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童子军三大制度

台湾童子军三大制度

1.0小队制度的产生小队制度;原始是从贝登堡将军在南非青年战时服务中,得 到的一些经验采用过来的,贝氏说明小队制度的产生有下面一段话:『在南非波耳战争中,我的一位长官薛西尔市长,在梅富京地方组织 了青年队,使他们专门从事于普通的警探工作,试验的结果是完全成 功的。

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训练倘若施行于其他一般儿童,那么他们 很愿意接受的,同时儿童们只要你能去信赖他们,他们是能够负起更 大的责任的,这种组织是由小组组织而成,这样使领导的人凭着他们 的智慧去向每人接触着,一人领导5-6个人的小队制度就因此成立 了。

』小队制度是童子军的根基,少年们有了一个情意相投自由结合 的有机性团体,他们就能自动地去从事各种童子军的活动,他们在小 队中不仅是充满了民主的气氛,而且是高度的流露着『人人为我,我 为人人」的合作精神,可以使他体会到社会生活其中的微妙,因此知 道了为人之道的真义。

这是童子军训练中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人生中 绝对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能力。

2.0小队制度的理论2.1小队制度的意义『小队制度」是迎合少年天赋的合群性,使少年们有良好的团体, 互助合作,自然地产生了责任心;童子军生活是有赖于小队制度去促 进的。

如果童子军缺少了小队制度的实施,根本就失去了它的基础, 童子军也便不能认为是有组织了。

2.2小队制度与荣誉制度的关系实施小队制度,必须同时注意荣誉制度的推行,使他领悟做人的真义,体会群己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疏忽了荣誉制度,童子军就感 觉到生活缺乏目标,行动没有规范,情绪游移不定,类似太保不良帮 派的组织了。

2.3小队制度与徽章制度的关系实施小队制度,必须同时注意徽章制度的推行,使他具备做事的 能力,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技艺。

如果疏忽了徽章制度,童子军就感 觉内童子军的三大制度 数据源: 数据源: 数据源: 度】队制 誉制 章制 小队 度 度 度 制 中国童子军月刊第25卷第6期 中国童子军月刊第25卷第7期 中国童子军月刊第25卷第8期容空虚、生活枯燥,因为缺乏了活动、也便成了无事可做的团体TO2.4如何建立小队制度小队制度的建立,是需要荣誉制度和徽章制度去支持;由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发展而得到滋养,然后小队制度才能正确地建立起来。

团长要能完全信赖小队长去领导他们的小队,不去加以干预,让他们独立自主地生活,同时又须注意培植每个儿童的领袖才干,团长要处于辅导的立场,多多提供建议,但却不是命令。

这样地进行,小队制度必然能达到坚强而有力。

2.5小队制度的功效实施小队制度能使少年在童子军生活中获致:『体验民主的生活,培养合作的精神」的功效。

同时在少年心目中也便感觉到这样地去进行,正是在加强他们自己的团体了。

3.0小队制度的实际3.1小队制度内容提要小队的组织一志趣相投的伙伴,自由组合成小队推选领袖,领导队员。

小队的精神一分工合作,互助团结、发挥伙伴朋友的情谊。

小队的活动一根据大家的意见,共同商讨进行。

3.2与其他制度关联的小队成立仪式一I 队长就职仪式T"荣誉制度荣誉庭----- 1小队集会------ 1卜徽章制度小队野外活动一14.0小队制度的价值探讨根据社会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发展正好是处于幼年期与成年期间的过渡阶段,他们一方而必须要脱离幼年时期的幼稚行为,学习属于成人社会的行为规范,另一方而又要接受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以确保成年后的生活温饱与社会地位。

