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验静电现象实验目的: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碎纸屑实验过程:1.检查器材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2.静电实验(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分组讨论:怎样解释这两种现象呢?(4)汇报交流(5)从中得出什么结论?3.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必须用塑料梳子,不能用木头梳子。
2、连接简单电路实验目的: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实验器材:小灯泡1个导线1根电池1节实验过程:1.检查器材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2.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3.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4.组织学生汇报5.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6.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选择两种连接方式,正确连接并点亮小灯泡。
3、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实验目的:学会连接电路,了解一个完整电路的组成并且会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灯泡连接在一个完整电路中。
实验材料: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实验过程:1.检查器材(1)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2)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的构造。
2.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3.教师讲解画电路图的方法。
4.尝试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串联电路。
1.画出电路图。
(1)小组内合作画出串联电路图。
(2)小组汇报交流电路图。
4、从中得出什么结论?4、实验完毕,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3.教育学生不可在家里的电路上面随便连接电路。
4、制作电路检测器实验目的:学会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器材:1个灯泡、1个灯座、1节电池、1个电池盒 4跟导线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2.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
用电池、小灯泡、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1)先组装一个电路(2)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3)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3.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4.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5.检测中你有什么发现?6.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1.检测前要切断电源2.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 v的电器电路。
(安全警告)5、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实验目的: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1)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2)组装电路检测器。
2.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3.检查电路检测器。
4.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5.整理检测结果6.汇报交流7.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8.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1.组装电路检测器后,要先检测小灯泡是否发光。
2.每检测一件物品都要先预测再检测。
检测时要先检测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再检测物品。
检测后分导体和绝缘体两组摆放。
检测过的和未检测过的物品要分开摆放。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6、做个小开关实验目的:认识开关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实验器材: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
实验过程:1.检查器材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2.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
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3.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4.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
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5.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6.交流汇报:7.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8.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1.切不可在家里面随便安插开关。
2.家里的开关出了故障自己不要随便去修理,需请专业人员维修。
7.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的区别。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导线、带灯泡的灯座、纸、笔实验过程:1.检查实验器材(1)检查导线是否通畅。
(2)检查电池盒是否完好。
(3)检查灯泡是否完好。
2. 组装串联电池电路。
(1)将两节电池串联起来(2)与带有灯泡的灯座连接起来(3)观察灯泡的明暗程度(4)讨论交流:把电池串联起来有什么特点?3. 组装并联电池电路。
(1)将两节电池并联起来(2)与带有灯泡的灯座连接起来(3)观察灯泡的明暗程度(4)讨论交流:把电池并联起来有什么特点?4. 组装串联灯泡电路(1)将两个灯泡串联起来(2)与装好电池的电池盒连接起来(3)观察灯泡的明暗程度5. 组装并联灯泡电路(1)将两个灯泡并联起来(2)与装好电池盒连接起来(3)观察灯泡的明暗程度6.讨论交流:把小灯泡串联起来和并联起来使用各有什么特点?7.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8、观察油菜花实验目的:认识油菜花的构造实验材料:油菜花、镊子、放大镜、白纸操作过程:1.检查观察器材2..用放大镜观察1朵油菜花,(1)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2)用镊子解剖观察,解剖顺序是由外及内,要夹住各部分的基部。
(3)把解剖的各部分放在其他白纸上面。
(4)用放大镜观察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3.说出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数量。
4.把油菜花的各个部分粘贴到记录纸上面。
5.记录观察结果主要部分数量颜色气味其他发现萼片花瓣雄蕊雌蕊6..整理器材。
注意事项:1.能用镊子按顺序进行正确的解剖,镊子不可捏得太紧。
2.通过观察能正确指出油菜花构造的四个部分。
9.认识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实验目的:进一步认识一朵完整的花的雄蕊和雌蕊,知道植物的受精成长的过程,认识油菜花的果实和种子。
实验器材:每小组一株油菜花、放大镜、显微镜、镊子、棉签实验过程:1.检查观察器材2.探究花的雄蕊和雌蕊(1)解剖整朵花,放在白纸上,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
(2)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药和花丝)。
(3)花药里面有什么?想办法把它取下来。
(4)花丝长得什么样?(5)说说花粉是干什么用的?(6)学生汇报交流。
(7)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柱头、花柱、子房)(8)留意观察雌蕊的柱头部分。
(9)体验柱头的粘性。
(10)用显微镜观察柱头上面的黏液。
(11)你觉得哪些东西能帮助雄蕊把花粉传播给雌蕊?(昆虫、风等)(12)交流汇报。
3.探究果实和种子(1)观察整株油菜花,找到油菜花的果实。
(2)观察一下果实的外部形态,你有什么发现,并记录。
(3)小心地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你有什么发现,并记录。
(4)想想,油菜的果实和种子是怎样生长的?(5)学生交流汇报。
10.观察青蛙卵和鸡卵的孵化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青蛙是怎么由青蛙卵慢慢变成小青蛙的2.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实验器材:水槽、青蛙卵和水草、放大镜、新鲜鸡蛋实验过程:1.检查试验材料。
2.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
(1)质疑: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天数青蛙卵的变换情况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
(3)将带有青蛙卵的水草放到水槽里面,水槽里面的水添加至三分之二处。
(4)每隔两天观察一次青蛙卵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记录。
3.观察鸡卵的孵化过程(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2)讨论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
(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注意事项:小青蛙孵化出来之后要放回大自然,小鸡孵化出来之后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养。
11、观察比较生、熟食物实验目的: 1.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2.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实验器材: 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
实验过程:1.检查试验器材2.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出示切开的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从生到熟,食物发生了变化。
食物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A. 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
B. 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C. 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
(1)观察生鸡(猪)肉。
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2)预测: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3)分组实验:用清水加热鸡(猪)肉。
A.操作指导:放在水中煮。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
(将石棉网放在支架上部—烧杯里倒入水,置于支架的石棉网上—打开酒精灯灯帽—点燃酒精灯—置于支架下部—用外焰加热—使用完毕,用灯帽灭火)B.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
C.分组实验,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4)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5)讨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4.整理器材:实验完毕后将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正确使用酒精灯对事物进行加热,酒精灯使用完后按照正常操作程序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