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线材车间设计说明

高速线材车间设计说明

目录任务书 (I)摘要 .......................................................................................................................... I I 第1章绪论 (1)1.1设计背景及意义 (1)1.1.1国际市场 (1)1.1.2 国市场 (2)1.1.3 中国线材行业生产的现状 (4)1.2 设计任务 (6)1.3 厂址选择 (6)1.3.1 区域优势 (6)1.3.2 交通优势 (7)1.3.3 成本优势 (7)1.3.4 政策优势 (7)第2章产品方案的确定与编制金属平衡表 (9)2.1 产品方案的确定 (9)2.2 确定金属平衡表 (10)2.2.1 确定计算产品的成品率 (10)2.2.2 金属平衡表 (10)2.3 计算产品的选择 (11)2.3.1 计算产品选择的原则 (11)2.3.2 计算产品的技术标准 (11)第3章生产工艺流程的制订 (13)3.1 制订生产工艺流程 (13)3.1.1 制订生产工艺流程的依据 (13)3.1.2 工艺流程简介 (13)第4章设备选择 (15)4.1 加热炉 (15)4.1.1 炉型选择 (15)4.1.2 炉子尺寸的确定 (15)4.2 主轧机 (16)4.2.1 轧机的组成 (16)4.2.2 轧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16)4.3 控制冷却线 (18)4.3.1 水冷装置 (18)4.3.2 精轧机后夹送辊 (18)4.3.3 吐丝机 (19)4.3.4 斯太尔摩运输机 (19)4.4 剪机 (19)4.5 盘卷收集和处理系统 (20)第5章工艺计算 (21)5.2 坯料加热制度确定 (21)5.2.1 加热温度确定 (21)5.2.2 加热速度的确定 (22)5.2.3 加热时间的确定 (23)5.3 计算产品的孔型设计 (23)5.3.1 选择孔型系统 (24)5.3.2 确定轧制道次数 (24)5.3.3 各道次延伸系数的分配 (25)5.3.4 各孔型及轧件尺寸的确定 (26)5.4 延伸系数校核 (32)5.5 充满度的校核 (32)5.6 轧制力的计算 (33)5.6.1 各机组的温度制度 (33)5.6.2 孔型轧制力系数 (33)5.6.3 轧件的变形抗力 (35)5.6.4 轧制力的计算公式 (36)5.7 主电机传动轧辊所需力矩及功率 (37)5.7.1 传动力矩的组成 (37)5.7.2 轧制力矩的确定 (37)5.7.3 附加摩擦力矩的确定 (37)5.7.4 空转力矩的确定 (38)第6章轧辊及电机校核 (41)6.1 轧辊强度校核 (41)6.1.1 .................................................................................... 校核辊身强度416.1.2 辊颈强度 (42)6.1.3 辊头校核 (42)6.2 电机校核 (43)6.2.1 等效力矩计算 (44)6.2.2 电机的过热过载校核 (44)第7章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 (46)7.1 绘制轧制图表 (46)7.1.1 轧制图表 (46)7.1.2 确定纯轧制时间、间隙时间、轧制节奏 (46)7.2 轧机生产能力计算 (48)7.2.1 轧机小时生产能力 (48)7.2.2 年产量的计算 (48)7.2.3 轧机负荷率的计算 (49)第8章车间平面布置 (50)8.1 车间平面布置的原则 (50)8.1.1 车间整体平面设计容 (50)8.2 金属流程线的确定 (51)8.2.1 设备间距的确定 (51)8.2.2 车间仓库设施的布置 (51)8.2.3 其它设施的布置 (52)8.3 车间厂房参数 (52)第9章安全技术及环保 (53)9.1 安全技术 (53)9.2 环境保护 (53)第10章 ............................ 车间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分析55 10.1 ........................................................................... 车间劳动组织55 10.2 ..................................................................... 主要经济技术分析5510.2.1 ...................................................................... 资金来源以及投资费用5510.2.2 .................................................................................. 产品成本预算5610.2.3 ............................................................................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710.2.4 .................................................................................. 车间效益估算58第11章 ................................................................... 专题59 11.1 ........................................................................................前言59 11.2 ................................................................. 飞剪的启动信号控制59 11.3 .............................................................. 飞剪的速度曲线的建立6011.3.1 .................................................................................. 剪速度的要求6011.3.2 ............................................................................... 飞剪的速度曲线6011.3.3 ................................................... 飞剪制动状态与位置调节状态的转换6111.4 .............................................................. 飞剪电气自动控制系统6211.4.1 ............................................................................ 剪控制系统主回路6211.4.2 ............................................................................ 飞剪控制程序分析63 11.5 ........................................................................ 常见故障与处理65 11.6 .................................................................................... 结束语65参考文献 (66)致 (67)第1章绪论1.1设计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持续回暖,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低谷,钢铁产品产能和需求都恢复增长态势。

其主要市场空间不仅来自发达国家,还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强劲需求。

1.1.1国际市场(1)美国经济。

美国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28日公布,2010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国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3.2%,快于第三季度的2.6%,但略低于分析师3.5%的增速预期。

为去年最强劲季度增长。

这不仅确认了去年年底以来美国经济复势头已增强,也激起了今年经济增长将更为强劲的希望。

美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得益于政府庞大的货币与财政刺激方案。

(2)欧元区及欧盟。

相对于美国经济的乐观期待,欧元区经济形势仍没有达到乐观的程度。

IMF预计201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5%,欧盟统计局公布的预估数据显示,欧元区和欧盟2010年国生产总值均增长1.7%。

预估统计数字表明,欧元区和欧盟2010年第四季度国生产总值分别比上个季度增长0.3%和0.2%,低于2010年第三季度的增幅。

与2009年同期相比,欧元区和欧盟2010年第四季度国生产总值分别增长2%和2.1%。

(3)从近期欧洲工业生产情况看,在09年8-9月份大幅回升后,10月份工业生产均是收缩态势。

其中欧元区16国下降了0.6%,欧盟27国则下降了0.7%。

但从同比的角度看,欧元区和欧盟的工业生产均呈现出恢复的迹象,降幅明显收窄。

对比5月份。

欧元区16国和欧盟27国工业生产降幅分别收窄了6.6个百分点。

(4)日本。

日本经济增长出现持续增长趋势。

日本公布2010年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长4.9%,受国需求和出口稳步复的影响,日本连续4个季度实现正增长,经济复势头更趋明显。

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的全球钢铁行业正在逐渐恢复生产能力,粗钢产量呈现为前低后高的增长态势。

这当然与全球经济回暖带来的需求增长有直接的关系。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不再扮演全球粗钢产量增长的领军角色,因为扣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粗钢产量增长速度已明显超过了中国。

对比08年12月份粗钢日均产量水平,全球11月份累计增长了31.0%,同期中国大陆粗钢日均产量增长了25.1%,扣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大幅增长36.0%,粗钢生产的扩幅度超过中国10.9%。

IMF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将持续增长,但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料略低于去年的4.8%。

相比较2009年的1.4%负增长,无疑还是令人充满振奋和期待的。

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了2.6%,为去年最强劲季度增长。

也是自2007年年底步入衰退以来的最好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