这虽是每个人必经的社会化过程,却隐含许多变数于其中,故对于此一阶段的少年,除给予良好的辅导外,更要鼓励他们发展自我,学习自主、独立,成为社会上的良好公民。

一般人注意到青少年往往集结成群,也多半是社会上的一个符号较为鲜明,一致的群体;殊不知,他们的成群结队,目的在集体学习社会规范,寻求自我及团体认同,这在社会学上称之为『同侪团体』, 将它朝建设性方向组织而具体应用于童子军活动上,便是小队制度。

在小队中,小队有一个队名,如『白鲸』就代表着一个无形的精神目标-勇猛、矫健、强壮;小队长由全体队员推选,正是民主化的程序;小队在一起活动、聚会、训练,正好培养合群的精神,宽容的涵养、客观的处事态度,也同时为童子军的训练进程注入新的诠释。

在前文中,曾经提过小队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在培养童子军们如何去和人相处合作的能力。

也就是成为一个社会中合群的人,当然不是一个人云亦云,随载沈浮的人,而是能因应时代潮流演变,社会环境变迁,开创自己与群体新关系的人。

曾经有人述及『人中人』的训练观点来说明小队制度的意义。

这也正是小队制度价值之所在,身为一个童子军,于这点体验较一般人更为深刻,在活动中,我们与小队其他伙伴一同渡过难关、克服危机; 也共享欢笑、收获辛勤努力成果。

相同的,迨步入社会,更能迅速融入群体、与其他成员同心协力以促成彼此共同目标之达成。

这些历练, 难道不是小队生活所赋予的吗【荣誉制度】1.0荣誉制度的产生人的品格,各有不同,显然有高低贤庸各种的分别,品格乃是指人格的等级,大体言之,千万人的品格犹如一座金字塔,愈是高尚的便是愈少,因此需要鼓励大家去力争上游。

社会是需要品格高尚的人去支持和领导的,品格高尚的人愈多,社会便愈显得安定而进步,否则的话,那就险象丛生,危机重重,社会从此黯淡无光了。

创始人贝登堡倡导童子军的主旨,原为近代一般徙重物质文明而忽视精神文明的缺陷,乃拟藉此挽救人类固有道德的衰落,使其品格日趋高尚,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措施。

贝氏认为中世纪的骑士风度,崇高尽忠尽责、守信守礼、任侠仗义、慷慨勇敢、仁爱助人等美德,是一个大丈夫应具的优良品格,于是从骑士条规中撷菁取华,更配合着童子军的组织、活动,订定了童子军规律、诺言及铭言,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再特为少年们设计一套适合生理,象征者高尚人生,又能便利野外活动,别具风格,与众不同的制服,在在使其表里一致,充分洋溢着童子军的荣誉。

又如各种仪式仪典的安排,以及各种荣誉的鼓励,随时去激荡少年们的精神,造成优良的情境。

因此,参加了童子军之后,他们的精神升华,不期而然的腾腾向上,勇迈向前,导致于至善的境界。

这种荣誉制度的设计和布局,目的是使少年们充分地获得理想的精神生活,使他走上了真实高尚的人生;无疑地便可达到训练的效果。

2.0荣誉制度的理论2.1荣誉制度的意义荣誉制度是启发青少年内在荣誉感的,使他们有了崇高的理想,重视荣誉,自然地产生了自尊心;童子军精神是有赖于荣誉制度去促进的。

如果童子军缺乏了荣誉制度的实施,犹如航海失去了它的方向, 童子军也便谈不上是一种训练了。

2.2荣誉制度与小队制度的关系实施荣誉制度,必须同时注重小队制度的推行,使他建立舆论,造成风尚,个性与群性和谐调合。

如果疏忽了小队制度,童子军就感觉到缺乏团体的激荡,以及优良的情境,于是便不易振作自己去获得充沛的精神了。

2.3荣誉制度与徽章制度的关系实施荣誉制度,必须同时注重徽章制度的推行,使他多才多艺,德术兼修,精神与技能相辅为用。

如果疏忽了徽章制度,童子军就感到缺少实际工作的数据,对于童子军的理想实现,大受影响,以致无从去加以鼓舞了。

2.4如何建立荣誉制度荣誉制度的建立,是需要小队制度和徽章制度去支持;由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浸润而得到滋养,然后荣誉制度才能正确地建立起来。

