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1.怎样理解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社会学视野?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社会学视野:(1)概念福柯对历史的考古是在对古人知识的追忆中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和扭曲的根源。
如是观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生活的新社会学,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2)福柯把现实放到历史过程中考查,这与他对现实的历史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
福柯像狄尔泰和伽达默尔等解释学家一样,认为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捕捉到它嬗变的踪影。
(3)与解释学强调现实同历史不可分的一般论述不同,福柯认为无论现实还是历史,都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和联系着。
因此,对现实和历史都不能不加怀疑地理解和解释,而要在种种矛盾关系中开展批判性地阐释。
福柯像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那样,在否定现实的前提下揭开遮盖于其上的种种假象,找出被人们忽视的真实规定性和网络联系。
并且,个性、自由、解放等价值理想从未被隐没,对现实的激烈抨击都是以这些理想原则为根据而提出的。
(4)福柯不仅要求现实按照理想原则发生变革,而且认为现实在历史中也是通过种种断裂性变化而展开的。
因此,福柯反对历史仅仅是量变的进化过程的观点,而是在量变中看到了质变,在演进中看到了飞跃。
福柯在肯定变革的激烈言辞中追求多样异质性,而不是普遍规律性。
2.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方法论意义如何?答:(1)福柯建立了丰富的语言学理论,但不是一般的语言学理论,而是以语言为对象展开的社会学理论。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
福柯指出话语研究揭示了另外一项任务,就是把话语作为系统地形成这些话语所言及的对象的实践来研究。
(2)福柯的语言学研究是由语言触及人的社会行动或社会实践的社会学研究,是在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语言学研究。
(3)福柯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们面向实际的经验过程,虽然话语实践没有形成科学知识,但是这种处于实证性或经验性层面上的陈述,却是科学知识或思想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4)给人们新的启示,让人们更加关注面向实际经验过程的话语实践。
3.为什么福柯认为近现代欧洲医学关于疯狂诊断反映了理性的疯狂?答:(1)疯狂的现代时期开始于法国皮内尔和英国图克创立了新型精神病医院。
在福柯看来,皮内尔和图克建立的精神病院不是解放疯人的科学的医疗机构,而是从道德和心理上对疯人施行更残酷压迫的改造所:①图克的精神病院以给疯人提供休养的名义对疯人施行心理治疗,实质上是把宗教和道德融为一体对疯人实行恐怖性惩罚。
这种做法使疯人在心理上持续地处于恐怖状态,不断地保持自己的负罪感。
②皮内尔的精神病院没有把宗教作为治疗手段,但是那里施行了更严厉的道德惩罚。
对疯人实施综合性的道德教育,使疯人在不断的刺激中向理性世界的道德标准屈服,而理性世界的一系列道德标准即是资产阶级的基本价值准则。
(2)福柯认为,同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时期不同,现代精神病院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在科学治疗技术的掩盖下实施更严格的道德和心理惩罚。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对付疯人的手段是一般生活世界中的做法,即把疯人同正常人隔离开。
古典时期对疯人实行禁闭,这种关押的手段虽然看上去残酷,但比起现代精神病院的做法尚显宽容,因为它仅仅是外部形体的惩罚和活动空间的限制。
而在图克和皮内尔的精神病院中,疯人们遭到的不仅是隔离,形体惩罚和活动空间限制,而且更严重的是深入到他们的心理底层进行全方位的道德责难和心理制裁,逼迫疯人们从灵魂深处认可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社会秩序、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3)福柯把人们习以为常地认为是不正常精神状态的疯狂放到欧洲政治制度、经济条件和宗教、伦理、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中去考察,得出了同人们惯常观念相反的结论,即疯狂不是单纯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问题,它首先是政治、经济和伦理道德问题。
疯狂及它的遭遇都是特定历史条件和意识形态的产物,向来被认为应当受到理性治疗的疯狂,是理性压迫的结果,疯狂的内涵和外延都应当受到重新审查。
(4)真正疯狂的是理性,理性凭借着科学与工业的成就,变得越来越蛮横、越来越残酷,它对人性的压抑已经由外部环境和活动空间深入到人的心理底层。
而且它并未就此而止,还在继续寻找着新途径,压迫人性的新层面。
因此,理性是真正的、应当得到限制的疯狂。
4.福柯怎样论述知识类型的变迁?怎样评价其理论意义?答:(1)知识类型的变迁如下:福柯提出了一个基本范畴——知识型,并概括出四种知识型。
第一种是l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词与物统一的知识型”;第二种是l7—18世纪古典时期的“以词的秩序再现物的秩序的知识型”;第三种是l9世纪产生的现代的“以词的秩序表现人对物的关系的知识型”;第四种是当代的“词的秩序同物的秩序分离的知识型”。
