域面积缩小严重。
人类活动引入的污染也威胁着丹顶鹤的生存,此外如烧荒等开垦的方法,对丹顶鹤的巢材和掩蔽处毁坏严重,致使其分布更为狭宰。
1.1 丹顶鹤的保护现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反映未来种群兴衰的重要指标,它与物种繁殖能力,幼体成活率及个体的寿命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受到栖息地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健康的种群,在越冬季节,其幼体所占的比例一般为百分之12到百分之20。
丹顶鹤及其生态环境均受到法律的保护,“丹顶鹤”的家乡,在中国有两处地方——黑龙江齐齐哈尔的扎龙与江苏盐城,“扎龙自然保护区”以鹤著称于世,全世界共有15种鹤,此区占有6种,其中现有丹顶鹤500多只,约占全世界丹顶鹤数量总数的四分之一;“盐城丹顶鹤保护地区”为我国最大的海岸湿地保护区。
但是,目前,扎龙湿地的野生丹顶鹤种群已经由1100多只下降到600只左右。
我国对丹顶鹤的保护力度在不断的加强,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丹顶鹤的保护效果并不是那么的理想,保护的进程也并没有那么的顺利,因此就丹顶鹤的保护现状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好好的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也是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步。
1.1.2丹顶鹤繁殖地的分布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丹顶鹤的繁殖地比以前大大地缩小。
目前主要集中于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兴凯湖地区及嫩江中下游地区。
每年有一半以上的丹顶鹤在此繁殖。
吉林省丹顶鹤的繁殖地也大大缩小,主要分布于通榆县向海水库及霍林下游的狭小地区,而且其栖息地的面积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
但是,随着近年来调查工作的开展,丹顶鹤新的繁殖地不断被发现。
除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外,辽宁省的某些县,内蒙古的赤峰市,哲里木盟,兴安盟和达来诺尔等地区都有丹顶鹤的分布。
1.1.3 丹顶鹤越冬地的分布同样丹顶鹤的越冬地也比原来的缩小。
特别是内陆湖泊的越冬地在各种围湖造田等开发过程中逐渐消失了。
例如汉江平原80年代的湖泊面积仅为建国初期的百分之9,“鹤泽”的称号也已成为历史。
内陆的其它越冬地,丹顶鹤的数量也甚少,且成零星分布。
如在安徽霍丘县城东湖当涂县石臼湖,枞阳县来子湖;番阳湖周围的星子、永修、波阳县等地都有丹顶鹤越冬或短暂停留。
山东省日照市的沿海地区也有少量丹顶鹤的越冬种群,这是目前丹顶鹤越冬地的最北限。
另外,在长江上游云南省中甸县纳帕海和邵通及台湾省罗东县也曾发现丹顶鹤。
近年来,江苏沿海的一部分海岸仍在继续淤长,不断形成新的原生滩涂湿地。
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开发程度较低而成为丹顶鹤主要越冬栖息地。
其中以盐城市沿海地区最为集中。
盐城市的滩涂大部分由淤泥沉积而成。
地形宽阔平坦。
滩涂上有较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和原生湿地。
滩涂上生长着大量的螺、蟹等底栖生物以及鱼虾等水生生物,食物资源十分丰富。
这些都为丹顶鹤的越冬提供了良好地栖息场所。
自从1983年在盐城滩涂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来,丹顶鹤受到了较好的保护。
每年秋天,都有大量的丹顶鹤飞来越冬,且数量逐年上升。
二、主要威胁丹顶鹤是大型涉禽,在湿地环境中属于食物链的上层,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种。
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把生活在湿地的丹顶鹤称为“湿地之神”。
它们面临的威胁主要有:2.1栖息地的破坏栖息地对于丹顶鹤的意义等同于飞机中途的加油站,长途迁徙的丹顶鹤没有了栖息休息的地方,就无法飞到终点。
一个有起点和终点的旅程,如果中间的旅途变得枯燥,那起点和终点再多的付出和努力都可能会失去意义。
栖息地的丧失是丹顶鹤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的威胁。
丹顶鹤是湿地型鸟类,近年来无论是在繁殖地还是在越冬地丹顶鹤的栖息地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繁殖地由于河水枯竭而使湿地干枯,逐渐演替为干草甸。
一些地区由于过度收割芦苇,而使丹顶鹤失去了筑巢场所和隐蔽场所。
在越冬地,由于人们对滩涂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在滩涂围垦造田,建立水利工程,兴建盐场等造成丹顶鹤栖息地的大面积丧失。
湿地是丹顶鹤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不受破坏是保护丹顶鹤的关键。
