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2017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2017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提纲(2017)重要名词:(1)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Definitions什么是保护生物学?“The applied science of maintaining the earth’s biologicaldiversity” M. Hunter, 1996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应用科学“The new,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that has developed todeal with the crisis confronting biologicaldiversity….Conservation biology should be considered acrisis discipline." R. Primack 1993新的、多学科、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危机(2)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orbiological diversity= the sum of anarea’s organisms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物种自由交配,后代可育(生物学)一组生物的个体,其形态、生理和生化特征与其他个体显著不同,能够相互区分(形态学)(4)种群“A population may be defined organisms of the same species aoscacugpryoiunpg oaf particular space at a particular time.”(Charles J. Krebs, Ecology, 4th edition)“种群可以定义为占有特定的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一组有机体。

”种群是遗传多样性的容器(5)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直接产品提供:淡水资源、食品、药物、纤维、木材、燃料、遗传基因、生化产品生态系统的调节:空气质量调节、气候调节、水质净化、洪水调节、水土保持、废弃物分解、人类疾病控制、授粉、风暴控制文化功能:文化多样性、精神价值、景观和美学价值、知识体系、教育价值社会关系的和谐、文化遗产、休闲旅游支持功能:初级生产:固定碳、产生氧、形成土壤、生物和地化循环、水循环、提供生境等等(7)景观(8)物种多样性分析(9)物种丰度(species richness):一个地区内生物物种的数量(10)物种多度(species abundance)即单一物种的度,有相对多度和绝对多度多度可用数量或生物量来测量。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如果根据丰度、生产力或数量等某种重要性来衡量物种,就是在谈论物种多样性。

均匀度(evenness):用来反映物种多度的分布均匀度。

(11)生物多样性指数(12)种群数量(13)种群动态(14)关键种: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在决定生物群落内大量其他物种的长远生存状态方面有重要作用)营养上的关键种:顶级捕食者关键栖息地的改造者:传粉、播种者关键的食物资源(15)旗舰种:引起公众的关注,达到保护和管理大面积生境的目的,也使其他影响力较小的物种受益。

在设置保护区时,旗舰种也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工具。

(16)伞护种(17)指示种(18)重要经济物种(19)生物多样性公约(20)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1)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2)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保护公约(23)生态灭绝(24)栖息地质量谢尔福特耐受定律(25)栖息地破坏(26)栖息地破碎化切入、穿孔、分割、瓦解后果:物种容量减小、边缘效应增加、种群连通性下降(27)生物入侵(28)生态灭绝(29)灭绝漩涡灭绝旋涡逐步使种群变小,导致物种就地灭绝。

一旦种群大小低于一定数值,即落入一个旋涡之中,在此旋涡中各种因素将逐步使小种群变的更小。

(30)连锁效应(31)协同效应(32)生态足迹(33)可持续发展1987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需求的发展模式。

Development which satisfies the current needs of society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needs of futuregenerations”(34)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1996年Panayotou借用1955年库兹涅茨界定的人均收入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倒U型曲线,首次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EKC揭示出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

(35)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在日本爱知县举办,会上通过了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战略中的五个战略目标及相关的20个纲要目标统称为“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常简称为“爱知目标”)。

爱知目标的宗旨是激励所有国家和利益相关方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期间采取措施,推动实现CBD三大目标。

愿景:到2050年,生物多样性受到尊重、保护、修复和明智的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维持健康的地球、为人类提供至关重要的惠益使命:立即开展有效行动以停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战略目标:A、采取法律和政策措施,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整个政府和社会工作的主流,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B、减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压力和促进可持续利用C、通过保护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的多样化,改善生物多样性现状D、增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给所有人带来的惠益E、通过参与性规划、知识管理和能力建设,加强履约执行工作目标11:保护至少17%的陆地和内陆水域;保护至少10%的海洋和海岸区域;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特别重要的区域;建设典型生态保护区(36)生态补偿(37)气候变化(38)全球变暖(39)温室气体(40)全球碳循环(41)自然保护区需要掌握的内容:1、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历史,学科特点。

