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MA205100《商品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商品学基础学分:3学时:48课程目的:1、知识目标:商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情况,突出应用性,以商品自然属性为主线,减少原理的叙述,强化商品应用性知识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和实践能力。
2、能力目标: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经济学等学科背景,本课程以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知识的创新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能力培养为中心。
3、情感目标:本课程将商品理论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重点突出,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商品学与日常生活、工作的相关性,从而培养学生对商品学的热爱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衡量指标:课程性质:1) 理论,√2) 理论+实践,3) 实践(打√选择)主要授课方式:√1) 讲授型;√2) 师生交互型;√3) 讨论型;4) 技能培养型;5)其他型(打√选择)拟安排授课学期:1,√ 2, 3, 4, 5, 6 (打√选择适宜开课学期,允许选择一项以上)预修课程:并修课程:市场营销学、统计学课程简介及主要教学方式和方法简述:课程简介:《商品学基础》是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课程讲授基本的商品学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商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又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诸如商品的成分、结构、原理、机械性能等。
本课程以突出应用性,以商品的自然属性为主线,强化商品应用性知识的教育,体现出实用的原则。
主要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商品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理论+案例(案例讲堂、案例讨论)+实训(课外考察、课内展示)的教学方式。
在案例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商品学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问题,它就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课堂上,我遵循的一条教学原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在案例中去发现问题所在,然后用理论去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
这一原则同时也适用于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和技能。
但该门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建议教材:魏玉芝《商品学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1、郭红仙《商品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2、胡东帆《商品学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3、曹汝英《商品学概论:理论、实务、案例、实训》,2010年第1版;4、赵苏《商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邱旸董悦《法律与法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二、讲授大纲第一章导论本章要求:了解商品学的产生于发展概况;掌握商品和商品使用价值的含义;熟悉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明确商品学的研究任务与方法。
本章重、难点:重点: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特征;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的中心内容。
难点: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商品的概念及构成1.商品的概念与属性2.商品的构成第二节商品学的发展简史1.现代商品学的发展历史2.现代商品学的发展现状第三节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商品学的研究对象2. 商品学的研究内容第四节商品学的研究任务与方法1.商品学的研究任务2.商品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本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标志;了解商品目录;掌握常用的商品条码。
本章重、难点:重点:商品分类的概念及方法;商品目录;商品条码的形式与种类难点:商品条码的形式与种类第一节商品分类的概念和意义1.商品分类的概念和层次2.商品分类的意义第二节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标志1.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第三节商品目录与商品编码1.商品目录2.商品编码3.商品条码第三章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本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要掌握商品质量的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熟悉假冒伪劣商品的范围及识别;掌握商品质量管理术语和基本内容。
本章重、难点:重点:商品的质量特征;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难点: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第一节商品质量的概念与意义1.商品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特征2.研究商品质量的意义第二节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1.消费性商品的基本要求2.生产性商品的基本要求第三节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1.影响商品质量的内部因素2.影响商品质量的外部因素第四节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与防范1.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2.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与防范第五节商品质量管理1.商品质量管理概述2.商品质量管理术语3.商品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第四章商品标准与质量认证本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商品标准、商品质量认证的作用和分类;熟悉商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制定、修订及质量认证体系;掌握商品标准的概念、种类和分级。
