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任务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1)1.1 设计背景及意义 (1)1.1.1 国际市场 (1)1.1.2 国内市场 (2)1.1.3 中国线材行业生产的现状 (4)1.2 设计任务 (6)1.3 厂址选择 (6)1.3.1 区域优势 (6)1.3.2 交通优势 (7)1.3.3 成本优势 (7)1.3.4 政策优势 (7)第2章产品方案的确定与编制金属平衡表 (9)2.1 产品方案的确定 (9)2.2 确定金属平衡表 (10)2.2.1 确定计算产品的成品率 (10)2.2.2 金属平衡表 (10)2.3 计算产品的选择 (11)2.3.1 计算产品选择的原则 (11)2.3.2 计算产品的技术标准 (11)第3章生产工艺流程的制订 (13)3.1 制订生产工艺流程 (13)3.1.1 制订生产工艺流程的依据 (13)3.1.2 工艺流程简介 (13)第4章设备选择 (15)4.1 加热炉 (15)4.1.1 炉型选择 (15)4.1.2 炉子尺寸的确定 (15)4.2 主轧机 (16)4.2.1 轧机的组成 (16)4.2.2 轧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16)4.3 控制冷却线 (18)4.3.1 水冷装置 (18)4.3.2 精轧机后夹送辊 (18)4.3.3 吐丝机 (19)4.3.4 斯太尔摩运输机 (19)4.4 剪机 (19)4.5 盘卷收集和处理系统 (20)第5章工艺计算 (21)5.1 坯料选择 (21)5.2 坯料加热制度确定 (21)5.2.1 加热温度确定 (21)5.2.2 加热速度的确定 (22)5.2.3 加热时间的确定 (23)5.3 计算产品的孔型设计 (23)5.3.1 选择孔型系统 (24)5.3.2 确定轧制道次数 (24)5.3.3 各道次延伸系数的分配 (25)5.3.4 各孔型及轧件尺寸的确定 (26)5.4 延伸系数校核 (32)5.5 充满度的校核 (32)5.6 轧制力的计算 (33)5.6.1 各机组的温度制度 (33)5.6.2 孔型轧制力系数 (33)5.6.3 轧件的变形抗力 (35)5.6.4 轧制力的计算公式 (36)5.7 主电机传动轧辊所需力矩及功率 (37)5.7.1 传动力矩的组成 (37)5.7.2 轧制力矩的确定 (37)5.7.3 附加摩擦力矩的确定 (37)5.7.4 空转力矩的确定 (38)5.8 轧制程序表 (39)第6章轧辊及电机校核 (41)6.1 轧辊强度校核 (41)6.1.1 校核辊身强度 (41)6.1.2 辊颈强度 (42)6.1.3 辊头校核 (42)6.2 电机校核 (43)6.2.1 等效力矩计算 (44)6.2.2 电机的过热过载校核 (44)第7章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 (46)7.1 绘制轧制图表 (46)7.1.1 轧制图表 (46)7.1.2 确定纯轧制时间、间隙时间、轧制节奏 (46)7.2 轧机生产能力计算 (48)7.2.1 轧机小时生产能力 (48)7.2.2 年产量的计算 (48)7.2.3 轧机负荷率的计算 (49)第8章车间平面布置 (50)8.1 车间平面布置的原则 (50)8.1.1 车间整体平面设计内容 (50)8.2 金属流程线的确定 (51)8.2.1 设备间距的确定 (51)8.2.2 车间内仓库设施的布置 (51)8.2.3 其它设施的布置 (52)8.3 车间厂房参数 (52)第9章安全技术及环保 (53)9.1 安全技术 (53)9.2 环境保护 (53)第10章车间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分析 (55)10.1 车间劳动组织 (55)10.2 主要经济技术分析 (55)10.2.1 资金来源以及投资费用 (55)10.2.2 产品成本预算 (56)10.2.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7)10.2.4 车间效益估算 (58)第11章专题 (59)11.1 前言 (59)11.2 飞剪的启动信号控制 (59)11.3 飞剪的速度曲线的建立 (60)11.3.1 剪速度的要求 (60)11.3.2 飞剪的速度曲线 (60)11.3.3 飞剪制动状态与位置调节状态的转换 (61)11.4 飞剪电气自动控制系统 (62)11.4.1 剪控制系统主回路 (62)11.4.2 飞剪控制程序分析 (63)11.5 常见故障与处理 (65)11.6 结束语 (65)参考文献 (66)致谢 (67)第1章绪论1.1设计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持续回暖,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低谷,钢铁产品产能和需求都恢复增长态势。
其主要市场空间不仅来自发达国家,还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强劲需求。
1.1.1国际市场(1)美国经济。
美国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28日公布,2010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3.2%,快于第三季度的2.6%,但略低于分析师3.5%的增速预期。
为去年最强劲季度增长。
这不仅确认了去年年底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已增强,也激起了今年经济增长将更为强劲的希望。
美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得益于政府庞大的货币与财政刺激方案。
(2)欧元区及欧盟。
相对于美国经济的乐观期待,欧元区经济形势仍没有达到乐观的程度。
IMF预计201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5%,欧盟统计局公布的预估数据显示,欧元区和欧盟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均增长1.7%。
预估统计数字表明,欧元区和欧盟2010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上个季度增长0.3%和0.2%,低于2010年第三季度的增幅。
