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是由哪三方面组成(3〜6问答)(答题开始,先进入一段广告,稍后更精彩:这道题本渣也不知道,没看懂题,哪位大神找到答案了,我粉你!!一一学委)关心自然保护,设计保护区从哪方面考虑?(见下面第4题,建立原则)1-简述“保护生物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时代、学科性质、涵盖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时代(参考教材P7):本世纪70年代,科技界和许多国家开始重视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野生物种的生存危机,于是,1978年,第一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召开。
1985年,保护生物学会成立。
现在,保护生物学会成为北美会员人数增长最快的一个学会。
从1990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物学专业,而且此专业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喜欢选修的热门专业。
学科性质与涵盖内容(参考教材P8-9):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
它具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管理科学的双重特征,由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而成。
应用牛物学科为保护生物学提出了研究课题,保护生物学也涉及到社会科学问题,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决策科学。
保护生物学研究是为了保存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保存物种的进化潜力。
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教材P9-10):(1)小种群生存概率:在迁地保护物种时,保存的种群大小涉及到资金的投入和保护的效果。
因此,物种的最小可生存种群应如何确定是一个热点问题。
(2)确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位于生物多样性高的热带地区的国家多缺少保护所需的资金,如何保护这些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现实问题。
(3)物种濒危灭绝机制:物种灭绝后的遗传损失大小与物种分类地位有关。
(4)生境破碎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热点有生境破碎的动态过程、生境破碎与生境异质性、生境斑块的隔离程度、边缘效应与岛屿效应,生境斑块中种群生灭动态、生境斑块的微气候环境以及在破碎生境中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
(5)自然保护区理论:建设自然保护区时,保护区的位置、大小、形状,保护区之间的网络联系,怎样减少口然保护区内的边缘效应和破碎效应,怎样建设自然保护区间的生境走廊,怎样管理和利用自然保护区等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6)立法与公众教育: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规范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在普及自然野生动物保护法知识。
2.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濒危动物物种等级与《中国动物红皮书》划分等级有何不同?为什么?简述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IUCN濒危物种新等级系统分八个等级:灭绝、野生灭绝、极危、濒危、易危、低危、数据不足、未评估。
国内动植物红皮书采纳的等级参考IUCN红皮书等级制度,彼此相关但不相等。
中国动物红皮书部分类群的有关卷册已完稿,正在审定中,其等级划分参照相关类群已出版的IUCN红皮书,使用了野生灭绝、国内灭绝、濒危、易危、稀有和未定等等级。
中国动物红皮书根据我国国情而定,详细、全而地论述了中国濒危物种的濒危状况、致危因索、保护措施等,旨在使政府部门、科学界和公众较为清楚地了解屮国的动物物种现状, 提高政府官员及公众对屮国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并针对现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为中国的保护盒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为确定我国的濒危物种威胁稈度起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学委插播广告:这两个为什么不同??这就是两个规定,能有什么原因不同,又不是我规定的!我怎么知道!!)保护动物的优先原则(参考教材P115-119):物种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设法利用有限的资源人力经费及土地或水域保护尽可能多的物种多样性。
(1)分类多样性测度:一些学者从系统演化和分类学的角度提出了测度物种多样性的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
归纳为表征方法、系统发育方法和分类学方法3个类型。
分类多样性测度共包括对刻划物种多样性具有不同意义的4项标准,分別是:①根权值,②高级分类单元丰富度,③伸展树长度,④支序发散度。
对应于各项标准也都提出了表达其相对值的指数及计算方法,这些指数统称为分类多样性指数。
(2)特有性及关键区系分析:特有性在自然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用来确定保护“热点” 和一些类群的特有性屮心,根据特有性确泄保护区优先序应基于不同类群特有性格局的综合分析。
关键区系分析其分析步骤包括:首先,根据已获得的某一类群全部物种的分布资料,将所有分布地区区系按特有性的高低排序,选定特有性最高的区系作为第一优先保护区,第二个保护区的确定原则是能对第一优先保护区保护物种补充种类最多的区系,第三个保护区的确定原则是能对前两个保护区共同保护物种补充种类最多的区系,依次类推,得到保护区优先序。
当保护区的数目增加到某一数量时。
即可包含该类群的全部物种,这些保护区组成了所谓的最低保护区组合。
关键区系分析方法可被有效地用来确定区系上重要的国家或地区。
(3)保护优先区域分析:优先区域分析是以分类多样性测度和互补性原理为基础的保护区优先序分析方法。
其分析步骤为:首先根据分类多样性指数值累加计算出各地区区系的多样性积分,然后选定多样性积分最高的区系作为第一优先保护区,第二个保护区要选择能对第一优先保护区多样性积分增补最大的区系,即具有最高补充多样性积分的区系,第三个保护区要选择能对前两个保护区多样性积分增补最大的区系,依次类推,得到保护区优先序。
