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柏格森

柏格森


四、物质与记忆
❖ 记忆的分类
❖ 机械的记忆:一种身体习惯,一有适当的刺激,就 能自动开始运作。比如记单词或者背数学公式。它 并不是过去生命经验的积累,不是生命中的一个事 件,而只是一种半自然的天性或倾向。被记忆的东 西也不是我们生命经验的一部分,而始终是外在于 生命的东西。这种记忆只是一种表象。
❖ 纯粹的记忆:是在时间中发生的我们日常生活一切事 件的记录,是一种生命自发的行动。我们的历史经验 以记忆影像的形式储存在心灵的下意识区,在每个特 定的时间记忆只能调出一些影像给意识。如果我们所 有的记忆在一个时候一涌而上,那么我们就什么都做 不成,记忆也就失去了它们最重要的实践功能。大脑 的功能就是不让所有记忆影像一下子都进入意识,而 是在不同的时候选择不同的记忆。
❖ 柏格森哲学的出发点是要把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从危机中拯救 出来,建立新的形而上学。他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问 题,就在于它不能正确地把握生命。他认为,哲学不是具体 科学的综合,因此,应该严格区分哲学和科学,不能用实证 科学把握空间中的物质的方法来把握生命,而应该以真正的 时间来把握生命。
时间与绵延
德效力往往只及于自己社会的成员,而对“非我族类”则可 以无所不用其极。封闭社会的道德是静态和专制的。
五、道德观
❖ 开放社会 ❖ 开放社会的道德:不是专属某一个封闭社会,而是
属于全人类的理想社会。这种道德不是通过社会压 力使人遵守,而是通过那些道德理想主义者的感召 力。 ❖ 开放的道德是出于对人类普遍的爱,这种爱归根结 底是生命的冲动,可见,开放的道德是起源于超理 性的东西。
三、生命与直觉
柏格森按其思想研究的一贯方式区分了两种 认识:理智与直觉。
理智的方式适用于认识外在的物质世界,但 却不适用于把握以绵延为本质的生命。其对象是 空间中的事物,其方法是从整体到部分、从运动 到静止的逻辑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抽象性和固定 性。
直觉的方法是直接地、深入内部地通过对内 在生命的体验、领悟来把握绵延。在直觉中,认 识主体与认识对象完全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对对 象的有机的整体性把握。
五、道德观
❖ 封闭道德与开放道德的混合 ❖ 实际生活中,两种道德是共存和混合的。理性在它们中间起
到了沟通的作用。 ❖ 它一方面把普遍性引进封闭的道德,使它不至于狭隘;另一
方面又把义务感引进开放的道德,使它可以制度化。开放的 道德只有得到理性的认可才会在社会中生效;而封闭的道德 则要从开放的道德那里不断得到生活的源头活水。 ❖ 因此,实际上道德包括了“一个由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社会 要求命令的秩序体系,和由代表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的人 们向我们每一个人所作的一组呼吁。”
柏格森以其独具特色的绵延理论重新理 解了世界。世界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出于 永恒流变与生成之中的世界,世界的本质 特征是“生成”。
时间与绵延
在绵延概念的基础上,柏格森提出了“生命冲动” 的概念,并赋与生命冲动以本体的崇高地位。他以生命冲 动阐释了世界的生成,对宇宙进行了总体的描述。
柏格森把生命的本质理解为绵延,认为绵延是一种 创造,是一种本原的冲动力。他认为生命的冲动是世界上 一切事物生生不息、推陈出新的最深刻的根源。生命进化 论的原动力就是生命的冲动,生命创造地进化着,进化是 一种不停顿的崭新创造。因此,他称自己关于生命进化的 理论为“创造的进化”,以区别于以往的机械进化论。
四、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思想影响
❖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无疑属于非理性 主义哲学之一脉,对20世纪各种非 理性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柏格森在其哲 学中处处贬低理性和科学,但是, 他并不反理性。可是,无论在其生 前还是身后,柏格森常常被指责为 反对理性,否定科学知识,这是不 符合事实的。
三、生命与直觉
柏格森说,不能要 求他给直觉下一个单 一的几何学式的定义, 也就是说,直觉的定 义不能用分析的方法 得到。尽管如此,从 柏格森的阐述中可以 看出,直觉有一个基 本的意思:直觉就是 在绵延中思维。
四、物质与记忆
❖ 传统形而上学在关于知觉和外部世界,及身心关系问题上, 也都错了。
❖ 通常人们的看法:客体是客体,主体是主体,客体作用于主 体。人们把客体称作物质,把大脑的运动叫做意识。
他认为,宇宙的进化不是线性进行的,而是发散式 进行的,就想炮弹爆炸一样。柏格森以生命冲动为基础的 创造进化论把世界的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由的创造过程,很 好地阐释了世界的生成性,是对以往机械论和目的论世界 观的有效超越。
二、“自我”和自我的意识状态
❖ 自我的意识状态是一股不可分离的意识之流,每 一个意识状态既包含了以前的意识状态,又产生 着新的意识状态,意识状态之间并不是彼此分离 的,而是相互渗透、互相包容的。
德和宗教领域。
一、柏格森哲学的出发点
柏格森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动力是要改造形而上学
什么是形而上学?
