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

2014-8-28 25
• 2. 肾功能不全对其它脏器的影响
• 肾功能不全→血内含氮代谢产物↑→种种精神 神经症状。 • 肾功能不全→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高血钾症 →心肌功能障碍。 • 肾功能不全→体内尿素氮和水份↑→尿毒症性 肺炎或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不全。
2014-8-28 26
3. 肝脏功能不全对其它脏器的影响
感染进行抗衡。但忽略了烧伤、急性胰
腺炎早期无细菌感染,却出现严重的全
身炎症反应的现象。
2014-8-28
8
机体不仅是受害者,同时也是积极的参加者。
机体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同时机体又失 去了对这些因子的正常控制,从而形成了一个
自身放大的连锁反应,使更多的内源性有害物
质产生,引起组织细胞功能的广泛破坏,导致 MODS的发生。
5. 医原性因素
在危重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如输液不当,
或使用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常能加深脏
器的损害而促使多器官衰竭的发生。
2014-8-28
19
• (二)发病机制 • 1. 多器官衰竭虽是创伤和手术后常见的现 象,但它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 2. 在发病过程中,机体的防御性反应一方 面可稳定自身,另一方面又损害自身。 • 3. 组织缺血→儿茶酚胺和血管加压素↑→ 血管收缩,微循环障碍→输液纠正→再灌注损 伤→器官功能失常
(2)应用抗酸剂以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使
胃液pH保持在3.5-4以上
2014-8-28
38
6.组织有广泛损伤时,应用抗生素以预防细菌侵 入和感染发生 (1)脓毒病灶,特别是腹腔脓肿的早期引流,对于 预防多器官衰竭非常重要 (2)腹腔手术病人,术后T>380C、PaO2↓,必须 高度怀疑腹腔内脓肿的存在,外科医师须尽力 找寻脓肿病灶,早期引流,病情虽属危重,腹 腔内脓肿如不引流,器官衰竭就不可能扭转
2014-8-28 36
4.心输出量必须保持充分,有条件时需测 定心输出量 (1)心脏支持从补充血容量开始,继之以强 心药和血管活性药 (2)多巴胺是最常用的血管活性药 (3)当容量补充仍不能产生正常的循环而 CVP上升时,提示血容量补充已够,需 用血管扩张剂
2014-8-28 37
5.胃肠道的处理 (1)置胃管使胃排空以防急性胃扩张
肾小管上皮 细胞受损
肾小管上皮 细胞坏死 尿外渗
管型 形成
重吸收钠↓
刺激致密斑 间质水肿 肾素血管紧张素↑
梗阻
2014-8-28
少尿
48
• 在许多病理条件下,肾缺血与肾毒物经
常同时或相继发生作用。 • 肾缺血也常伴有毒性代谢产物的堆积。 • 一般认为肾缺血时再加上肾毒物的作用, 最易引起ARF。
• (1)MODS患者发病前器官功能良好, 发病中伴应激、SIRS
• (2)衰竭的器官往往不是原发因素直接 损伤的器官 • (3)从最初打击到远隔器官功能障碍, 常有几天的间隔
2014-8-28 29
(4)MODS的功能障碍与病理损害在程度 上不一致,病理变化没有特异性 (5)MODS病情发展迅速,一般抗休克、 抗感染及支持治疗难以奏效,死亡率高 (6)除非到终末期,MODS可以逆转,一 旦治愈,不留后遗,不会转入慢性阶段
(2) 有低血容量存在,须迅速输晶体和胶体溶液,
以维持正常血容量,若血细胞压积低于30%,
还须补充全血,以防影响携氧和细胞的氧供。
2014-8-28
32
2. 循环血容量补足后,必须注意尿量,并 设法保护肾功能。 补足血容量后,如尿量<25ml/h,就须应 用速尿,开始时可静脉推注40mg, 每隔 半小时推注一次,剂量加倍,剂量可增 加至500mg或更多,直到获得满意的尿量, 总剂量可达2-3g。
2014-8-28
6
概念的提出试图描述这样的临床过程: 在急性损伤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似乎与 原发病不直接相关的远隔器官的功能损 害,象多米诺骨牌一样呈序贯性发展, 而病人的死亡原因往往不能用单一器官 功能的损害来解释。
2014-8-28
7
以前曾认为,当感染发生后,机体的炎
性反应作为“抵抗能力”的主要部分与
多器官功能衰竭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外科学教研室 李前龙
2014-8-28
1
【概述】
• MODS是目前重危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 严重外伤、感染或大手术后容易发生 MODS • 急症手术后发病率约为7%,而一般择期 手术只有1.2%。 • 严重感染病例中,其发病率高达34%。
12
三 死亡率
• 单系统:25% • 三系统:85% • 四系统:100%
2014-8-28
13
【病因】
• 多器官衰竭虽是创伤和手术后常见的现
象,但它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2014-8-28
14
• (一)发病因素 1.休克
休克时由于①长时间组织灌流不足,引
起低氧血症和细胞损害;②毒性因子或
2014-8-28 33
3.血气分析对监测危重病人的肺功能非常 必要 (1) 不管急性肺衰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如 何,临床医师的注意力必须集中于保持 动脉血的充份氧合,使PaO2保持于正常 水平12kPa(90mmHg)