与2009年同期相比,欧元区和欧盟2010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2%和2.1%。
(3)从近期欧洲工业生产情况看,在09年8-9月份大幅回升后,10月份工业生产均是收缩态势。
其中欧元区16国下降了0.6%,欧盟27国则下降了0.7%。
但从同比的角度看,欧元区和欧盟的工业生产均呈现出恢复的迹象,降幅明显收窄。
对比5月份。
欧元区16国和欧盟27国工业生产降幅分别收窄了6.6个百分点。
(4)日本。
日本经济增长出现持续增长趋势。
日本公布2010年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长4.9%,受国内需求和出口稳步复苏的影响,日本连续4个季度实现正增长,经济复苏势头更趋明显。
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的全球钢铁行业正在逐渐恢复生产能力,粗钢产量呈现为前低后高的增长态势。
这当然与全球经济回暖带来的需求增长有直接的关系。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不再扮演全球粗钢产量增长的领军角色,因为扣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粗钢产量增长速度已明显超过了中国。
对比08年12月份粗钢日均产量水平,全球11月份累计增长了31.0%,同期中国大陆粗钢日均产量增长了25.1%,扣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大幅增长36.0%,粗钢生产的扩张幅度超过中国10.9%。
IMF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将持续增长,但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料略低于去年的4.8%。
相比较2009年的1.4%负增长,无疑还是令人充满振奋和期待的。
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了2.6%,为去年最强劲季度增长。
也是自2007年年底步入衰退以来的最好表现。
从表列数据看,发达国家粗钢生产恢复程度更为彻底,美欧日粗钢日产平均增长了51.0%,比金砖四国合计日均产量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
欧盟27国粗钢产量累计增长61.3%,美国增长52.2%,巴西增长了62.6%,独联体增长了54.3%。
“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2011年预计分别增长8.7%、8.4%、4.2%和4%。
为了便于比较,美国在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将为2.8%,而在欧元区,这个指标将为1.4%。
总的来说,据世界银行的意见,世界经济目前正由危机后的恢复阶段向足够稳定的增长阶段过渡。
经济形势的好转将带来了需求的恢复增长,预计2011年全球粗钢供需形势将趋于改善,并且基于原燃材料价格的上升预期,预计钢材价格将明显区别于2010年低位、窄幅震荡的运行态势。
从线材进出口情况看,长期以来线材一直是我国主要钢材出口品种,也是我国一直保持净出口状态的钢材品种,特别是近几年出口增长特别迅速。
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据世界钢铁协会2010年7月2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6月当月,该协会66个会员国粗钢产量合计为1.19亿吨,同比增长18.0%;2010年上半年累计为7.06亿吨,同比增长27.9%。
2010年上半年,各地区的粗钢产量与2009年同期相比都呈增长态势。
2010年上半年,66个会员国粗钢产量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7.2%。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粗钢产量还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只有中东和亚洲地区的粗钢产量比2007年分别增长了25.3%和23.7%。
欧盟、CIS和美国的粗钢产量仍比2007年同期下降15%以上。
中国2010年6月份粗钢产量达到5376.6万吨,同比增长9.0%,比2007年6月的4260.8万吨增长26.2%。
2010年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创纪录的32317.2万吨,同比增长21.1%,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34.6%。
2010年上半年,世界十五大钢铁生产国依次是:(单位:万吨)1 中国大陆32317.22 日本5457.33 美国4100.74 俄罗斯3268.55 印度3252.9 (估计数)6 大韩民国2833.97 德国2274.48 巴西1638.09 乌克兰1635.810 意大利1353.011 土耳其1349.612 中国台湾906.913 西班牙885.114 墨西哥845.515 法国822.01.1.2国内市场1. 初步预计,2010年下半年国内市场粗钢资源供应量为3亿吨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长4%左右,与上半年同比增长14.5%相比,增幅下降了10个百分点左右。
2010年,出口钢材4256万吨,同比增长73%,其中1-7月同比增长1.52倍,8-12月出口增速回落至7.4%;进口钢材1643万吨,下降6.8%,进口钢坯64万吨,下降86.1%。
全年钢材、钢坯折合粗钢净出口2730万吨(2009年为净出口286万吨)。
我国遭受金融危机以来,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加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使得2009年我国钢材消费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