保护生物学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原则:进化的视角、综合学科、人类参与、缓解危机和矛盾(价值)最终目标:生物多样性-零灭绝、生态系统的功能得以维持、进化的进程得以延续、人与自然和谐2、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知识,人类的分类学地位及学名。

界门纲目科属种真核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Homo sapiens3、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通过营养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起来,物种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种类关系,种间关系)。

4、当今生物多样性遭受的主要威胁。

物种灭绝的原因(直接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5大压力)HIPPO:habitation alternation栖息地改变、invasivespecies入侵物种、pollution污染、population growth人口增长、overexploitation资源消耗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利益相关方都有哪些?他们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直接受益者当地社区承包商森工企业政府财政消费者6、保护设计与规划,如何确定保护优先区域。

结合课堂讲述的案例,理解如下内容:1、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资源消耗、环境破坏污染、人口增长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显著且大多不可逆转的变化地球上物种的分布愈发单一化第六次物种大绝灭:与地球历史中的典型背景速率相比,人类已经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到高达1000倍(确定性中等)10%-30%的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目前濒临灭绝2、如何利用生态补偿的思想,通过有效的政策应对环境问题。

3、科学研究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

4、社会、经济、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

5、由大熊猫引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与现状;大熊猫的生存能力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就地保护与人工繁育的方式何种更好。

种群和物种保护的策略:保护现有种群(就地保护);建立新种群;迁地保护建立新种群:现存分布区-再引种计划-历史分布区-增强计划-现存分布区-引种计划-非历史分布区迁地保护:现存分布区无法实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在人类管理下的人工环境中维持个体和物种的存在)-动物园、水族馆、动物细胞银行、植物园、植物种子银行6、环保为什么需要民间机构的参与?民间机构在保护中的空间与优势何在?7、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8、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与CITES附录、红色物种名录成功保护物种的益处:该物种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消失;可以维持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同域分布的其它物种同时得到保护,即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物种成功保护的指标:种群数量回升或保持稳定;该物种能够维持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该物种的演化潜力得到保证物种灭绝过程:大种群(种群数)-小种群-零小种群:数量少、受随机性影响大、容易灭绝最小生存种群(MVP):“最小生存种群是任何生境中的任一物种的隔离种群,即使是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存活1000年。

”(Shaffer, 1981)保护所需数量:脊椎动物500-1000个体;无脊椎动物和一年生植物10000个体MVP*个体巢域=MDA最小动态区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种群的自身增长能力;同其他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人);环境的影响种群的灭绝机制:自然灾害、遗传随机性、种群统计学随机性、环境随机性种群统计学随机性(D漩涡):在个体水平上出现的随机事件,出生、死亡等,在种群规模小时对种群的影响要超过在大种群中的影响。

环境随机性:作用于种群水平,直接影响种群的存活率、生殖成功率等,增加种群灭绝的危险。

(如:天气变化、食物供应、环境容量变化、捕食关系、寄生虫、疾病)遗传随机性:数量少-近交率增加-繁殖率低、存活率低-种群增长率下降灭绝漩涡:灭绝旋涡逐步使种群变小,导致物种就地灭绝。

一旦种群大小低于一定数值,即落入一个旋涡之中,在此旋涡中各种因素将逐步使小种群变的更小。

保护设计解决问题的SPR(state-pressure-response)框架保护设计的物种角度原则:将保护资源尽可能多的分给灭绝风险高的物种触发物种(Trigger Species):(1)全球受威胁物种Global ThreatenSP.IUCN红色名录中极危,濒危,易危物种(2)狭域分布物种Restrict RangeSP.全球的分布范围少于50000平方公里(3)集群迁徙物种Congregator SP.多于1%的生物地理种群在一年的特定时间在特定的区域活动(如迁徙水鸟的取食,越冬和活动等)(4)景观物种Landscape SP.有广阔的家域,较低的自然密度,迁移行为,或者其他特征使得其不太可能仅仅在地区基础上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