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一、填空题(共计40分。

每空1分。

)1、《法经》是一部以(刑法)为主体,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等级制度的法典。

2、秦在郡设(郡守)作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3、(曹魏)时期,尚书台脱离少府,成为独立的中央机构。

4、魏晋时期,中央军队分成(中军)和(外军)。

5、唐代开始,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尊号)的制度。

6、隋唐时期,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7、(科举)是分科举拔人才的制度。

8、元代把大都周围一带称为(腹里),直属中央中书省管辖。

9、明清时代的监察机构是(都察院)。

10、清代辅政机关实行(内阁)与(军机处)双轨制。

11、清末,以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驻(上海),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驻(天津)。

12、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以培养与外国往来交涉的买办人才。

13、康有为要求改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以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4、清末设立的“民意机关”,在中央是(资政院),地方是(咨议局)。

15、1911年,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简称《临时约法》。

17、1912年,在宋教仁推动下,同盟会与几个党派联合,改组为(国民党)。

18、北洋政府时期,跨省的军事机构是(巡阅使署)和(经略使署)。

19、1926年,中政会一度改名为(政治会议)。

20、1928年10月通过的《国民政府组织法》,奠定了国民政府五院制的基础。

21、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是(立法院)。

22、国民党统治时期,所谓县自治的议决机关是(县议会)及(县参议会)。

23、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政权机关,包括(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

24、工农民主政权在检察工作方面采取(审检合一)制。

25、抗日民主政权的权力机关,是各级(参议会)。

26、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48年在(华北)解放区设立了全国性的金融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27、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28、54年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体系由三级两层改为(四级)。

二、名词解释1、内服和外服夏商周时期,在中央任职的各级官吏称为内服,封在王畿范围以外和边远地区的贵族、侯伯称为外服2、宋代磨勘制度磨勘指审核、推究,宋代将之作为考深和诠选的一项制度,则是指审核、推究、勘验簿历文状的一系列做法和程序。

3、清代官缺制度清代规定在国家机关中实行按民族分配一定官缺的办法,即将重要官职分别定为宗室缺、满州缺、蒙古缺、汉军缺、汉缺等,其中以满缺、汉缺为主,按缺补授,这种办法,保证了满人的特殊权益,是民族歧视政策的反映。

4、淮军淮军是模仿湘军建立起来的一支反动武装,其组织者是李鸿章,淮军的营制编组等与湘军基本相同,但装备有更多的洋枪洋炮,是一支买办性更强,直接依赖外国侵略者援助的军阀队伍。

5、安福国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皖系军阀操纵的政客团体——安福俱乐部,在1918年8月产生的国会中,占有90%以上的席位,故此届国会被称为“安福国会”,它为皖系军阀的独裁统治立下汗马功劳,皖系军阀失败后,安福国会也于1920年8月垮台6、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国民党统治时期设立,掌理一切公务员的惩戒事宜。

分为: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掌理荐任以上公务员及中央各官署委任职公务员的惩戒事项;地方公务员惩戒委员会,掌理各有关省市委任职公务员的惩戒事宜。

7、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由各省、中央直属县(市)苏维埃代表大会及红军选出的代表组成,它的工作通过会议来进行,每两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一次,必要时可延期召开全国苏维埃临时代表大会。

8、人民检察院组织活动原则(1)垂直领导、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2)集体领导基础上的检察长负责制。

(3)人民检察院行使职权时,对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三、问答题1、唐宋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1)台谏分职到台谏合一。

(2)皇帝直接控制台谏官。

(3)封地方官吏的监察工作不断深入(4)监察方式多样化。

2、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地位。

(1)否定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一套初具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使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2)国家制度的复革,取决于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对比,归属于政权问题的解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形式,不是决定性的东西。

3、中政会与国民政府的关系中政会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政治中枢机关,是国民党的中央机构之一,但它不是处理党务的机关,也不是政府本身的机构。

中政会在制定政治的根本方案上,对国民党中央负责,国民政府在执行政治方案上,对中政会负责。

从法律上说,国民政府表面上仍是国家最高机关,它与中政会并无隶属关系,但中政会实际上总揽国民政府一切方针政策的抉择权,是国民党与国民政府之间的纽带。

4、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和任务。

工农民主政权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

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消灭乡村的封建关系,推翻军阀政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主要职能。