团长要能以身作则,给童子军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而贏得青少年们的景仰,同时又要尊重各小队长的意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时时去加以鼓励,使他们自强不息的向上、向前、向善。

这样地进行, 荣誉制度必然能发出它的光和热。

2.5荣誉制度的功效实施荣誉制度能使青少年在童子军生活中获致:『陶冶高尚的情操, 鼓舞向上的志气」的功效。

同时在他们心目中也便感觉到这样地去进行,正是在实现他们自己的理想了。

3.0荣誉制度的实际3.1荣誉制度内容提要诺言、规律及铭言。

代表荣誉精神的童子军制度。

宣誓、晋级等典礼。

其他如义勇行为表现、就职,以及集会上和活动上…各种仪式与仪典。

3.2与其他制度关联的荣誉庭--------------- 小队制度新队员授衔仪典荣誉徽章的设置——徽章制度4.0荣誉制度的价值探讨人格的训练必须要在少年时期注意培养,它是不能从书本上获致的,而是要从内心上和行为上,出之自发自动,时时存好心,行好事, 做好人,形成了习惯才能坚定不移的建立起来。

所以,人格训练和智识训练方法截然不同。

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以及对于社会、国家、人类的有无贡献,品格是占第一位,再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了。

因为智识可以有助于为善,也可以有助于为恶,而其决定性,则视乎他的品格而移转了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力求自己智识、道德、体格之健全」,决不只是一句誓词或口号而己,而是童子军荣誉制度的精神标竿;而我们的铭言中,『准备、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正是期使所有童子军伙伴们实践荣誉制度的具体方法。

在一个人由幼及长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生理上的形体成长中,更重要的是,道德及人格、心理各方面的培育发展;由一个浑沌无知、不知世事的儿童,乃至具有崇高情操、能自律、助人、行善、服务的成人,在在都需要荣誉制度的规范与支持。

故我们可以知道,荣誉制度在整个童子军的范畴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培养童子军成为一个社会的良好公民时,在人格、精神上的陶冶,正是使他们与众不同的优良标帜。

『荣誉」是个乍看抽象的字眼,却又存在于每位童子军的心中,成为行为的准则,精神的信仰;表现于外的,就是开阔的胸襟,雄伟的气度。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地来形容一位具有高尚荣誉感的童子军:『合宜的举止、磊落的节操、远大的志向』一也就是一位『人上人」。

【徽章制度】1.0徽章制度的产生人大都有依赖性,然而依赖性过重的人,与人相处时受益于人者多,而贡献于人者则至微,这样的人往往是缺乏服务的能力,对于社会人类便发生了有损无益的情形。

一个人必须能去除依赖性,他才能具有独立的人格。

独立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然则独立人格如何产生呢?独立人格是产生于独立精神,而独立精神则产生于独立能力。

换言之,没有独立能力不能产生独立精神,也就不能产生独立人格。

独立的能力,人类原先是与生俱来的,由于社会文明的进步而逐渐退化,以至于消失殆尽,于是事事仰赖于人,此种情形对于社会影响之大,概可想见了,如果欲恢复这些天赋的木能,使有独立的精神和人格,以及服务于人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少年时期给他有机会离开人为的环境,去到野外自然界锻炼自立、自强,自治的独立能力,所谓『回归自然」『反璞归真』便是此中的真理。

创始人贝登堡先生参考了古今各民族各种训练儿童的方法及各家学说,尤其非洲祖鲁族的青年必须经过一段长期间在山野丛林中独自奋斗的生活,他认为这些可以锻炼体能,发展机智,养成刻苦耐劳、勇毅果敢等各种优点,复采美洲印地安人的野外生活技艺,可说是集合了各种优良方法之大成,创制了一套独特的野外生活程序和学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