①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型a.福柯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追求相似性。
福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话语实践中区分出四种相似性。
首先是空间联系的相似性;其次是关于形象相仿的相似性,这是注重表面形象相像的相似性;再次是关于类比关系的相似性,即联系密切、可以作类比或类推性描述的相似性;最后是被称之为“同感”或“共振”(symparthy)的相似性,这个概念可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物理学几个层面上理解。
福柯称之为最强大的相似性,是在身心关系和心物关系上来论述这种相似性的。
b.福柯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寻求统一性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词与物的关系上。
当时,人们以为自己建立的各种关于对象的话语,都是各种对象的“记号”。
这些记号同对象是完全相符的。
这种词与物的相似性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们在文艺复兴时期追求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乃至整个世界统一性的世界观或思维方式。
②古典知识型第二种知识型是从寻求共同性转入寻求特殊性的古典知识型,这是一种否定相似性、注重把握事物的特征与差异的知识型。
a.分析方法取代了类比方法在古典时期,人们用分析方法取代了类比方法。
这使人们能够区分不同类别的事物,并且对这些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达到了对不同事物的特殊性和个别性的把握。
这种知识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数学、起源学和分类学。
b.三种分类学话语福柯还分析了三种分类学话语:自然史话语、财富分析话语和一般语法的话语。
第一,自然史话语最明显地表现了分类学特征。
自然史明确地排除了文艺复兴时期夹杂在自然知识中的艺术因素和历史因素,一切话语都被限制在单纯描述自然对象之中。
第二,语法研究具有了突出的地位。
语法研究是话语秩序与事物秩序分离的开始,因为正是语法研究使人们从词与物的直接统一性中分离出语言,专注于语言的规则,使语言作为一个可以离开事物而且表现出自身规则的系统。
第三,财富分析使语言真正成为一个可以被独立看待的符号系统。
货币、符号和语言的联系,不仅说明人们可以在语言分析——语法研究中把话语同事物分析开来,而且由于货币在财富流通中的运用,说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可以把话语同事物分析开来。
③现代知识型第三种知识型是19世纪开始的现代知识型,它的特点是崇尚历史、关注人性。
福柯认为,现代知识型中呈现的人,既是一个主体的人,又是一个客体的人,是一个在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被理解的人。
现代人的二元分裂性是由现代哲学三种二元性思维方式导致的。
a.福柯指出:“人是一个奇怪的经验——先验二元体。
”一方面,现代哲学把人看成一定历史条件中存在的具体的人;另一方面,现代哲学又纷纷认为人是具有先验性的,人没有先于经验过程的理性范畴,就不可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去主动地创造世界。
b.现代哲学的第二种二元论思考是“我思”和“无思”的矛盾关系。
福柯认为,笛卡儿提出的“我思故我在”,这明确地肯定了现代人的主观自觉性;人又具有无思、未思或无意识的那一面。
然而,人具有探察这些未知因素包括自己无意识层面的欲望,人因此而成为“我在故我思”。
c.现代哲学的第三个二元论思考是关于历史起源的后退与回归的矛盾关系。
现实的经验过程并非起源后的历史的无缺损继续,而是历史不断丧失自身、不断压抑和异化自身的结果,人们只有在缺乏历史或起源的现实中不断地追问那些缺失,才能真正回归那未分化、未异化、未扭曲的起源。
④当代知识型第四种知识型是当代的“词的秩序同物的秩序分离的知识型”。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话语或话语同现实分裂的知识型。
在这种知识型中,语言符号和话语实践形成了一个自我运行的领域,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和运行秩序,同现实世界产生对立、分离、异化。
(2)评价:①知识型是特定时代知识系统所赖以成立的更根本的话语关联总体,正是这种关联总体为特定知识系统的产生提供背景、动因、框架或标准。
②福柯知识类型的划分,让人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了知识模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变化,看到了新知识的逐渐出现和知识范式、结构的调整。
③知识型的变化也给人们考察社会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5.福柯怎样论述当代人类社会权利压抑的深化与泛化?答:当科学的观察技术和观察方法被引入社会生活后,就出现了福柯所论述的“层级监视”、“规范裁决”和“检查机制”,以及由这三种技术支持的“纪律权力”。
(1)“层级监视”是纪律权力得以实现的首要技术,这实质上是模仿自然科学观察自然、控制自然的方法来监视人、控制人。
(2)“规范裁决”是通过“内部惩罚”来维持“纪律权力”的手段。
由于“纪律权力”是十分深入的,它要对人们的各种行为都作出约束,这仅凭纪律的普遍原则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有必要根据各种机构或体制的特殊要求,制定一些“内部规则”来实行超纪律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