(1)镇压国内被推翻的阶级、反革命分子、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人。

(2)保卫国家的独立、安全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防止帝国主义的侵袭及其破坏和平的战争阴谋。

(3)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教育工作。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职能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行政管理专业(开放专科)《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解释下列名词:1.颛顼的“绝地天通”的含义:答:部落联合体时期,部落联合体的首领的权威已足以将原来的部落巫术整合成统一的联合体巫教,并有意识地利用巫术为自己的权力服务,颛顼将其称之为“绝地天通”,意即以政治权力拥有者的身份,垄断了沟通神、人的巫术权力。

2.内服、外服的涵义:答:内服指王畿,是商王直接行使管辖权的区域;外服指王畿外由各类地方势力所管辖的区域。

3.西周分封制:答:西周分封制的特点:一是分封布局带有明显的战略考虑,二是受封的主体是周王室贵族;三是大多数的封国都采取了周族连同盟友、被征服的商人和土著三者结合的人口组合方式。

4.西周宗法制:答:(1)西周宗法制的实质:就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同时,这是一种维护嫡长子在政治权力与财产继承上的绝对绝对优先地位,因此这也是一种土地私有财产的继承制度。

(2)宗法制的主要内容之一,王位继承。

基本上是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为宗子,其余众子为分封为诸侯。

之二,宗法体系。

大、小宗关系的处理。

周王为周族之王,自称天子,奉祀为周族之始祖,为全国的“大宗”;其余庶子和庶兄弟被分封为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而在其属地内为“大宗”;庶子和庶兄弟的子孙中除其嫡长子外均被分封为卿或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而在其属地内又为“大宗”;以此类推。

对于异姓有功者则是通过联姻也同样纳入周王朝的宗法关系之中。

如此层层分封,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这种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上下级之间的政治隶属关系。

在全体贵族内部构成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的众诸侯国竞相拱卫的等级森严的体制,使政权、族权和神权三体相连。

(3)宗法制的评价:以在同一宗族内,大宗、小宗的的划分为基本特征,宗法制以血亲纽带为基础构筑了政治等级关系。

问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点。

答: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也称“王权制度”或“皇权制度”,这是一种集政治经济文化权威于一体的绝对垄断的权力,对社会居有绝对的支配力,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其特点有:它以政治暴力所造成的超经济强制权力覆盖并支配社会经济领域,对资源和利益分配具有明显的垄断特性;对意识形态的垄断;在秦以后开始以中央集权的体制架构为主要和常态的存在形式,包括对相权的控制、贵族官僚权力的分割及地方势力的压缩等;体现一元化的社会格局;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中国的君主专制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演进到了十分成熟的程度;一直保持自身的历史连续性。

2.简述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

答:(1)最高政治权力为联合体内少数几个具有血统优势的氏族所把持;(2)最高政治权力呈现出个人专制化的倾向;(3)在最高政治权力已经显露出“政教一体化”的端倪。

但我们应该看到,此时由于联合体的扩大,几个主要部落之间的主从地位还没有固定下来,围绕最高权力的继承,一个冲突和整合的过程仍然无法避免。

3.简述夏王朝的建立的时代意义。

答:夏王朝的“世袭制”建立,对以后政权的继承形式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世袭制遂成为王权固定的继承模式,并得到传统合法性观念的有力支持,从而构成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核心,从这种意义上说,夏王朝的建立的确有划时代的意义。

4.简述商朝王权制度的基本特点。

答:皇权是典型的全能型权力,其基本特点有以下几条:(1)皇权可以干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事务,社会各个领域在皇权面前均没有自主性,皇帝一直保持着对社会的超经济强制权力;(2)皇帝作为政治性权威,有权对思想文化活动进行干预;(3)皇帝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一切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掌握着最高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也掌握着最高的决定权监督权军事指挥权,凌驾于整个政治机构之上;(4)皇权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质,且不受法律和任何机关的制约,属于专制性质的权力。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政治层面的主要表现(政治制度的创新)。

答:以层层分封为主要特征的分权体制逐渐为中央集权所替代。

传统的分封制退居到次要的地位,郡县制成为主要的制度形态,世卿世禄让位于流动性很强的选官制度。

政治制度的许多细节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它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样式;中央集权制代替分封制,为君主个人权力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未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即仍以君主制为基本体制形式,使君主个人权力集中,使专制主义的内涵在各个层面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