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地下室施工方案

基础地下室施工方案

地下车库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1.1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主体工程施工合同书*****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1.1.2施、建施图纸,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单。

1.1.3参考规范、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基与基础工程工艺标准ZJQ00-SG-008-200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基础与地下室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本工程为平战结合防空地下室,平时为地下车库,战时为甲六级二等人员掩蔽部。

该分部(分项)工程分为两个独立的地下室工程,分别为二区地下室、四区地下室。

二区地下室建筑面积为:5436.81平方米;四区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980.37平方米;共计:8417.18平方米。

基础与地下室工程设计概况详见下表:基础与地下室工程设计概况2.2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该基础与地下室工程包括:土方开挖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0.00以下结构工程施工。

土方为放坡大开挖,地下室防水采用结构自防水加0.7厚聚乙烯丙纶卷材防水1.3厚聚合物水泥砂浆粘接剂,基础与地下室的梁、板、墙、柱钢筋均为现场绑扎,商品砼浇筑。

2.3《施工组织设计》对该分部(分项)工程的部署要求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符合验评标准的要求,确保分部工程优良的目标;符合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力争提前完成分部分项工程;做好安全防护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方案及交底要求施工,确保施工安全;材料按要求堆放,施工做到工完场清;主体施工前,做好落地脚手架的基础;施工管理人员督促各班组作业人员做好各分项工程的成品保护。

2.4分部(分项)工程特点2.5选择本方案的优点、因素因素: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工期、成本优点:施工有序、节约成本、缩短工期2.6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条件2015年11~12月份,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该时段雨水较多,施工时应及时了解天气预报情况,合理安排施工。

基础施工阶段要做好工程的降排水工作,该工作详见《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2.6.2工程现场位于城乡结合部,该城区道路网基本成型,道路宽阔、车流量较小,交通条件较好,为晚间作业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

施工现场东面、北面临时道路已经形成,西北角及东南角各有一个出入口,为土方外运提供了便利条件。

《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注明,该区各资源优先配置,故该区域基础工程将先行施工,各种资源也将优先提供和保证。

3.施工部署3.1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目标3.1.1质量目标:分部分项工程符合验评标准,合格。

3.1.2进度目标:符合总进度计划要求提前或按时完成。

3.1.3成本目标:向管理要效益,确保工期、质量,降低成本。

3.1.4安全目标:安全零事故。

3.1.5文明施工目标:实行现场管理标准化管理,施工现场和临时设施整洁、美观、卫生、施工过程中有序、低噪、无尘。

创文明施工标准化样板工地。

3.2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及施工工艺流程3.2.1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施工流水按施工图分别由东向西组织,由南向北区段内平行流水施工。

3.2.2施工工艺流程:总施工顺序:承台土方开挖→凿桩头、接桩、截桩→砖胎模→垫层→底板防水→底板钢筋砼→负一层墙、柱钢筋砼→负一层梁、板(局部有夹层)→夹层墙、柱→地下室顶板梁、板钢筋砼结构。

1)地下室底板施工顺序:基坑平面土方开挖→测设地梁定位线→筏板、子筏板砖胎模→基坑验收→浇C15砼垫层→聚乙烯丙纶卷材→弹线→绑扎底板、子筏板钢筋→绑墙柱插筋→安装钢板止水带→吊模支设→检查验收办理隐蔽记录→浇捣底板砼→养护。

2)地下室墙柱施工顺序:分中弹线→绑扎墙柱钢筋→办理钢筋隐蔽验收→支模→检查校正→分层浇捣墙砼→拆模养护。

3)地下室顶板梁板施工顺序:标高、轴线测设、弹线→满堂支模架搭设→梁底模支设→绑扎梁钢筋→梁侧模、板底模支设→绑扎板钢筋→绑扎墙柱钢筋→剪力墙吊模支设→检查验收办理隐蔽记录→浇捣梁、板砼→养护。

3.3施工组织3.3.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基础施工阶段,项目部的人员均已就位,即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组织机构设置。

3.3.2施工人员组织安排:为确保工期,顺利进行流水作业,不产生窝工现象,各区配备一套施工班组。

人员满足3.1、3.2条的要求,主要施工班组为:砖工班、木工班、钢筋工班、砼工班、架子工班、水电安装班。

3.4施工准备3.4.1施工技术准备2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规范、标准、图集等技术资料。

3计量器具必须通过送检和校正后才能使用;各种进场材料及时做好检验试验工作;砼配比单前须提供;木工、钢筋工须做好施工模板才能施工。

4技术经理做好测量基准交底工作,明确交测及验收程序。

5技术经理、施工员在施工前应做好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工程检查、检验或试验计划、检验批划分等按质量保证计划要求执行。

3.4.2现场准备场地已平整,预应力管桩试验工作已完成。

临时用电、用水主线路按施工组织设计布设到位,并根据该分项工程的用水、用电设施布置情况布设支线路。

基础施工阶段现场加工场地的安排;各种材料、设备及构配件堆放场地的安排;施工机械设备的布设等详按基础阶段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施工完成。

施工机械设备在安装完毕后要做好设备的检查和测试工作,避免以后出现故障影响进度或出现安全事故。

详见下表:基础及地下室工程用材需要量计划1)进度目标本分部工程总进度计划为150天。

4.施工方法4.1土方开挖详见土方工程施工方案4.2基础结构施工4.2.1施工设计原则基础工程是我们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主要施工思路如下:桩基的检测合格后,依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坐标图以及相应的变更图纸、设计详图测放出建筑物的轴中心线及基坑(槽)边线,所有轴线测放准确后采用“龙门桩”将建筑物四边轴线定位,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请监理及业主单位对轴线进行核查,无误后即进行下一道工序。

