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高聚物的电学性质教程
3.14
聚氯乙烯
3.2-3.6
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聚酰亚胺
按照偶极矩的大小,高聚物分为四类:
非极性高聚物
偶极矩= 0 D
ε= 2.0~2.3
弱极性高聚物 0<偶极矩 ≤0.5D ε= 2.3~3.0
中等极性高聚物 0.5D<偶极矩 ≤0.7D ε= 3.0~4.0
强极性高聚物
偶极矩 >0.7D
ε= 4.0~7.0
一些常见高聚物的介电系数
高聚物 聚四氟乙烯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 共聚聚 4-物甲基-1-戊烯 聚丙烯 聚三氟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乙-丙共聚物 高密度聚乙烯 ABS树脂 聚苯乙烯 高抗冲聚苯乙烯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 物聚苯醚 硅树脂 聚碳酸酯
界面极化
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子或离子在非均相介 质界面处聚集所引起的极化。
极化所需时间从几分之一秒至几分钟,甚至更长。 ✓共混、填充聚合物材料相界面。 ✓聚合物内部的杂质、缺陷或晶区与非晶区界面。
界面极化现象可用来研究高分子多相体系的界面行为
诱导偶极矩 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产生的偶极矩为诱导偶极矩。
ε 2.0
非 2.1 极 2.12 性 2.2 高 2.24 聚 2.25-2.35 物 2.3
2.30-2.35 2.4-5.0 2.45-3.10 2.45-4.75 2.5-3.4 2.58 2.75-4.20 2.97-3.17
高聚物 乙基纤维素 聚酯
ε 3.0-4.2 3.00-4.36
聚砜
第十章 高聚物的电学性质
Electricity Property of Polymer
主要内容: 高聚物的介电性质(交变电场) 高聚物的导电性质(弱电场) 高聚物的电击穿 (强电场) 高聚物的静电现象 (聚合物表面)
高聚物的极化及介电性质
极化现象:高聚物材料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内部分子和原子 的电荷分布发生变化的现象。
0 称为真空电容率,是一个常数为8.85×10-12法拉/米。
(2)介电系数与高聚物结构的关系
极性分子的取向极化对极化率的贡献最大。
分子极性大小。分子极性增加,介电系数增大。
极性基团在分子链上的位置。主链上的极性基团活动 性小,对介电系数影响较小。柔性极性侧基,活动性 较大,对介电系数的影响较大。
按极化机理分类: 电子极化 原子极化 取向极化 界面极化
位移极化或变形极化 偶极极化
电子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中各原子的价电子云相对于原子 核向正极方向偏移,使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的位置发生 变化。
电子极化过程快,大约只有10-15—10-13秒。
原子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或基团中的各原子核彼此间发生 相对位移。
电介质电容器
Q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Q0
➢电场作用下,电介质 极化产生表面束缚电 荷Q’,形成反向附加 电场,使电介质内部 电场强度减小。
➢为维持电场强度(E= U/d)不变,电源向极 板补充Q’电量,使极 化反电场被抵消。
介电系数
介电系数ε :电介质电容器与真空平行板电容器极板电 容或电荷量之比
C Q
C0 Q0
电介质电容 器的电容
真空电容器 的电容
介电系数:无量纲量,反映电介质贮存电能能力的大小。 介电系数越大,极板上产生的感应电荷Qˊ和储存的电能 越多。
介电系数与极化率的关系
介电系数和极化率分别是表征电介质在外电场中极化程度的 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
1 M N~ 2 30
Clausius-Mosotti方程
高聚物的有效偶极矩与所带基团的偶极矩不完全一致,结 构对称性会导致偶极矩部分或全部相互抵消。
高聚物所处的力学状态。力学状态影响主链极性基团 的取向运动。
例如: 聚氯乙烯极性基团密度>>氯丁橡胶
玻璃态
橡胶态
室温下:氯丁橡胶介电系数是前者的三倍。 T>Tg(PVC)时,PVC介电系数从室温下的3.5提高到约15。
从整个分子链的活动性考虑,橡胶态与粘流态的极性高聚 物的介电系数要比玻璃态的大。
分子对称性越高,介电系数越小。 主链含不对称碳原子的高聚物,其电荷分布与立体
构型有关。全同立构介电系数高,间同立构介电系数较 低,而无规立构的介电系数介于两者之间。
交联与拉伸,降低极性基团的活动性,介电系数减小。
支化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介电系数提高。
1 2 ( eau ) l 局部电场
强度
诱导
取向
电子 原子 取向
偶极 < 偶极
矩
矩
极化 率
极化 极化 率率
电子极化率和原子极化率与温度无关。
u
02
3kT
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矩 温度
波尔兹曼常数
取向极 化率与 温度有 关
极化强度:单位体积内分子偶极矩的矢量和。
PN
N:单位体积电介质里的分子数。 电场中介质极化强度和分子极化率的关系:
表10-1 一些化学键的键矩
化学键 C-C C=C C-H C-N C-O
键矩(德拜) 0 0 0.4
0.45 0.7
化学键 C=N C-F C-Cl C=O C≡N
键矩(德拜) 1.4 1.81 1.86 2.4 3.1
分子极性的大小可用偶极矩来衡量。对于高聚物分子,其偶 极矩是各重复单元偶极矩的矢量和。也可用均方偶极矩表征高 聚物极性。
PNEl
高聚物的介电性质
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聚合物分子发生极化,使其作为电介 质的电容器的电容量比真空电容器的增加。聚合物贮存电能 的性质称介电性。通常用介电系数ε表示。
(1)介电系数及其与极化率的关系
C0 Q0/U
真空平 板电容 器的电 容
极板 上的 电荷
直流 电压
平行板电容器上的电荷:
真空电容器
极化所需时间约在10-13秒以上。
取向极化
具有固有偶极矩的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沿电场 方向排列而发生取向,也称偶极极化。
极性分子的取向极化:
➢取向单元: 侧基、链段或 分子整链。
无外电场时,总 偶极矩为零,介 质为电中性
有外电场时,产
生取向偶极矩 2
➢完成取向极 化时间长,范 围宽。消耗部 分能量。
偶极矩定义:电荷量q和正负电荷中心距离d的乘积
μ =q×d
偶极矩方向:从正到负,是一个矢量。 偶 极 矩 单 位 : 库 仑 ·米 ; 德 拜 D (Debye) , 1D =
3.33×10-30库仑·米。
分子偶极矩可用来表示分子极性的强弱
总偶极矩
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中各种极化作用所产生偶极矩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