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经济学试卷(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农业经济学试卷(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安徽农业大学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 《农业经济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2 小时
一、名词解释(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2. 有机农业技术
3.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4. 农业生产专业化
5.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6. 农村消费结构
7. 农业合作经济
二: 填空题( 共 14 题 30 空, 每空 0.5 分, 共 15 分)
1. 农业的本质特征是 。




专业班
级:








线
2. “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 , 归根结底是 。

3. 工业化过程中, 工业和农业关系的动态演变一般经历, 第一阶段为 、工农平行发展和 。

4.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贡
献、 、市场贡献、外汇贡献、增长贡献
和 。

5. 农业的发展四个阶段中, 是凭借人类的本能向大自然乞讨的农业, 是凭借人类的感性经验向大自然索取的农业, 是科学技术使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农业。

6. 国 外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道 路 有 : 美 国 型 , 又称 ;
, 又称劳动集约型; 西欧型, 又称中间型。

7. 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 和 。

8. 农业生产结构主要是指 的比例,其中,种植业结构主要是指 的比例。

9. 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含义主要包括: 总量安全、 和 三个层次。

10. 农 业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的 主 要 内 容 包括 、
和经营性服务体系。

11. 一般情况下农产品适用 蛛网, 并且, 大宗农产品如粮食需求弹性比较 ; 水果、蔬菜、畜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 。

12.农产品批发市场根据地域特点可划分为 、销地批发市场和 。

13. 农产品流通具有的特点有 、较大的分散性、 和较强的政府干预性。

14. 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有 、 和层次性。

三:判断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农产品稳定增长。

( )
2. 农业科技进步就是指硬技术的应用。

( )
3. 农业科学技术是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的生产要素。

( )
4. 农业科技推广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技术。



5.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生产结构的一个层次。

( )
6. 我 国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当 前 应 大 力 发 展 第 二 、 三 产 业 。

( )
7. 农 业 在 国 民 经 济 中 所 占 份 额 逐 步 下 降 , 表 明 农 业 萎 缩 了 。

( )
8.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农产品流通必须实行国有商业单渠道流通。

( )
9. 农产品生产成本即农业生产费用。

( )
10.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一个历史范畴,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 剪刀差” 。

( )
四:简答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42 分) ( 注: 此题答于后面空白页)
1. 确定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3. 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 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经济因素有哪些?
5. 农业产业化的类型和典型方式?
6. 简述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实现道路?
五:论述题(共 12 分) (注: 此题答于后面空白页)
论述中国“ 三农” 问题产生、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思路。

2008-2009 年第一学期《农业经济学》A 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1954 年提出二元经济
结构,即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两极:落后的农业部门与相对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导致二元社会结构,即社会呈现出相应的两极:落后的农村与相对发达的城市,落后、愚昧的农民与教育良好的城市居民。

2.有机农业技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利用农业内部生物与环境、生
物与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来发展农业的一种农业技术体
系。

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指广义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既包含了自然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又包含了政策、管理水平等软科学
技术进步的作用。

4.农业生产专业化:指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
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
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5.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指工农业产品长期交换中,因不等价交换形
成的剪刀状况差距。

6.农村消费结构: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民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
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服务)的比例关系。

7.农业合作经济:劳动群众为了改善生产或社会条件,谋取或维护自身
利益,按自愿互利原则联合起来组成的经济组织,其具体形式是合作社。

二、填空题
1.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
2.农民问题、农民的利益问题、农民的
生存与发展问题;3.农业支持工业阶段、工业反哺农业阶段;4.要素贡献、生
态贡献;5.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6.资本集约型、日本型;7.资本、
科学技术;8.农林牧渔、农经饲;9.结构合理、营养安全;10.公共服务体系、
合作服务体系;11.发散性蛛网、小、大;12.产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13. 明显的季节性、复杂的技术性;14.潜在性、差异性。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四、简答题
1.(1)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与市场的供需状况相适应;(2)充分合理地利
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
效益;(3)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4)保证国家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利益,同各地区的局部性的、眼前的利益正确结合;(5)因地制宜地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2.(1)产前服务;(2)产中服务;(3)产后服务;(4)经营管理服务;(5)教育培训服务;(6)金融服务;(7)生活服务。

3.(1)农产品价值:基础(C+V+M);(2)市场供求状况;(3)国家的有
关政策;(4)货币的价值;(5)其它因素: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战争等。

4.(1)农民的收入水平;(2)农民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3)农村人口
的数量和增长速度;(4)物价水平;(5)消费品供应状况。

5.(1)龙头企业带动型,典型形式:公司+基地+农户;(2)中介组织带动型,典型
形式: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3)市场带动型,典型形式:专业市场+农户;(4)主导产业带动型,典型形式:主导产业组织+农户;(5)现代农业
综合开发区带动型,典型形式:开发建设集团+农户。

6.(1)农业现代化的
概念:指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
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
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2)农
业现代化的内容:①生产技术现代化;②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农
业电气化、农业水利化、大地园林化;③农业劳动者现代化;④农业经济管
理现代化: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3)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坚持科教兴农,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技术革命;实行生物技术现代化与机械技术现代化相结合;注重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资金集约、劳动集约与技术集约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
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坚持可持续
发展战略。

五、论述题(答题要点)
1、(1)“三农”问题产生、形成的主要成因: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即二元经
济结构落后的农业部门与相对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及导致的二元社会结构:
即落后的农村与相对发达的城市,落后、愚昧的农民与教育良好的城市居民;并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

中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成因是过度向重工业倾斜的工业化策略。

(2)基本思路:深化农村改革,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3)具体措施:①千方百计地促进农民增收: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加农
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农外收入。

②加速农村工
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把农村工业纳入城市工业体系;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为基础主体、多层次的包含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的工业为拉力;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工业和小城镇统筹发展。

③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
体制:促进要素的合理、自由流动;产权保障;民主公平的市场环境。

④加
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农业投入体制;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农业补贴,维护农民
利益和生产积极性。

⑤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基础: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户
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等。

⑥加强对
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经营能力
培训、文化培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