土方的开挖采用人工挖土,挖出的土方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土方平衡后将富余土方运出场外,主要以方便施工为主。

对所施工的基坑(槽)深度的控制,用DS-3水平仪将设计标高引至施工现场,并设置基准点;当挖至设计标高时,通知监理单位及其它单位对基坑(槽)验收,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割桩头工作与挖土方工作同步进行,在土方开挖完成后割桩头工作应相应完成。

对桩顶低于设计标高的桩头由设计院出处理方案处理。

上述工作完成后,并验收合格,即可进行垫层的浇灌。

浇灌垫层时,一定做好基底标高的控制以及垫层厚度的控制工作,该控制工作采用短钢筋预先打入地基中,将相应的标高用水平仪引到钢筋上作为此工作的标高控制。

垫层施工完毕有一定强度后,即可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所注尺寸在垫层上测放出各轴轴线,后续工序的钢筋绑扎工作根据所测放出的轴线进行安装。

在对基础钢筋绑扎工作的质量控制,针对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位置等进行重点控制;同时对钢筋的接头位置、搭接长度、焊接质量、绑扎质量等进行主要控制。

对于基础的模板工作将根据施工情况与基础的钢筋绑扎工作同步进行;模板工作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几何尺寸以及其刚度、稳定性。

为保证基坑内基础各构件的几何尺寸及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本工程基坑内的边模采用120的粘土砖砖模。

基础的钢筋及模板工作完成后,将承台、地梁的施工标高引至现场,上述两项工作在通过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基础混凝土的浇灌工作,质量控制重点是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水泥、砂、石等;同时对已经批准的配合比的执行应做好交底和管理工作,派专人对此项工作负责。

采取的具体措施是:计量工作专人负责;施工机械专人负责;混凝土浇筑工作专人负责;取样工作专人负责。

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当有一定强度时即可进行拆模,拆模后检查合格就进行回填土。

对有砌体的基础将按照设计图纸,根据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对涉及到给排水管道要预留预埋的,将会同各专业具体处理,并行成汇签制度。

4.2.2测量放线在进行本分部工程前,根据设计文件及业主相关要求、变更指令等,将建筑物定位桩在场内进行测放,并做同墩进行保护。

垫层施工、砖胎模砌筑定位全部用全站仪进行放点定位。

地下室垫层施工完成后,在垫层上放出形成闭合矩形的四条控制轴线,控制轴线为施工图纸轴线往外偏移2000mm为宜。

控制轴线施测完毕后,通过业主方、设计、监理方验收后,在距基坑开挖边设置“龙门桩”,并将主轴引至该桩并标注清楚,当基坑开挖至要求深度时,用经纬仪将主轴线引到基坑,并根据主控制轴线按设计文件测放出其他轴线。

标高的控制工作,按业主方提供的基准点将控制标高引至施工现场,并作好记录,用水平仪按设计标高将各标高点测放至施工所需位置。

4.2.3钢筋工程进入场地钢筋品种与性能务必达到标准,钢筋用热轧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GBJ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的规定;冷拉钢筋可用热轧钢筋加工而成,其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所有进场钢筋均应贮存在有遮盖的棚内或仓库内,地面为混凝土地面,钢筋设于钢架上,并分类堆放,做好标识。

钢筋加工表面应洁净,尺寸、形状及搭接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下料长度应由专业工长负责,加工时依据图纸再次核实。

对直径小于14毫米的钢筋可采用焊接或搭接,但应符合国家对此的有关规定。

水平钢筋直径大于14mm小于等于25mm 的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竖向钢筋直径大于14mm小于等于25mm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

钢筋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接长采用直螺纹连接。

保护层垫块采用碎麻石或大理石垫块,底板和承台面筋和底筋采用之子型支撑筋支撑,间距不小于1000,呈梅花型布置。

锚固关系采用桩锚承台,梁锚承台并保证梁纵筋过承台中心5d且不小于最小锚固长度,板筋锚入梁内。

钢筋走向为梁筋从承台内过,板筋从梁内过。

其他钢筋安装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及设计要求。

钢筋绑扎用20-22号铅丝,其中22号铅丝用于直径12毫米以下有钢筋绑扎,钢筋接头应注意数量、位置,使其错开,梁、板、柱等类型较多时,应在模板上标明各种型号构件的钢筋规格、形状和数量,钢筋的绑扎应注意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双排钢筋应保证钢筋间距大于25毫米,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在浇筑前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墙柱插筋定位加固,引测轴线,在底板面筋上用油漆标出墙、柱定位线。

内墙力墙钢筋插好后,调整好位置后,用箍筋与墙筋、底板面筋点焊固定,并绑扎几道水平筋以增强整体性,并设20@?2000加固支撑筋,如下图所示;外墙钢筋固定好后,设几道水平筋,并在外侧搭设双排脚手架,步距1.8米,立杆间距为1.5米,内外立杆间距根据现场场地调整,一般为0.6m~0.9m,用小横杆与固定钢筋的大横杆连接来稳定墙筋,如下图所示;柱插筋安装好后,在板面上绑扎箍筋定位,并将箍筋与柱筋、底板面筋点焊固定,防止浇筑振捣时插筋移位或倾斜,在砼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人保护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