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判断题。
(在答题卷相应的题号下方空格内打√或?,分别表示正确与错误。
)1 、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 )2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基础,教育是关键。
(x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不现实,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
(x )4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 )5 、市场对于社会资源配置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x )6、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 )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 (√ )8、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 )9、共同富裕就是同样富裕。
(x )10、按劳分配,就是谁付出的劳动最多,谁的收入就应当高。
(x )1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的经济活动中,既要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要扮演“裁判员”的角色。
(x )12、我国当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就只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x )13、我国当前的分配方式是坚持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x )14、发展市场经济,会产生贫富分化,因而要放慢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x )15、经济体制的改革实际上就是经济制度的改革。
(x )16、我国过去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因而毫无价值。
(x )17、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v )18、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x )19、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v )20、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可以把它变成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 x )21、党的十四大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x )22、马克思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v )23、党的十五大特别指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v )24、马克思认为,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
(v )25、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其实也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
(v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异都是因为国家政策造成的。
(x )27、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就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
(v )2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存在着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v )29、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v )30、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v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
)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 )。
A.创新B.改革C.革命D.发展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D )。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 D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4、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 D )。
A .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B .生???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 .人们的社会关系决定的D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5、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国有经济( D ) 。
A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B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C .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D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质的优势6、从根本上解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范畴是在( C )。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7、我国之所以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 A )。
A.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有利于改善生产关系C.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8、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 D )。
A.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B.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D.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9、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是建立( A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C.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10、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D )。
A.股份制B.股份合作制C.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联合D.公司制11、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 C )。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B.提高企业经济效益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D.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D.可保障社会公平13、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是( C )。
A.建立由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B.建立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C.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D.建立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价格形成机制14、( C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1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B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实行公司制D.实行承包制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人文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A )。
A.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B.加强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C.限制能源开发和利用D.发展循环经济17、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 )。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管理民主1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B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19、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 )。
A.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C.公有资产的比例占一半以上D.公有资产的比例高于非公有资产的比例2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B )。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21. 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最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 D )。
A.经营权B.管理权C.处置权D.所有权2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 A )。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D )。
A. 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 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24、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关键是( A )掌握在谁的手里。
A . 控股权 B. 管理权 C. 经营权 D.人事权25、我国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关系的政策实质上体现了( D )。
A??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B.按劳分配有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想C.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6、市场经济是( D )。
A.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B.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C.唯一的资源配置手段D.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27、社会主义社会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 A )。
A.社会主义公有制B.无产阶级掌握政权C.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D.劳动存在着重大差别28、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 D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人D.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29、李某应聘到一个乡镇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他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5%的报酬。
今年他获得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 C )。
A.联产计酬收入B.资金分红收入C.经营风险收入D.按劳分配收入30、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D )。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3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主要依靠( D )。
A.凭借行政力量的支持B.产业结构调整C.限制其他经济的发展D.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32、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 A )。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C )。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3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C )。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体系35、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
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
“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他告诫我们:“ 90 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要受到严重影响”。
这些话的意思是,农业(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