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


动力 原因
气流运动 上升 下沉
对气候 的影响
湿热
干热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 600附近
动力 原因
上升
温湿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附近 热力 原因
下沉
冷干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对气候 的影响
低纬信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 风带 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热
中纬西 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 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课堂检测:
1、思考:浙江丽水夏季的暴雨一般是什么时候 下的?天气状况如何?为什么?
云层大量反射太阳 光,天空暗;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 起保温作用,闷热
水汽 蒸发
2、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 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月球上没有大气)
夜间,地面辐
下沉
天气状况
阴雨
晴朗
㈢锋面气旋系统和天气 低
1、锋面气旋 系统多出现在 中纬地区。
2、在该系统 的影响下,天 气变化比较明 显。
课堂检测:
15、读右图“北半球某地等压 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图中A、B、C、D四处所
N
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
的是 C 。
M

A
B C ② D
⑵图中①、②两处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 ①为气旋 ,②为反气旋。
㈡低气压、高气压系统和天气
低 北 半 球

地面 地面
思考:南半球气旋、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上分别是呈瞬时 针方向,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完成下表
气流状况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间低 高气压(中间高 ,四周高) ,四周低)
由四周向中心 气 水平方向 旋转辐合
流 垂直方向
上升
由中心向四周 旋转辐散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㈠大气的组成
♦ 干洁空气: 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 ♦水汽 ♦ 固体杂质:
大气中悬浮着的尘埃、孢子、花粉等固态微粒。
㈡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千米)


B

AC

50
平 流 层
12 对 流 层
-100℃
-60℃ -20℃ 20℃
1、大气分 成哪几层?
2、思考大 气层中气温 变化应该是 哪条曲线? 判断理由?
地区 东亚
南亚
冬季风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夏季风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季风环流
成因
冬季风 成因 性质
夏季风 成因 性质
亚 洲 东 部
海陆热 力性质 的差异。
受亚洲高 压控制, 盛行偏北 季风。
寒冷 干燥
受夏威夷高 压控制,盛 行来自海洋 的东南季风。
温暖 湿润
亚 海陆热力性 洲 质差异和气
盛行来自 高纬大陆
南 压带、风带 的东北季
部 的季节移动。 风。
温暖 干燥
赤道低压带北移
,南半球的
东南信风受吸 温暖 收越过赤道, 湿润 向右偏转而成
西南季风。
世界气候类型:
练 习
名称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分布:南北纬250~350的大陆东岸
900N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 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 行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
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 行西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 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900S
600N 300N 00 300S
600S
填下表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热力 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 300附近
北① ②
赤道 ③ ④

12、上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还是冬半年? 冬半年
13、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B )
A ①极地高气压带
B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C ③东北信风带
D ④盛行西风带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60º副极地低气压带 30º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气压 0º 赤道低气压带
60℃
高度(千米)



A

50
平 流 层
12 对O 流P 层 -100℃
热冷 -60℃ -20℃
3、随着高度的上升,对 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 是怎样变化的?
4、为什么对流层与人类 的关系最为密切?
5、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 飞机飞行?
随着高度上升, 温度上升
随着高度上升,温度下降,每 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
冷气团
暖气 团
冷气团主动冷的锋向暖气团靠近
冷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主动暖的锋向冷气团靠近
比较项目
锋面剖面 示意图
冷锋
暖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暖锋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锋面符号
冷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降水区
主要在锋后
易发生在锋前
过境前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天气 过境时 特征
过境后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第一步:看气温曲线图--判断在哪个温度带 第二步:看降水柱状图--判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练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1、判断以上四地的气候类型 2、比较:罗马和北京两地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和差异。
共同点-----夏季高温 差 异----气温: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0ºC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0ºC以下); 降水: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
50
7(平均) 2(赤道)
海洋 海洋
3、其他因素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
材料: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3年5月10日 刚果民族共和国一架飞机在高空飞行时, 机舱门突然打开,机上120多名乘客大部分 被吸出机外遇难丧身,只有40余人随机返 回地面,仅20人生还。为什么乘客会被吸 出机舱外丧生呢?
思考:地面受热不均情况下的近地面和高空等压 线的特点?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问题3、副极地低气压还是呈完整的带状吗? 1(问月亚题份4洲,、高北是压半什或球么蒙的原古副因—极导—地致西低海伯气陆利压气亚带压高被分压大布)陆的所上差切的异断冷呢. 高?压
高气压
23.50N
低气压
23.50N
00
00
低气压 23.50S
高气压 23.50S
冬季
夏季
思考:你能判读两幅图分别是北半球什么季节吗?
⑶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阴雨

⑷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② ,原因是
②为反气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
作用弱,昼夜温差大。

⑸图中A、B两处相比,
风力较大的是 A ,
原因是 A处等压线密
N
集,单位距离气压差大,
M
(气压梯度力大)。

A
B C ② D
⑹图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N , 且为 冷 (冷或暖)锋。该锋过境时,一般常出现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极地东 副极地低气压带与 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课堂检测:
G
9、该图表示是 南 半球
10、请写出A、B、C、D、 E、F、G分别代表的气压带 或风带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南信风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盛行西风
E
副极地低气压带
F
极地东风
G
极地高气压带
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 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南移
20℃
60℃
反吸散射收射
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的高空)
红外光
紫外光
上层大气、平流层 中的臭氧层吸收
对流层中的CO2 、水汽吸收
地面
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有选择性) :对流层中的CO2、水汽等吸收红外光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紫外光
反射(无选择性):所有的光都能被反射
散射(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特点的影响
60°N 40°N 40°N 30°N 20°N 10°N
课堂检测:
11、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如果用相同的 氢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 D )
A 极地地区 B 副极地地区 C 副热带地区 D 赤道地区
大风、降温、阴雨(降压) 天气。
㈡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大气 上界
反射
大 大气吸收、升温 气 逆
辐 射 长
21、、对大地气面的起直保接温热 作源用来的自是哪哪里种?辐 射?
太 吸收 阳
辐 射

散射
地面吸收、升温
地面
㈡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大气削弱(吸收、散射、反射)
太阳 太阳辐射 地面 地面辐射 大气 大气辐射 宇宙 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
10 气温
5
气温呈 下降 趋势,气
0
压呈 上升 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