3•选择一种除麋鹿、朱鹘、华南虎以外的动物简述设计迁地保护方案。
案例1:江豚是国家二级水生珍稀保护动物。
近年来,受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长江天鹅洲长江中游保存较为完好的故道湿地,水域内天然鱼类资源丰富,十分适合江豚生活,上世纪90年代初,天鹅洲引进3只长江江豚进行迁地保护,由于保护得当,江豚数暈逐年增加,目前已形成一个有25只江豚的繁殖群体。
专家认为,作为世界上唯一进行鲸类动物迁地保护并取得初步成功的地区,天鹅洲的探索对其他濒危动物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但是,目前天鹅洲故道的江豚种群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雌雄比0.6&1,性別比例不合理,年龄普遍偏小,主要来自石首本地江段,多样性差。
另外,豚类最少要100只以上的数量才能够维系繁殖,冃前江豚数量也还太少。
案例2:黑足鼬人工繁育和野放(由于只需要一个案例,本案例直接指出教材位置,不打出来)教材P149-150, P152,153,157迁地保护方案(参考教材P151-160):(1)确定近地保护之最小种群,濒危物种的遗传学和种群生物学特征决定了迁地保护种群的大小。
(2)奠基者及遗传贡献,利用亲缘系数可以计算迁地种群小遗传重要性高的个体。
如果个体的亲缘价低,则表明个体的大多数近亲已经过了繁殖期,个体的遗传价值高。
否则,个体的遗传价值低。
对迁地种群进行遗传管理的主要措施有:①在繁育配对时,尽可能将无亲缘或亲缘关系。
②较疏的个体配对让每一对繁殖个体产生数H大致相当的后代,③保持繁殖群的相同性比。
(3)迁地保护环境中的行为发育机制:动物作为一类高等生物,具有复杂精细的行为发育模式,需要营造利于迁地个体的行为发育的环境。
①在规划迁地保护时,应将设计模拟野外环境之迁地保护场所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②在人工繁育珍稀濒危动物时,保持初生个体的母仔接触和自然哺乳显得特别重要。
当母兽死亡,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使母兽不能哺乳而进行工哺育时,应注意个体的印痕问题。
③迁地保护濒危物种特别是灵长类动物时,耍为迁地保护动物提供母仔止常接触、自然哺乳的环境,保证它们的社会交往空间和行为止常发育的条件。
④生存技能,培养个体识别天敌的能力成为迁地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4)迁地种群的管理:①繁育方案,管理人员应了解迁地种群每一个体的来源、年龄、谱系,以制左详尽的迁地种群管理方案。
通过安排配种方案来建立封闭繁殖种群、交换繁殖个体,甚至通过控制某…育龄段的出牛数及淘汰某一年龄段个体来管理迁地种群的遗传和种群结构°②放归自然,人工繁育个体放归自然前应制定野放方案,方案中需考虑野放个体的选择、迁地种群与野生种群交流慕因等内容。
野放个体必须具有野外生存能力,集群活动的动物常常需要熟悉其生境,从群体中其他个体那里学习觅食技巧及生存技巧。
(5)建设动物园、水族馆和植物园。
4•自然保护区确立的原则有哪些?什么是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原则和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原则?(参考教材P134-139)确立原则:(1)典型性:在不同自然地理区域中选择有代表性牛物群落的地区建立保护区,以保护其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探索牛•物发展演化的自然规律。
保护区所代表的自然地理区域的范畴对确定该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有着至关重耍的意义(2)稀有性:稀有种、地方特有种或群落及其独特生境,以及汇集了一群稀有种的所谓动植物避难所的地区,在保护区选址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优先地位。
(3)脆弱性:对环境改变敏感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但它们的保护比较困难,需要特殊的管理。
(4)多样性:保护区小群落的数量多寡和群落的类型取决于保护区立地条件的多样性以及植被的发生历史因素,这也是保护区选址的重要依据。
(5)自然性:表示自然生•态系统未受人类影响的程度。
自然性对于建立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保护区或保护区的核心区的选择具有特别的意义。
(6)感染力:虽然从经济的观点来看,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利用价值,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一些动植物新的经济价值不断被发现。
由于不同的物种和生物类型是不可替代的,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各个物种及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观都是等价的。
因此从科学观点来看,很难断言哪一种生物群落类型和哪一物种更重要,由于人类的感觉和偏见,不同有机体具有不同的感染力。
虽然这一标准只是人类的感觉耍求,但对选择风景保护区來说仍很重要。
(7)潜在价值:一些地域由于各种原因遭到了破坏,加森林采伐、沼泽排水和草原火烧等。
在这种情况下,如能进行适当的人工管理或减少人类T扰,通过自然的演替,原有的生态系统可以得到恢复,有可能发展成为比现在价值更大的保护区。
(8)科研潜力:包括一个地区的科研历史、科研基础和进行科研的潜在价值。
形状与大小原则:一般而言,自然保护区面积越大,则保护的生态系统越稳定,其中的生物种群越安全。
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自然保护区血积越大,可供牛•产和资源开发的区域越小,这与人口众多和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经济是不相适应的。
为了兼顾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自然保护区只能限于一定的而积,因此保护区而积的适宜性是十分重要的。
(1)保护区的而积应根据保护对象和目的而定,应以物种一而积关系、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以及岛屿生物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来确定保护区的面积。
(2)保护区的大小也与遗传多样性的保持有关,在小保护区小生活的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更加容易受到对种群生存力有负作用的随机性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