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指导(2018年)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指导(2018年)

有很强的时代感,但不强调时效性。紧扣“实用”两个字)
④思维多向化(图表使平面思维变成立体思维,阅读文字 使形象思维在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评判后,发展为理 性思维。主观题都是概括题,难度较小。)
卷别 主题
体裁
分值 题号 考 点
全国 卷Ⅰ
全国 卷Ⅱ
记录频道 (四材料)
垃圾分类 (两材料)
新闻报告 (1图)
合、归纳,写出探究结果。 3、整合多种信息,得出结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特点
①主题一致化(相互补充,相互干扰;选择题设错方式简
No 单,信息相对比较散,信息量很大。 )
②图文并存化(图表中的术语都有详细注释,文本长度在
1000字左右。示意图选项代替文字选项,难度不大。 )
Image ③选文陌生化(都是选择现在社会中的一种现象为话题,
选择题答题方式可参照论述类文本 3.旧题转化新用:图表类转换文字,流程图示意图转文字, 概括压缩语段。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技巧
• 1.看标题,明话题(明确文本话题内容)
No • 2.析文本,概中心(通过分析文本,概括材料 中心)
Image • 3.理关系,找异同(理清材料间的关系,比较 材料的异同点。明确材料阐述的侧重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考三原则
1.克服畏难情绪:消除学生阅读的畏惧感,建立阅读答题 的信心。 2.提升基本能力:选项的要点分散在全文,需要有较强的 筛选信息能力和整合概括能力。
快速搜索、筛选关键词,借助关键词抓住文本的主要 话题和结论,可以作为一种阅读的方法。
梳理几段材料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便在答题时快 速找到题干对应的材料和文字区间。
卷名 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套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一 2套
材料二 材料一 3套 材料二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 片发展纪录》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 中度(材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文字 文字
新闻报告 (1图)
12分 (3道
7
题,2 8 选择1
简答)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评 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 向
全 国 博物馆
新闻报告
卷Ⅲ (三材料) (1图)
9
概括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
文中信息
考情 分析
1、从选材来看:2017年全国卷3套试题考查的新闻从材料构成上看, 均有一个共同点:围绕一个大话题由多则材料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 并且其中一则材料包含图表,这几则材料既各有侧重,又密切相关。 2、从题型来看:根据2017年3套全国卷试题以及非连续性文本自身特 点来看,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是重点考查的能力,其热点题型是选择 题、归纳概括题和比较材料异同题。
苏杨《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地标》
高考如何复习?
2017年高考把对新闻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变为了现实, 2018年高考延续考查的可能性很大。此类文本的考查有以 下特点: (1)选材多样性。从材料的呈现形式来看,2017年高考选取 多则非连续性文本,兼有图表,文本内容丰富。 (2)题型多样化。题型设置上客观选择与主观表述相结合 (3)考点变化大。除注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内容要 点、个性化解读、新增了图表信息解读。

文字 文字 图文 文字
张同道《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 式初探》 《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4.5新 华网) 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7.5.6《人民日报》)
刘世锦《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复习目标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命题特点。 2.读懂文本,运用答题技巧精准答题。
考纲解读
2018年《考试大纲》和2017年《考试大纲》能力层次要求上 有细微变化。
2017版《考试大纲》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 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 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3)文本出处信息 材料一:(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 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材 料 三 : [ 摘 编 自 张 同 道 等 《 2011 年 中 国 纪 录 片 频 道 发 展 报 告 (下)》] 材料四:(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 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信息:①整本书的内容摘要,②书名有时暗示这则文本的内容重点。
2018版《考试大纲》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 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 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将“归纳整合”提出来,有强化的作用,在论述类文本阅读 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可能表现的更突出。
高考命题热点
l、筛选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分析、比较文本资料,进行综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整体阅读要领
1.快速浏览,确定文本中心话题。找出多则文本的中心话题(或事件)。 2.单则略读,找出文本的侧重点。以抓关键词语形式找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 (或角度、方面)。对于单则材料为图表的(如2017年全国卷Ⅰ实用类文本阅 读材料二),还需根据图表标题和内容,大致把握其重点。 3.关注出处,搜寻命题暗示信息。读文本出处信息,可大体判断其所属的文 体类别及暗示信息。这一点绝不可忽视,如2017年全国卷Ⅱ第8题E项“《生 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 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就是从材料二的出处 “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得出来的。
典例剖析——以2017年全国卷为例 ( 2017年全国I卷)(1)中心话题: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以下简称“纪录频道”)开播情况 (2)四则材料的侧重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材料一:纪录频道内容编排上的特点及通行方式 材料二(图表):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材料三:纪录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 材料四: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