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三章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三章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章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外贸体制改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体制的基本特 征及其利弊
➢“改革”与“开放”的相互关系 ➢入世前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
其内在改革逻辑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贸体制的完善
(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 性质
外贸体制和其他经济体制一样,属于 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 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随着经济基础的 发展变化,应相应地变革对外贸易体制, 以更好地发挥对外贸易的战略作用。
二、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管理 体制的特征
➢单一的公有制 ➢实行对外贸易统制 ➢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 ➢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 我国的对外开放包括对外贸易、引进技术、利用 外资、对外援助、对外工程承包等内容,其中对 外贸易是对外经济交流活动的主渠道,也是其它 各项经济交流活动的基础。
➢ 对外贸易的发展决定着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成效不仅作用于对外贸易活 动本身,而且对其它以贸易为基础、与贸易密切 相关的各项对外交流活动都势必产生重大影响。
年 份 出 口(%) 进 口(%)
1981
81.3
76.6
1982
78.5
71.5
1983
77.9
60.6
1984
74.0
51.0
1985
76.7
42.3
1986
65.7
37.6
1987
64.3
30.3
(三)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
1.主要措施
1978年以后,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的举措还包括鼓励工贸结合,发展多种形 式的工贸联营体。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 司也逐步将部分产品的出口收购制改为出 口代理制,并开始开展代理进口业务。
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措 施及效果
➢ 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 ➢ 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 ➢ 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 ➢ 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范围 ➢ 启用关税与非关税手段 ➢ 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 实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 ➢ 改革统包盈亏的对外贸易财务体制
(一)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
1.主要措施
1979年,以给广东、福建两省灵活经贸 政策为起点,下放外贸进出口总公司的经营 权,扩大地方的对外贸易经营权,旨在调动 地方发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
(一)国际贸易理论所建议的外贸 体制改革路径及次序
国际上讨论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指贸易 自由化过程,即由保护型对外贸易体制向自由、 开放的对外贸易体制转变,其体制基础是市场 经济体制,改革的是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方式 与力度。
(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路径及次序
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基本上也是贸易自 由化的过程,但中国原先保护对外贸易体制的 基础是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自由化过程必 须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 的转变过程中完成,因此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 革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自由化问题,而必须 顺应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次序和步骤。
2.改革效果
上述举措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外贸易 的中央高度集权,加速了我国对外贸易的 发展。
(二)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
1.主要措施
➢ 扩大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贸易经营权 ➢ 各地方经过批准可以成立地方外贸公司 ➢ 批准19个中央有关部委成立进出口公司 ➢ 批准一些大中型生产企业经营本企业产品的出口
第一节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建 立和发展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概述 ➢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特
征 ➢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
评价 ➢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一、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概述
(一)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 含义
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 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 等方面的制度。
(四)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我国的贸易保护是关税壁垒和非 关税壁垒并重的多重贸易保护。平均 关税水平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上,非关 税壁垒方面是以强有力的直接行政干 预为特征的。
三、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管 理体制的评价
➢积极作用 ➢严重弊端
(一)积极作用
➢有利于集中调度资源,扩大出口 ➢有利于统一安排进口,保证重点 ➢有利于配合外交斗争,粉碎封锁禁运
(二)严重弊端
➢独家经营,产销脱节 ➢高度集中,统得过死 ➢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机制
四、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 (一)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改革” 与“开放” 的交汇点
➢ (二)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放的 基础与先驱
(一)外贸体制改革是“改革”与 “开放”的交汇点
➢ 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其目标都是要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提高经济活动效率、加快经 济发展。
(一)单一的公有制
除对外贸易部所属总公司和口 岸分公司外,任何地方、任何机构 不允许做进出口买卖。
(二)实行对外贸易统制
对外贸易统制集中表现在 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经营以及全 面的计划控制。
(三)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
各外贸进出口公司经营活动全 部由计划调节,由此发生的全部盈 利或亏损也全部由国家财政平衡。
➢ 1.外贸体制改革对利用外资的影3.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对外经济合作 的影响
第二节 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一、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 国际贸易理论所建议的外贸体制改革路径 及次序
➢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路径及次序
业务和生产所需的进口业务 ➢ 赋予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可经营本企
业产品的出口和有关原材料的进口
2.改革效果
发展各类外贸企业,拓展对外贸易经 营渠道,不仅改变了对外贸易领域单一的 所有制结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对外贸易 的行业集中度,为对外贸易行业打破垄断, 形成竞争机制创造了条件。
十大外贸公司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 改革开放与外贸体制改革的关系,体现的是强制性和 引导性制度变迁的结合,它不仅仅是前者对后者的规 定、牵引,还表现在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推进在许多 方面推动了传统经济体制向以市场为取向的新体制的 蜕变,表现在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推进,对对外开放 向纵深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外贸体制改革是对外开放的 基础与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