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2. 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引进技术高潮. 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 国经济面临着许多困难。在急于求成,不 切实际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于1978年对外 签约引进项目价值达78亿美元。这大大超 过了国家的财力。由于引进项目要用现汇 支付,贸易出现逆差,我国的国际收支平 衡状况急剧恶化。增加出口创汇能力成为 当务之急。改革开放因此成了中国经济发 展的迫切要求。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吸收外国直接投资: 1.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2.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3. 外商独资企业 4. 合作开发 5. BOT投资方式 6. 补偿贸易与对外加工装配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二、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进程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改革开放前以间接利用外资为主: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第二节 “走出去”战略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走出去”战略的内涵: “走出去”是相对于“引进来”而言的。对
外开放作为一个整体包括这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狭义的“走出去”是指对外 直接投资,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更好 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包括对外投资 办厂,境外加工装配,境外资源开发,对外承包 工程,对外劳务合作,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建立 境外咨询服务,开展对外农业合作,进行跨国并 购等各种形式。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8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三)发展对外投资有利于积极探索一条有中国特 色的跨国经营之路
过渡时期的中国经济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各 行各业还未形成一批真正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 企业。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总体来说仍比较落后, 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同时又受到了已进入中 国市场的外国企业的打压,中国的民族工业面临 着巨大的挑战。 以垄断竞争为特征的世界经济是 以控制国际市场为争夺主线的。国际资本共享巨 大中国国内市场的局面并不会使我们“走出去” 的进程一帆风顺。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与苏联 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成了我们唯一的 选择。我国政府分别于1950年和1955年以1%3%的低利息率向苏联贷款26亿美元,从苏联进口 一大批成套设备,同时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引进7 个项目的结果。这一举措使我国建立了冶金、机 械、汽车、石油、煤炭、电力、电讯等149个重 点基础项目。我国于1964年全部还清了贷款本息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一、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 利用外国间接投资 - 吸收外国直接投资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利用外国间接投资: -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 外国政府贷款 - 外国商业银行贷款 - 发行境外债券和股票 - 国际金融租赁 - 出口信贷。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学习目标主要有: (1)了解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规模水平及 演进过程; (2)掌握外商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所发挥的作用 的不同方面的内容:总量规模,出口结构,特别 是加工贸易中外商企业举足轻重的作用。 (3)理解“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发展对外投资 的必要性,了解我国对外投资的基本情况及政策 措施。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又可以分成两个小阶段: - 1992年-1996年 外商直接投资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1992 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超过了对外借款,成 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首要来源。1992年1995年,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16761 个,实际吸收外资1098亿美元。这一阶段 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外 商独资企业的大幅度增加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广义的“走出去”则是为了建立一个适 应全球化趋势的、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 体系,夺取新的战略主动权,以维护国家 安全,促进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全方位的战 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是总结历史 经验,特别是我国“引进来”的经验,分 析我国综合国力和比较优势,洞察国际局 势的结果。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三)加工贸易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 贸易增量影响最大的一种贸易方式。 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约 占加工贸易的四分之三。以2002年为例, 加工贸易出口占当年出口总额55%。加工 贸易出口中机电产品达1170亿美元,占同 年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74.5%。加工贸易中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606亿美元,占全国的 89.5%。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 国际直接投资
2020/12/8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 本章概要 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贸易 和投资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对 外贸易二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是和大量外 商直接投资紧密相连的。本章在介绍我国 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和进 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 对外贸易总量及出口结构的影响和作用。 并对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内涵,我国实 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及相关的政策 措施进行了探讨。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四)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了解 世界及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在实践中造就 一大批优秀的跨国经营人才,为我国丰富 的人力和人才资源开拓一个施展才华的广 阔天地,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人类的 和平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 1. 境外投资 2. 境外资源开发 3. 对外承包工程 4. 对外劳务合作 5. 电信服务业 6. 其它行业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 1997年-2001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加入世贸组 织前几年,外商投资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 在1999年甚至还出现了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达11.4亿美元的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从 2001年开始,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又出 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和宾馆、服务设施的投资。外资主要集中在沿海 地区,特别是广东和福建两省。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第二阶段,1987年-1991年 : 这一阶段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为34208个, 实际使用外资167亿美元。而对外借款的实 际金额为320亿美元。除了合资经营在项目 数和实际金额上超过了合作经营而成为主 要投资方式这一点外,其他方面和前一阶 段并无太大的区别。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作用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迅速扩大和外商 投资紧密相关 1986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全国 出口总额的1.88%,2005年上升到58.3%。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二)外商直接投资使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发生了 变化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反映其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国家的出口以初级产品居多。 初级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价格浮动大,受国际政 治形势的影响大,而且受国际投机者操纵的可能 性也大。所以,出口国家都希望能提高出口商品 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在总体上 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显著变 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进一 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 量和水平”。之后,中央又先后提出了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树立正 确的政绩观”、“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 求。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第一次把“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列 为国家经济社会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这 些原则都将对我国今后利用外资具有十分 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 20世纪70年代,我国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从西 方国家引进技术的浪潮:
1. 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发生了大的变化。 1973 年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 加进口设备,扩大经济交流》的报告,提出了从 国外引进价值达51.4美元的,包括13套大型化肥 生产成套设备,四套大型化纤生产设备,3套石油 化工设备,三座大电站,43套综合采煤机组、一 米七轧钢机等。随着这些大型设备的建成投产, 工业原材料的进口大幅度增加,加之设备进口采 用现汇支付和短期融资方式,使我国外汇供应十 分紧张,国际收支平衡遇到很大的困难。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发展对外投资的必要性 : (一)“走出去”对外投资是调整经济结构的
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大量外资的进入,加上 我国产业政策的某些缺陷,相当一部分制造业部 门形成了较大的过剩生产能力,企业之间的竞争 非常激烈。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等 种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盛行,给我国的出口贸 易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走出去”,在国外设厂生产、销售,开展 境外加工贸易,就可以合法地避开一些国 家对工业制成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 保护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市场。同 时,带动我国零部件及技术和设备的出口, 实现出口的长期稳步增长。
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二)发展对外投资是有效利用国外资源,保证国 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虽是世界上资源总量较丰富,品种比较 齐全的国家之一,但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对 资源的需求量很大。我国人均可耕地和人均淡水 资源分别只占世界平均值的29%和24%。在我国 已探明的45种矿产资源中,到2010年能够保证自 给的才21种,到2020年将仅有6种。一个高度依 赖进口原材料的国家决不能仅依靠国际市场获取 所需资源,而需要一个全方位的资源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