保护区的管理部门及当地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决策时要注意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为丹顶鹤的生存与繁衍创造良好地条件。
2.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丹顶鹤的一个潜在威胁。
由于栖息地地附近,甚至迁徙路线附近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一些有害污染物随食物链富集而进入丹顶鹤体内,引起其生理机能的改变,造成丹顶鹤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下降,死忙率升高,出生率下降等一系列后果。
因此,控制环境污染是丹顶鹤保护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2.3农药威胁近年来,农药及杀虫剂的使用对丹顶鹤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农民为了防止野生动物取食庄家及病虫害的发生,在农田喷散农药,或在播种时用农药拌种,当丹顶鹤在农田觅食时,经常误食有毒食物,造成误食的丹顶鹤中毒,甚至死忙。
因此,在丹顶鹤的繁殖地,越冬地及迁徙路线附近的地区,要控制农药及杀虫剂的使用,为丹顶鹤创造一个洁净的生存空间。
2.4偷猎威胁由于自古东亚地区对丹顶鹤有着对羽毛和器官的需求,猎杀就难以避免。
虽然近些年随着法律的保护法规的建立,直接的猎杀很少发生,但是投毒用来捕杀其他水生禽的方法,已成为丹顶鹤的重要死因。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丹顶鹤的保护力度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主要保护对策3.1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是丹顶鹤保护的关键。
保护区和当地政府在制定开发计划时,要控制开发的规模和开发的方向。
应以开发水产品养殖唐,芦苇基地等项目为主,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限制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开发项目。
3.2减少人为干扰人类的干扰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如水产品养殖塘表现最为明显。
同时在滩涂上人类大规模的开发活动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轻度的干扰使丹顶鹤在警戒行为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取食和保养的时间缩短。
严重的干扰是丹顶鹤被迫放弃原来的栖息地。
为了减少人来干扰,当地政府在围垦级开发过程中要制定适宜的计划,在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附近避免大规模作业,附近居民收割芦苇等活动要保持适当的规模以为丹顶鹤创作安静的栖息环境。
3,3提供充足的饮水资源保护区的规划和设计中要为淡水和提供充足的饮水资源,以保证丹顶鹤的饮水需要。
这在干旱季节尤为重要。
3.4人工环境的保护与研究随着滩涂的大规模开发,丹顶鹤的原生环境不断丧失,人工湿地逐渐成为丹顶鹤的主要生境。
这种情况与日本和朝鲜等地丹顶鹤的生境状况类似。
因此要求人们在从事各类活动时要考虑对丹顶鹤的影响,减少对丹顶鹤的人为干扰,为丹顶鹤的正常栖息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要加强人工湿地生态学研究,以提高管理水平。
另外,在滩涂的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要对开发活动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开发活动朝着即可为丹顶鹤创造新的环境,又能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应用。
四、建议(1)专门召开珍禽保护工作专题会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各村居、单位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并签订丹顶鹤保护工作协议书;(2)通过强势宣传,动员若人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珍稀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3)书写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在中小学校开展一次“我爱丹顶鹤”有奖征文活动。
五、参考文献[1]马逸清/李晓民.丹顶鹤研究[M].北京: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2]金斯伯格.频危物种[M].北京外研社,2005[3]关洪亮,鸟类的迁徙之旅[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