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杜甫(公元712 ~ 770年),汉族,河南巩县 (今巩义市)人,原籍湖北襄阳 。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 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 :《新安 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
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 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 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 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 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 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 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 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 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 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中唐时期
中唐(762年--827年)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 元稹(zhěn)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 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 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 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 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 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 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 (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 之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 等等。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 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 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唐 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 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 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 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 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 家” 。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 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 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出塞》诗:“秦时明月汉 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 马度阴山。 高适(700—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 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 丘一带)。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 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 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 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岑参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 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 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 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 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0),唐代诗人、词人。本 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 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 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 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 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 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 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 “温韦”。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 《忆江南》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5.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7.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他是继屈原以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身长 七尺有余(约1.83米),汉族,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 城,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 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 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 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 的诗歌、裴旻(mín)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 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 裴旻的。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 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 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和时曾任翰林学 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 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 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 《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琵琶行》中 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较为有名。
盛唐时期
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 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 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 叹息。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 共同 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 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 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真正能代表盛唐诗 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 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6.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兵车行》
唐代诗人简介
唐代(公元618 ~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 时期,唐诗也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唐代诗人按 时期划分,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派别,下图 为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初唐 盛唐 唐代诗人 陈子昂、骆宾王、 王勃、 卢照邻、 杨炯等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白居易 、柳宗元、韩愈、 刘禹锡等 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
李贺(790~816)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 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 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 吉 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 (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晚唐时期
是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活跃的时代。杜牧的诗 歌将清新与冷峻熔为一炉,这非常适合他在 诗歌中表达政治抱负和激情。李商隐则以精 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体现 出自己在仕途上历尽的坎坷,诗歌常流露出 伤感的情调。他著名的《无题》诗究竟是爱 情之作,还是隐喻政治内容,中国诗歌评论 界至今还有争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 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 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 阳人(有待考证)。 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 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 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 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 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 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 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 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 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 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 他紫金鱼袋。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 《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 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开 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有《李太白 集》传世。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 《静夜思》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7.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 (今浙江德清)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 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代表作有《游 子吟》。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 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仙。范阳 (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贾岛 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 知处。”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 中国陕西省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 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 《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 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