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必刷题:实验基础学生+教师学生版【初见----14~16年高考赏析】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3.【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5.【2015四川理综化学】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6.【2014年高考北京卷第11题】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相识----回归教材,考向归类】考向归类:回归教材:选修五:【相知----分点突破】考向一:实验仪器与操作陈述的正误判断1.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萃取时,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C.蒸馏时,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D.把几滴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取Fe(OH)3胶体2.下列实验测量数据记录正确的是()A.用pH试纸测得0.100 mol·L-1醋酸的pH为3.21B.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的氢气体积为50.28 mLC.用滴定管测得中和滴定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为20.32 mLD.用托盘天平称得2.50 g胆矾,充分受热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0.90 g3.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4.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做滴定实验时,锥形瓶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实验必须重做C.实验室将HCl气体溶于水时,倒扣的三角漏斗口与烧杯内的水面不应该相互接触D.分液操作分离出下层液体时,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和烧杯的内壁不应该接触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在未知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液中存在SO2-4或SO2-3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考向二:实验装置图与实验目的的正误判断6.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7.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A.用装置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B.用装置乙制取并收集少量NH3C.用装置丙进行喷泉实验D.用装置丁加热熔融NaOH固体8.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9.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10.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11.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目的的是()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D.尾气处理12.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合理的是(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考向三:表格分析型实验题的正误判断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1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解释合理的是()16.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1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18.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19.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 .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 .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 .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 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再遇----17~19年高考赏析】1.[2019新课标Ⅲ]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2.[2019江苏]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B.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1NaOH溶液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3.[2019天津]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4.[2018新课标Ⅱ卷]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5.[2018新课标Ⅲ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8.[2018新课标Ⅰ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9.[2017江苏]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D.尾气处理【重逢----大题小做】1、(原创)已知磺酰氯(SO2Cl2)是一种有机氯化剂,也是锂电池正极活性物质。
SO2Cl2是一种无色液体,熔点-54.1 ℃,沸点69.1 ℃,极易水解,遇潮湿空气会产生白雾。
磺酰氯(SO2Cl2)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图如下:SO2(g)+Cl2(g) ⇌ SO2Cl2(g)ΔH<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装置添加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每生成22.4L氯气,电子转移10N A。
B、仪器C的作用除了吸收氯气和二氧化硫外,还具有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三颈烧瓶的作用。
C、丙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从丙中混合物得到磺酰氯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D、E中所装溶液可能为饱和亚硫酸钠。
2、(原创)某化学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B、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倒吸C、反应结束后,要分离出乙酸乙酯应进行的操作是: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进行蒸馏。
D、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化学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反应时间为40min、温度超过80℃时,乙酸乙酯产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应可能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温度过高导致乙酸、乙醇挥发,平衡逆向进行,使乙酸乙酯产率下降。
教师版【初见----14~16年高考赏析】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解析】A、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而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都容易溶于水,所以分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要用分液漏斗;B、NO密度与空气接近,且与氧气反应,应用排水法收集;C、为避免铁离子水解,该操作正确;D、该过程缺乏干燥过程,得不到纯净的氯气。
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A.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A项错误;B.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MgCl2溶液水解产生的HCl易挥发,所以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要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B项错误;C.铜与稀硝酸反应,应该用稀盐酸,C项错误;D.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反应剧烈的是水,反应平缓的是乙醇,利用此反应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D项正确;答案选D。
3.【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溅出液体产生安全事故,故A错误;B.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应该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否则易产生倒流现象而炸裂试管;C、制得的氯气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杂质,再通过浓硫酸干燥;D正确。
4.【2015江苏化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答案】B【解析】A、不能点在湿润pH试纸上,对醋酸有稀释,所测pH不准,故A错误;B、滴定管要用盛装反应液润洗2~3次,若不这样,对反应液有稀释作用,所测浓度有影响,故正确;C、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有机相应从上口倒出,故C错误;D、加热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D错误。
5.【2015四川理综化学】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C【解析】A、视线应平视,俯视使浓度偏大;B、氯气要和饱和碳酸氢钠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D、电石产生的气体中混有H2S等杂质气体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选C。
6.【2014年高考北京卷第11题】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答案】A【解析】A、肥皂水冒泡,只能说明有气体在右侧试管内产生,在初始加热时,排出的空气也会使肥皂水冒泡,故不能证明铁粉与水蒸气发生反应,证明产生氢气现象应为生成大量气泡并上浮,点燃有爆鸣声;B、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通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气体产生,能证实反应发生,故不选;C、碳酸氢钠受热,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二氧化碳,能证实反应发生,故不选;D、石蜡油主要成分是18个碳以上的烷烃,其蒸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碎瓷片上受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有含不饱和键的新物质生成,能证明发生了反应,故不选;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