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历史版七年级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课是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内容。

【设计思想】
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老师以出示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小小故事家、小小考古家、小小研究员、小小造字王、小小收藏家、小小描述家六个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搜集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记录内容、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证据意识。

学生搜集青铜器种类的有关资料,学生进行展示,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学生搜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资料,结合学校实物模型为学生进行描述介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辨认甲骨文,了解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难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如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白板课件、青铜器模型
学生准备:收集甲骨文与青铜器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思想主要就是锻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证据意识。

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一开始只是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甲骨文与青铜器方面的资料,但是收集到的资料太笼统、太杂。

所以,在学生收集资料的时候老师必须给予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去收集。

例如,收集关于甲骨文记录内容这一块时,就让学生去收集这块的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效率。

讲课中,学生展示资料时,教师应该给予指导,避免学生因为紧张出现不必要的瑕疵。

在学生展示完自己整理的资料后,缺乏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性和中肯性评价。

另外,本课由于侧重于对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所以,应该适时点明甲骨文与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学生对史料学习的感想
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搜集资料的方法。

以前学习历史知识只是来源于课本和老师的讲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历史就在身边。

学习历史可以来源于网络、课本、图书馆、书籍,甚至是自己生活的建筑等方面,历史的来源非常得广。

对于这种上课方式我们很喜欢,因为这是展示自我的好机会,我们很喜欢这种感觉。

通过对自己资料的展示,让我们很有成就感,也
锻炼了个人的胆量与口才,让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