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最新整理)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最新整理)

2002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科目:农业经济学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评卷人:傅晨成绩:
一、填空(50分)
1、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一个国家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的。

请列出至少三个反映了这一发展的概念:白色农业(生物工程农业)、蓝色农业(海洋农业)、绿色农业(陆地或露地农业)。

(3分)(还有:农村传统副业独立成为农村农林牧渔服务业;旅游(观光)农业)
2、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

(2分)
3、我国目前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俗称家庭承包制。

按照国家的现行规定,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

(3分)
4、世纪之交,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主要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呈现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农产品供给结构过剩,决定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中心是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

(4分)
5、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的政策。

1985年以来国家对粮食实行合同订购,是农民必须尽的义务。

经历了数次改革,1998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指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的弊端。

(6分)
6、90年代,农业产业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有三个: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

农业产业化意在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连接起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

(7分)
7、改革初期,我国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战略上选择了不同于经典刘易斯模式的做法,其基本特征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这个选择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也存在弊端,主要是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农村工业化,割裂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
8、近10年来我国农民负担较为沉重。

请列出农民负担沉重的至少三个主要方面:费重于税、收费不断攀升、农民负担不均。

(3分)(还有:农民负担现金支出压力大;农民暗税负担依然沉重)
9、2001年,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安徽省全省推开,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个逐步取消、一项改革”。

(3分)
10、列出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至少三种主要类型: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型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基金会。

(3分)
11、广州天河区的股份合作制以最具典型意义的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著称,它最初的股权由集体股、社员分配股和个人现金入股构成。

目前被取消有股权是集体股,因为其产权依然不清。

(5分)
12、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规定把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分为两类,即“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区分的基本依据是对农业的支持措施是否直接转化为农民的收入,是否扭曲贸易。

请分别列出一个上述政策的具体例子:农业科研和价格支持。

(5分)
13、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规则的目的是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请列出它的至少3个主要规定:市场准入、削减国内支持和削减出口补贴。

(4分)(还有:合理的卫生检疫)
二、简答(30分)
1、从贡献论的角度,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10分)
一、从根本上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由农业所生产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决定的,即农
产品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生活资料,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衣食之源);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分工(其他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上述两点)不以国家和地区为转移,是一个普遍规律。

二、农业在发展经济学中有四大贡献:产品贡献、市场
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农业的“新”贡献有:生态贡献、安全贡献、政治贡献、文化贡献。

2、为什么说把农业结构调整归结为调减粮食作物是错误的?(10分)
答:必须指出,从我国的经验教训看,每当农产品供给充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库存增多时,
人们往往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轻率地认为农业已经过关,出现忽视农业的倾向,由此而来导致
丰收之后出现农业大幅度滑坡和徘徊。

1995年起,我国粮食连续5年大丰收,主要得益于3个方面
/原因:一是1993年出台的一系列新的农业政策;二是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普及,粮食单
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三是气候条件比较有利。

这三方面原因中有些因素是不可能经常存在的。


国当前的粮食过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结构性、地区性和低水平性质,表现为:1、阶段性过剩:主要指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向购买住房、购买养老保险、增加子女教育投入等方面转变,
食品消费处于低迷时期,而农村居民食品消费还落后于城镇;2、结构性过剩:相对于消费者的需求,粮食品种和质量不适应,其产量达到1亿吨是粮食总产量的20%;3、地区性过剩:指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年年都有粮食歉收地区;4、低水平,指我国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还不高,还有几千万人尚未彻底解决温饱,农产品的供大于求,是低消费水平的过剩。

3、你对学习本门课程最大的体会和收获是什么?有何建设性的意见?(10分)
答:通过对农业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体会到农业经济学对实际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超过
了其他的一些理论型的经济学学科,着眼于实际是农业经济学的特色之一。

认识了中国农业的基本
经营制度、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供给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市化、农
民收入与农民负担,WTO与中国农业保护、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有关农业、农村和农
民的问题。

意见:本学期学习的农业经济学内容具体,立足于中国农业的现实,但缺乏系统化、一
般的理论知识,以及比较缺少对其他国家的农业状况的介绍。

三、论述(20分)
比较至少两种农业产业化具体经营形式,讨论它们对于当前农业产业化实践的指导意义。

答:农业产业化具体经营形式:1、“公司+农户”指公司与农户之间建立了某种契约关系,公司与农户形成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经营,公司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收购农户
的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并以不同方式把加工和流通增值的一部分利润返还农户。

农户按公
司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并把大部分产品交售给公司,农户承担生产风险,分享公司经营的部分利润。

2、“专业批发商+农户”:农户根据农产品批发商提供的市场信息安排生产,并与批发商达成购销协议,“农产品批发商+农户”这种经营组织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批发市场的发育水平。

指导意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形式要“百花齐放”,切忌“一刀切”,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各
地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因地制宜,每一种组织形式都很容易找到它发展的空间和位置。

要大力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组织制度和利益机制的优势。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