2014-8-28
34
(2)为了预防急性肺衰,必须防止超负荷补 液,每小时尿量须保持不少于25ml,以 多于50ml为宜。 (3)避免补钠或补碳酸氢钠过多。 (4)补液后如PaO2降低,应给予利尿剂和白
2014-8-28 20
(三)病理改变
1. 组织水肿 特别是肺和外周组织水肿,提示微血管 与间质液平衡的破坏可能是多器官衰竭
的发病机理之一。
2014-8-28
21
创伤和脓毒症均会促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发生改 变,血管内液体外渗而致组织水肿。毛细血管 功能改变和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原因极为复杂, 除了静水压和胶体压差外,很多体液因子和组
科疾病均可诱发DIC,在各种组织和脏
器的毛细血管内形成弥漫性微血栓,引
起出血坏死和脏器功能不全。
2014-8-28
17
4.代谢障碍
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量输血的患者常 有严重代谢障碍。有人认为,代谢障碍 引起的能量不足是MODS的发病原因之
一,但代谢障碍与MODS之间的关系目
前尚不清楚。
2014-8-28 18
织因子均可造成毛细血管功能改变,例如内毒
素的释放、补体的激活,免疫复合物沉淀、白
细胞停滞、血小板破裂、纤维素栓子及其裂解
产物以及内皮细胞与基底膜的粘附等。
2014-8-28 22
2. 组织破坏灶,由严重创伤造成;
3.组织灌流不足和缺血,由于原发病伴随 的循环血容量不足和心输出量降低所致, 脏器的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4.败血症或局部感染灶,通常是革兰氏阴 性菌感染对机体有双重损害。
肝功能不全→枯否氏细胞的清除能力↓→各种 本应在肝脏内清除或灭活的物质,通过肝脏而 进入其它脏器组织→其它脏器细胞的损害。
由于醛固酮不能被灭活→继发性醛固酮过多症→ 肾血流↓→肝肾综合征。 严重肝病患者常有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
2014-8-28 27
2014-8-28
28
• MODS区别于其它器官衰竭的临床特点
2014-8-28
2
• MODS常在外伤或手术后第5天发病 • 一般说来,肺、肾和肝,尤其是肺受累 最多。 • MODS的预后较差: • 总的死亡率为70-85%, • 单个脏器功能不全的死亡率(23-40%)。 • 功能不全的脏器数目越多,预后就越差。
2014-8-28
3
【多器官衰竭的概念】
• 多器官衰竭这一名称是从70年代开始在 医学文献中应用。通常从一个脏器开始, 以后其它脏器序贯地接着发生,情况特 别严重时也可多个脏器同时发生衰竭, 又称之为序贯性或多系统多器官衰竭。
2014-8-28
4
近50年来,危重病的病程得以全面地展
现于临床。人们开始注意到危重病人往 往不是死于原发病本身,而是死于多个
器官或系统共同受损的结果。
2014-8-28
5
1973年,Tilney等首次提出了“序 贯性系统功能衰竭”; Baue(1975)和Eiseman(1977)正式 提出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概 念。
2014-8-28 39
7.为了预防代谢和免疫功能衰竭,对危重 病人必须进行营养支持 (1)病人不能充分进食,需通过中心大静脉 进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供应充 分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必要 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如肠道完整,术后也可采用空肠造口术, 经导管灌注要素饮食,因手术后小肠功 能的恢复常较胃和结肠功能的恢复早
肾缺血 入球小动脉收缩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率↓ 少尿
2014-8-28 46
二、肾性ARF
1.肾脏本身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 2. 较为常见的是肾缺血及肾毒物引起的急 性肾小管坏死所致的ARF。
2014-8-28
47
肾缺血、肾毒物
肾血液灌流量↓ 入球小动脉收缩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率↓
及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很多领域,我们的最终目
标是预防多器官衰竭的发生,使这一综合征的 发生率和死亡率不断降低。
2014-8-28 41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2014-8-28
42
概念
•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各种原因引起肾 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 出现严重紊乱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上主 要表现为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 酸中毒,并常伴有少尿或无尿。
2014-8-28 24
(四)各脏器间的相互影响
1. 肺功能不全对其它脏器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