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化学热处理技术

表面化学热处理技术

化学热处理
渗碳:
为了获得高硬度、高耐磨的表面及强韧的心部,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加低温回火处理。

按渗碳介质可分为:气体渗碳、液体渗碳、固体渗碳。

渗氮:
①渗氮层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②渗氮层比热容打,在钢件表面形成压应力层可显著提高耐疲劳性能,渗氮层的耐疲劳性优于渗碳层;③渗氮层表面有化学稳定性高的ε相,能显著提高耐腐蚀性。

渗氮能形成性能优越的渗氮层,但由于工艺时间太长,使得生产率太低,成本高,应尽量少采用。

渗氮一般用在强烈磨损、耐疲劳性要求非常高的零件,有的场合是除要求机械性能外还要求耐腐蚀的零件。

碳氮共渗(俗称“氰化”):
按工艺温度分:低温碳氮共渗(520-580℃),工艺温度低,共渗过程是以氮原子为主、碳原子为辅的渗入过程,俗称“软氮化”;中温碳氮共渗(780-880℃);高温碳氮共渗(880-930℃)。

优点:①与渗碳相比处理温度低,渗后可直接淬火,工艺简单,晶粒不易长大,变形裂倾向小,能源消耗少,共渗层的疲劳性和抗回火稳定性好;②与渗氮相比,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对材料适用广。

氮碳共渗:
氮碳共渗起源于西德,是在液体渗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期氮碳共渗是在含氰化物的盐浴中进行的。

由于处理温度低,一般在500-600℃,过程以渗氮为主,渗碳为辅,所以又称为“软氮化”。

氮碳共渗工艺的优点如下:①氮碳共渗有优良的性能:渗层硬度高,碳钢氮碳共渗处理后渗层硬度可达HV570-680;渗氮钢、高速钢、模具钢共渗后硬度可达HV850-1200;
脆性低,有优良的耐磨性、耐疲劳性、抗咬合性和耐腐蚀性。

②工艺温度低,且不淬火,工件变形小。

③处理时间短,经济性好。

④设备简单,工艺易掌握。

存在问题是:渗层浅,承受重载荷零件不宜采用。

渗硼:
渗硼是一种有效地表面硬化工艺。

将工件置于能产生活性硼的介质中,经过加热、保温,使硼原子渗入工件表面形成硼化物层的过程称为渗硼。

金属零件渗硼后,表面形成的硼化物(FeB、Fe2B、TiB2、ZrB2、VB2、CrB2)及碳化硼等化合物的硬度极高,热稳定性。

渗硼钢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耐热性均比渗碳和渗氮高。

渗铝:
在一定温度下使铝渗入工件表面的工艺称为渗铝。

工件渗铝层的表面生成致密、坚固、连续的氧化铝薄膜,使工件内部不继续氧化。

渗铝能提高工件高温抗氧化性、空气、二氧化硫气体以及其他介质中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和抗侵蚀性。

低碳钢、铸铁、许多耐氧化钢和耐热钢、镍基耐热合金,以及钛、铜、难熔炼金属及其合金等金属材料都可以进行渗铝。

渗铬:
渗铬工艺是在高温下,将活性铬通过表面吸收及铬、铁和碳的相互扩散作用,在工作表面生成一层结合牢固的铁、铬、碳的合金。

这一铬碳化物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高温氧化性,热疲劳性,在大气、自来水、蒸汽和油品、硫化氢、硝
酸、碱、氯化钠水溶液介质中有较高的抗蚀性。

这些优良的综合性能,使渗铬工艺广泛地应用于有耐磨、耐热、耐腐蚀等性能要求的工件上。

渗硫:
渗硫能提高钢件的耐磨性、抗咬合能力及抗粘着磨损性。

渗硫的方法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

按渗硫的温度,又可分为低温渗硫(160-200℃)、中温渗硫(520-560℃)和高温渗硫(800-930℃)。

硫氮共渗及硫碳氮共渗:
为使工件表面兼有渗硫后的减摩特性和渗碳、渗氮后的抗磨特性,可以将渗碳、渗氮处理后获得高硬度表面的工件再进行渗硫处理。

也可以采用硫氮二元共渗或硫碳氮三元共渗(硫氰共渗)的方法。

经过硫氮碳复合渗的工件具有优良的耐磨、减摩、抗咬死、抗疲劳的能力,并改善了除不锈钢以外所有钢件的耐腐蚀性。

渗硅:
渗硅层在硫酸、硝酸、海水以及大多数盐、稀释碱中有很高的抗蚀性。

渗硅层硬度虽然不高,但耐磨性较好,用于汽车、拖拉机零件的减摩。

低碳电工钢渗硅后,硅含量达到7%,可以获得电磁性能优良的高硅硅钢片。

对难熔炼金属(钼、钨、铌等)进行渗硅,可提高它们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但是,渗硅会使钢的冲击韧性、延伸率和强度极限降低。

渗锌:
渗锌可以提高工件在大气、海水、硫化氢和一些有机介质中的抗蚀能力。

扩散锌层作为阳极复层可以保护基体金属不受腐蚀。

渗其他金属:
渗入元素渗层性能
钒(V) 提高工件在50%硝酸、98%硫酸、10%NaCl中的耐蚀性
钛(Ti) 提高工件在海水、硝酸、醋酸中的耐蚀性及抗氧化性
铌(Nb) 高的耐磨性,在98%硫酸、10%NaCl中有较高的耐蚀性
钼(Mo) 高的耐蚀性及耐磨性,提高渗氮后的硬度(HV1300)
铍(Be) 高硬度(HV
1000-1700),抗高温氧化能力
10
镉(Cd) 抗电化学腐蚀
钨(W) 钢渗钨后再渗碳,表面有高的硬度及红热性
复合渗:
硼铝共渗:主要用于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和热稳定性。

有时也用于提高工件在各种侵蚀性介质中的抗腐蚀性能。

硼硅共渗:既能提高渗硼层的耐磨性能,又能减少渗硅层的多孔性。

工件经过硼硅共渗后,可提高耐腐蚀性能和耐热性,表面硬度也有所提高。

硼铬共渗:是为了改善脆性高,耐蚀性和热稳定性不足的硼化物层的性能。

铝硅共渗:主要是为了提高工件的热稳定性。

顺序渗硅铝有利于铝的扩散。

顺序渗铝硅,钢件表面易多孔。

铝硅共渗层的孔隙率随着含硅量的增加而增多。

铬铝共渗:是为了获得比渗铬层或渗铝层更高的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

铝在钢中的扩散系数比铬大,因此,渗剂中铝含量愈高,渗层愈厚。

共渗层的抗氧化能力取决于深层中铬和铝的浓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