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去年考试题型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去年考试题型


f,如果原文题无解对偶问题也可能有可行解
一。判断 12*1.5=18
二。简答 5*4=20
1.运输问题对偶变量的经济意义
2.一维搜索 0.618 法的步骤
3.费尔曼原理
4.凸凹函数 凸规划
5.互补松弛定理
三。根据所给写一个线性划模型
四。b、c 变化,求解变化后的最优解
五。运输问题
六。动态规划--复杂系统可靠性
七。判断凸规划,判断是否存在可行下降方向
总体来说,考的很郁闷很郁闷,老师复习课上说的大多是废话
第一,考了他说的复习范围之外的
第二,他说比作业简单,或者差不多,实际上考的难多了
材料力学
一。填空选择 两个选择一个填空(4 个空) 10 分 二。一个类似书后习题 4-9 的题 20 分 三。画剪力弯矩图 15 分 四。正应力问题,涉及中性轴 20 分 五。应力分析,5 小问,类似书中例题 5-6 两端加扭矩 25 分 六。给了两种荷载情况,证明临界应力相等,并求其中一种情况下的临界荷载
水力学
选择 3*10 概念比较多,建议多看书,有三道好像是 ppt 上的 btw,雷诺应力的物理意义真的考了…… 大题 1 书上作业题 2-18,改了个数 静水压力 25 分(厚道吧) 2 π 定理 布金汉定理 25 分 3 水头损失 用牛顿迭代计算 不是很好做 10 分 (到现在我也不是很清楚到底用不用判断层流紊流) 4 推导 给定 q 推导水跃前后 h 关系,能量损失 10 分
2、线性规划问题和其对偶问题关系:ae
A 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为原问题
B 若原问题无解,其对偶问题有无界解
C 若原问题无界解,其对偶问题无解或者无界解
D 即使原问题有最优解,其对偶问题也未必有最优解
E 原问题目标函数达到最大时,其对偶问题取最小值
F 只有原问题达最优解时,其对偶问题才有可行解
G 若原问题有无穷多最优解,其对偶问题有无界解。
10 分
运筹学
不定向选择 1、若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则:abc A 其可行域可能无界 B 其可行域为凸集
C 至少有一个可行解为基本可行解
D 可行域边界上点都为基本可行解 E 一定存在某一可行解使目标函数达最优值
F 任一可行解均能表示为所有可行域顶点线性组合表示
G 某一可行解为最优解必要条件为它是一个基本解。
建筑材料
一。名词解释 5*3 二。填空 20*1 三。选择 10*2 四。问答 9*5 据说打印课件的会比较手忙脚乱,我是建议只翻书,因为书上有页码,比较一目了然提前把 书上没有的抄在书上或者选择性打印几张 ppt 就可以了 kelvin 模型考了,如果不看 ppt 的推导过程自己算微分方程估计会很郁闷 名词解释:混凝土的工作度、材料的泊松比、金属的栅格结构、沥青的劲度、凝胶的触变性 问答: 用粘弹性原件表示 kelvin 模型,推导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徐变,定义劲度 叙述如何减少混凝土生产使用过程中的资源使用和环境污染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和参数 火山灰反应的定义和在混凝土水化过程中的作用 分析混凝土受压过程中的裂纹变化和应力应变曲线,简述高强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区别 分析钢筋受压过程中的微结构变化和应力应变曲线 分析钢筋锈蚀的机理和诱发因素,结合北京地区民用建筑的情况进行分析 早期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机理和影响因素 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和设计参数 2.火山灰反应的定义和在混凝土强化过程中的作用 3.混凝土材料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 4.普通混凝土与高强混凝土在受压时的微结构变化 5.早强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影响因素 6.钢筋混凝土腐蚀原因及影响因素,结合北京地区民用建筑分析钢筋腐蚀的危险性 7.理论强度定义,用断裂理论来解释两者差异 8.画图,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图,解释材料内部微结构变化 9.kelvin 模型,推导应力应变本构关系,说明徐变,用模型定义沥青劲度
解释:abc 就不解释了
f:老师给的定理是有界的凸集内部任意一点都可以表示为顶点的线性组合问题中没有强调
可行域固然是凸集但未必有界 无界 即无明确顶点便谈不上表达。
g:由 g 的逻辑我们得出:一可行解如果最优 =》 基本解
不过如果最优解有无穷多组,那么可行最优解就有可能在两顶点组成的边界上 即不是基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