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语文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zhuì()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2、下面宣传语中四字短语之间衔接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凝聚爱心,支援灾区。

(街头横幅)B、保护草坪,请勿踩踏;爱护花木,请勿采摘。

(公园告示牌)C、反对邪教,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崇尚科学。

(社区标语牌)D、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

(药品广告)3、默写诗文,在括号内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名。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七律·长征》)②,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萧华《四渡赤水出奇兵》③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我们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长征,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请你用一句学过的古诗文来诠释长征的“英雄气概”。

我的诠释:,。

④《四渡赤水》这首歌词中,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表现红军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词句是:,。

⑤《过雪山草地》这首歌词中,揭示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难的根本原因的词句是:,;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困难处境的词句是:,,,。

4、改正下面这个病句,请直接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经过汶川大地震后,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答:5、选择正确的一组词语依次填到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①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了。

②他深情着那张熟悉的脸,却不由得大吃一惊:由于疾病的,这位敬爱的首长面容变化多大呵!A、输送克服观察困扰B、灌输克服注视折磨C、贯穿战胜望困惑D、灌输战胜看折磨6、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圆殇之日,重生之时;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愈见华夏儿女的民族魂。

A、风雨飘摇百炼成钢B、风雨飘摇百折不挠C、风雨同舟百炼成钢D、风雨同舟百折不挠7、下面表述的名著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喜欢冒险,热爱航海,曾在出海途中,遭遇海盗掳掠,沦为奴隶;历经多次危险,鲁滨孙逃到了巴西,经过一番奋斗,拥有了一座甘蔗种植园,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B、在小人国,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在慧骃国,格列佛发现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C、保尔·柯察金在火车站邂逅冬妮娅,他们一见钟情;后来,他俩都走上了革命道路,由于工作需要,天各一方,音讯阻绝。

等到在铁路工地不期而遇时,两人都已建立了小家庭。

D、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通过一个个亲切感人的小故事,倡导“爱的教育”,引导人们发扬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同情弱小、尊师守纪、体贴父母等美德。

8、重庆市政府近日发出号召:“争做文明市民,塑造重庆新形象,迎接‘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召开。

”假如你是一个记者,将在下面三类人中选择一类进行采访,以了解他们对此事的态度。

你将怎样提问?小学生、商场营业员、政府工作人员二、阅读。

(一)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9-12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

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

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

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

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

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

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

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

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

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9、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10、选文第1段中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

11、“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

你是如何理解的呢?12、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二)阅读下面一篇评论,回答13-17题。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本报评论员①5月19日至5月21日,长歌当哭,时间见证一个民族的哀伤。

②自“5·12”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而淤积。

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

雪域高原、边陲海疆,繁华都市、偏僻县乡,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

13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心的瞬间,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③这三天里,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恣肆泪水,更是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

“汶川不哭”,“中国加油”,大地震中穿越生死的深情呼唤,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呐喊,当是我们哀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

而这一切,是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发展的中国在人文精神上的回归,是历经磨难的中国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④汶川作证,这一刻国家与人民同在。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震之后,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感天动地的举国大救援。

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开放国际救援队进入灾区,设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对人民负责、对生命敬畏、对世界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步,让世界看到一个坚强自信、开放透明、以人为本的中国。

⑤汶川作证,这一刻爱心与希望同在。

日继之夜,生继之死。

在这场新世纪以来死伤最为严重的地震灾难中,呈现于世界眼前的,不只是哀伤,更有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

即使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日子,那些爱与献身的故事仍给人以温暖的慰藉。

父母张开双臂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老师俯身低首支撑生命的港湾……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

⑥汶川作证,这一刻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

当家国受灾,同胞有难,亿万国人的集体道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被勃然唤醒。

民间抢险突击队日夜兼程驰援灾区,救灾志愿者不避艰险奔赴一线,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10天10夜中华大地纵横千里的爱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公民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

⑦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给国家新期待,给民族新精神,给公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⑧希望与中国同在!(选自2008年5月22日《人民日报》)13、本文是作者针对2008年5月哪一件事发表的评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答:14、文中哪一句话是对标题“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最好的阐释?答:15、结合你当时的所闻所见,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16、第⑤段说“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

”请以父母、老师和学生为对象各举一个事例证明。

父母:老师:学生:1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的?答:三、综合性学习。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纪念活动,缅怀我们伟大的总理,讴歌他光辉的一生。

“鞠躬尽瘁为人民”和“呕心沥血干革命”是从下面纪念总理的一副对联中抽取出来的,请你把它放回原处。

上联:戎马倥偬,,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下联:日理万机,,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

(2)在全市各学校开展创建“周恩来班”的活动中,你所在班级也打算参与创建,请你为本班级创建活动拟写一个能体现创建主题的标语(可从总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优秀品质中任选角度拟写),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创建设想。

标语:创建设想(不超过60个字)四、写作。

19、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靠着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徒步穿越草地、雪山,完成了人类史上罕见的壮举;今天,中国航天人,靠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将神五、神六一次次送入太空。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需要点精神的。

亲爱的同学,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不限,500字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