本章重、难点:重点:商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制定、修订及质量认证体系;商品标准的概念、种类和分级难点:商品标准的概念、种类和分级第一节商品标准与质量认证1.商品标准的概念2.商品标准的种类第二节商品标准的级别1.我国商品标准的级别2.国际商品标准的级别第三节商品标准的基本内容1.商品标准的内容2.商品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第四节商品质量认证1.商品质量认证概述2.商品质量体系认证第五章商品检验与质量监督本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商品检验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商品质量监督的作用;熟悉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和形式;掌握商品检验和评价的内容及商品抽样方法。
本章重、难点:重点: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和形式;商品检验和评价的内容及商品抽样方法难点:商品检验和评价的内容及商品抽样方法第一节商品检验概述1.商品检验的概念及内容2.商品检验的类别3.商品检验的程序第二节商品检验1.商品的抽样检验2.商品品级3.商品检验的方法第三节商品质量监督1.商品质量监督概述2.我国商品质量监督体系第六章商品包装本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商品包装的概念和作用;熟悉商品运输包装材料及特点;熟悉商品运输包装标志的种类和含义。
本章重、难点:重点:商品运输包装材料及特点;商品运输包装标志的种类难点:商品运输包装材料;商品运输包装标志第一节商品包装概述1.商品包装的概念及意义2.商品包装的分类第二节商品运输包装1.商品运输包装的材料与容器2.商品运输包装标志3.商品运输包装技法第三节商品销售包装1.商品销售包装的功能2.商品销售包装的技法3.商品销售包装的装潢第七章商品储存与养护本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商品储存的一般形式;认识商品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掌握商品养护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难点:重点:商品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掌握商品养护的基本方法难点:掌握商品养护的基本方法第一节商品储存管理1.商品入库管理2.商品的在库和出库管理第二节商品储存期间质量的变化1.商品储存期间质量变化的形式2.商品储存期间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商品养护技术1.视频商品的防腐与保鲜2.工业品商品的养护3.危险商品的安全储存第八章消费性商品组成与性能本章要求:了解消费性商品的基本构成及其特点;掌握消费性商品的基本性能。
本章重、难点:重点:消费性商品的基本性能。
难点:消费性商品的基本性能。
第一节食品商品的分类、组成与性能1.食品商品的分类2.食品商品的组成与性能3.食品商品的安全与卫生4.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5.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第二节纺织品商品的分类、组成与性能1.纺织品商品的分类与组成2.纺织纤维第三节日用工业品商品的分类、组成与性能1.日用工业品商品的组成与性能2.几种主要日用工业品商品的组成与性能第四节家用电器商品的分类与性能1.家用电器商品的分类2.家用电器商品的共性3.主要家用电器的性能第五节家用交通工具的分类与型号第九章商品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本章要求:了解自然资源与环境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熟悉商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掌握商品生产经营的绿色理念。
本章重、难点:重点:商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商品生产经营的绿色理念难点:商品生产经营的绿色理念第一节商品与资源1.资源的概念与分类2.自然资源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第二节商品与环境保护1.商品、人和环境2.商品与环境污染3.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第三节商品生产经营的绿色理念1.商品环境的生命周期2.企业的绿色战略第四节新产品的开发1.新产品开发的意义与特点2.新产品开发的战略选择3.新产品开发的类型与方式三、主要作业安排(包括大型作业或课程设计)作业序号主要内容核心要求和课程章节的联系估计课外完成所需平均时间(小时)1 以小组为单位到学校附近的超市考察商品的分类与编码,并做课堂展示需要拍摄照片,在展示中需结合课本所学理论知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商品的分类及编码122学生收集假冒伪劣产品案例,加强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回答问题条理清晰,要点完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商品与伪劣商品43 案例分析题根据案例说明理由复习商品标准的相关内容14课堂实践,学生动手进行商品的包装活动能做能创新让学生学会包装技能25 案例分析题答题各要点应完备复习商品储存的相关内容2五、实践教学安排(适用于有实践环节的课程,总计16学时)1.实践内容1:进入超市考察商品的分类及编码实践学时:6个学时2.实践内容2:收集假冒伪劣产品案例实践学时:4个学时3.实践内容3:商品包装活动实践学时:3个学时4、实践内容4:商品的入库和出库实训实践内容:3个学时六、学时分配表(表内用五号字)章节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学时安排3学时6学时6学时6学时章节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学时安排6学时6学时6学时6学时章节第九章总课时学时安排3学时48学时七、课程考核(给出具体数据或给出数据范围)考核形式次数占总分百分比考核方式备注作业5次20% 按等级批阅课堂表现16 10% 考勤加课堂发言期末考试1次70% 闭卷考试八、其他说明编写人:(签字)审核人:(签字)(审核人为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