❖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之 后;超越自然科学而靠 思辨把握的学科(哲学)
形而上学
❖ 西方物质文明进展,但在精神方面没有跟上,我们今天面临 的许多问题,大部分产生于这种灵肉比例失调。
❖ 旧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是它不能正确地把握生命,这是因 为旧形而上学往往纯粹用理智的手段来处理生命的问题。Biblioteka 四、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思想影响
❖ 柏格森认为自己并不是站在实证科学和理性的 对立面来反对实证科学和理性,而是指出它们 的有限范围。实际上也是如此,他从来没有否 认过理性和科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只是认为 科学和理性的性质决定了它们的研究范围和对 象是有限的,一旦超出这个界限,它们就无能 为力了。
❖ 由于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在时间中绵延着的生命, 其生成性、创造性和流变性都不是具有抽象性 和凝固性的理智所能把握的,理性对于把握生 命史无能为力的,只有通过直觉才能加以把握。
五、道德观
❖ 道德的起源 ❖ 道德的起源不在理性,而在下理性和
超理性。道德的明显特征是人的义务 感。人为什么会有义务感?因为人是 社会的动物。
五、道德观
❖ 柏格森把社会分为
封闭社会 开放社会
五、道德观
❖ 封闭社会 ❖ 原始部落——今天的文明社会 ❖ 特征:社会成员抱团扎堆,对其他人漠然置之,防范着攻击
柏格森认为应当区分两种不同的时间:
科学的时间 真正的时间
科学实践观把时间看作是由一个个同质而独立的前后 相继的瞬间组成的先,其特点是:
同质性
特点
可计量性
可分割性
时间与绵延
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中,“绵延”是其核心概念。柏格 森在与传统的科学实践的对比中阐释了他对真正的时间—— 绵延的理解。他认为要精确地给绵延下定义是不可能的,因 为绵延是非常难以捉摸的东西。但是,从柏格森对绵延的阐 述中大致可以把握到“绵延”具有以下特点:
四、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思想影响
❖ 柏格森的思想对现代哲学、科学、文学与宗 教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哲学上,柏格森 哲学对德国的生命哲学,如,齐美尔、奥伊 肯等人的思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英美 实用主义和过程哲学,如席勒、詹姆斯和怀 特海等人也有一定的影响。
❖ 在文学上,柏格森的意识流思想为文学创作 活动提供了哲学基础,巴特勒、贝尔纳、劳 伦斯等许多作家都深受柏格森思想的影响或 启示。
四、物质与记忆
❖ 记忆的实质: ❖ 是一种原始历史经验。它不是我们的心理行
为或者大脑功能,而是我们的存在方式。它 让时间成为存在本身。
五、道德观
❖ 《道德和宗教的两种起源》是柏格森 最后一部主要著作。
❖ 柏格森不像传统哲学家那样,从纯粹 理论的角度来处理道德和宗教的问题, 而是从人类社会生活出发来处理这两 个问题。
术界的人,而且还吸引了很多时尚界的人,听他的眼睛本身 就成了巴黎的一种时尚,这使他名声大振,一度在法国出现 “柏格森人”。
❖ 1914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 1919年任法国政府文教最高会议委员。 ❖ 1922年任国际联盟文化合作委员会第一人主席。 ❖ 1928年,《创造进化论》一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
或者进犯,警惕着疆界,事实上,处于永无休止的斗争中。 ❖ 封闭社会的形成,不是出于高尚的理想,而是出于人类自我
保存的生存本能,所以它是封闭的,排他的。 ❖ 封闭社会对它的每个成员有所规定和强制,所谓道德,就是
这种规定与强制。久而久之,被迫成为习惯,有了义务感 ❖ 因为这种道德起源的强制性,人们为了自己社会的名义,道
❖ 然而,作用于我们神经系统的客体总是具体的事物,而不是 抽象的物质概念。“物质”只是理智发明的抽象概念,而不 是具体的事物。
❖ 世界是影像的集合——我们排除形而上学的概念和理论,在 我们面前的只有影像。
❖ 在众多的影像中,唯有我们的身体与众不同,我们无法凭知 觉认识它,只能通过情感从内部认识它。并且,它能做选择, 能储存它所发现的东西。
❖ 因此,真正的自我就是绵延。由此,柏格森认为, 经验的方法对于解释和把握人的内心状态时无能 为力的,只有通过意识的直觉和反省才能把握到 真正的自我。
二、“自我”和自我的意识状态
自我的意识状态是一股不可分离的意识之流, 每一个意识状态既包含了以前的意识状态,又产 生着新的意识状态,意识状态之间并不是彼此分 离的,而是相互渗透、互相包容的。
1.绵延是不可度量的、连续不断的,不可分割的时间。 2.绵延是连续不断的质的变化流。 3.绵延是一种创造。 4.绵延是无法预知的。
时间与绵延
柏格森的“绵延”理论强调了一个非常 重要的观念:生成。他对于世界的这种理 解是与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唯意志主义一 脉相承。生成观念是对西方传统哲学“预 成”观念的一种超越。
❖ 1878年,考入被称为哲学家摇篮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大 学期间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哲学,他钻研了古希腊典籍,精通 希腊语。
❖ 1881年获哲学学士学位。 ❖ 1889年出版第一部哲学著作《时间与自由意志》,获哲学博
士学位。
❖ 1897年,柏格森受聘于母校任教。 ❖ 1900至1924年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他的课不仅吸引了很多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