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

浅析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

浅析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
摘要: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它几乎渗透到世界各地和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生活,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出现了。

以QQ、网上论坛、虚拟社区、短消息等为主要载体,网民们创造出了大量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组合的新词汇,催生出了现代汉语的一种变异形式。

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它脱胎于现代汉语, 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本文拟从语法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结构各层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法特点“甄嬛体”“白骨精”句法特征
一、网络语言的构词特征
1、数字化
运用数字及其谐音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88(拜拜,英语单词Bye-bye的谐音)、520(我爱你的谐音),还有,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了;V587=威武霸气等等。

2、字母化
造词方法分三种。

一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例如MM=妹妹;PP=漂漂(现在叠音词因为其发音的重复性,给人以可爱之感,目前尤为流行),也就是漂亮的意思;S=死;u=you;r=are;二是缩写,有汉语拼音缩写如JS=奸商;BT=变态;GG=哥哥。

还有英文缩写,这个在语言学上也比较常见,如OMG=Oh My God BTW=By The Way等等。

还有比较特殊的通过象形的方法创造的,比如OTZ =拜倒小人。

3、外来化
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瘟都死=Windows(微软出品的操作系统品牌名,意为窗口,港台地区一般意译为视窗);荡=download(下载)等等。

4、口语化
网络交际语言用于网上交流,在表达上更偏向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

如:“甭管”等。

5、同音化
在使用拼音输入法时,明明想输入“大侠”,输入法呈现的首选项却是“大虾”;想输入“同学”,却出来的是“童鞋”……但很多网民为了便利节约时间,在一些私人场合,也就不在乎这种“明知故犯”了。

于是,满足语言省力原则与经济原则的谐音错别字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

6、拟声字
网络语言由于不是面对面的交流,缺少表情用来达意。

为了弥补缺憾,网络语言充斥着大量的拟声词。

如:555~~~~`=呜呜呜(哭泣声);“吼吼、hoho”是惊喜的声音;“咣当”表示晕倒等。

7、后缀用法
当下许多网络流行词语都形成了新的词缀,如:“xx帖”、“xx体”、“x丝”和“xx-ing”等。

“xx帖”这种结构,在各大论坛以及各个贴吧中非常之多,如“找抽帖”、“火星帖”、“队形帖”等各类帖子,可以看出“xx帖”已经成为另类非主流帖体的固定表达用法了。

“xx体”这一结构中“体”作为后缀时,则是只某类特殊的文体,由某些人创作出继而在网络得道极大反响广为传播的新兴文体。

如:“淘宝体”、“凡客体”、“甄嬛体”等。

“x丝”这一结构则是指有着共同爱好的特殊群体,疯狂地迷恋着某位明星,也就是对fans的音译“粉丝”的改版。

如:有那么一群人疯狂地迷恋着相声演员郭德纲,我们称之为“钢丝”。

“xx-ing”这一结构里的“ing”正是因为它是进行时态的后缀,因此有很多网友用它来作为中文的后缀,表示正在干什么或者表达一种情感,如“无聊ing”、“吃饭ing”、“游戏ing”等等。

8、旧词新意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网民们乐意使用这样的一些词汇。

如:“囧”、“萌”、“恐龙”(丑女人)、“白骨精”、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稀饭(喜欢)等。

超女大赛中出现的“玉米”、“盒饭”、“凉粉”等。

9、新词新意层出不穷
像网络新词酱紫(这样子)、表(不要)、杯具(悲剧)等等,它们是同音替代或合音替代。

一些旧词有了新的意思,可爱(可怜没人爱)、恐龙(丑女或者是褒义词)、天生丽质(贬义词)。

此类网语是伴随着网络为大众提供的聊天室、BBS等交流方式而派生出来的,多有借义的倾向。

如“拍砖”(发表不同见解)、“东东”(一切东西)、“美眉”(妹妹、美女)、“见光死”(比喻网恋等一见面就完蛋),等等。

这类词语读来别有意趣,已经有不少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流行范围比较广。

二、网络语言的句法特征
1、中、英语码混用
根据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要使交际顺利进行,说话者角色的转换(话轮)应遵从方式准则,即避免模糊,避免歧义,简明,有序。

但在实际的网络交往中,其话语的形式和话语的输出量却违背了这种准则,其目的就是为了放纵情怀,发泄情感。

这种独特的方式,能充分地表现出网友们的思想活跃、崇尚创新、追逐时尚、不拘传统的个性。

例如:①I服了U(我服了你)。

②我query(查询)一下你,你果然不在线上。

2、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口语,使用者不用在编辑上下大工夫,只要对方理解就可以,因而网络语言具有句子简短、通俗易懂、结构松散的特点。

口语化句子的特点是短句多,省略句多,句子结构比较松散,常出现某些不同于一般句法规则的说法,给人以自由随意的感觉。

例如:“我走先(我先走)?”“楼主,说你也太孬了吧”。

3、语序变异
网络语言中的句子,由于受到英语语序和方言语序的干扰,或是为了标新立异,往往不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出现一些与规范的现代汉语格式不符的语序。

比如“回一个贴先”,“难过死了都”,“今天下午看书在图书馆”等。

4、语法形态变异
比如大量新的叠音现象。

如“一般般”,“一下下”,“漂漂”,“东东”。

新的词缀搭配。

最为常见的有“的说”。

如“图书馆人会很多的说”,“我还真
有点儿舍不得的说”。

以及“论文ing”,“等待ing”等。

6、新的词语搭配
网络语言的句子中出现许多在规范的普通话中被视为病句的搭配形式。

如形
容词修饰名词。

如“很阳光”。

一些主谓短语不带“得”直接作补语。

如“难过
得死掉了”,“累死掉了”。

“有”+动词的结构。

如“我有去看过”。

以及名
词修饰动词的结构。

如“瀑布汗”等。

7、类似词类活用的临时性词性增加
如“不要忘了伊妹儿我”,“澳大利亚政府网站被黑”等。

8、新的语气词用法
如“乖,看帖要回帖喔”,“啊啊啊,外星美女,可惜呀可惜,脸先着地喽”,“开玩笑的啊!”,“别当真,我是来支持楼主滴!”,“打电话要付现金的噢”等。

三、网络语言的符号特征
1、符号网络语言
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

如“O.O”表示"惊讶"的表情;“T T”表示“流泪”的表情; | | |表示“黑线”。

这种表情型符号起
源于日本漫画,后演变为漫画杂志中常出现的文字符号。

成为网络语言后出现了
更多形式。

符号表示文字的多以谐音有关,如“=”表示“等”;“o”表示“哦”;“**”表示不雅语言等。

o(∩_∩)o...^_^ 表示高兴的心情╭∩╮(︶^︶)╭
∩╮表示鄙视你(/ □ \)表示囧;:-)(微笑的象形);:-D(大笑的象形);:-C (撇嘴的象形)等等。

2、标点符号的滥用
网络语言中标点符号被赋予更多的内涵, 除了常见的图形、符号、数字来表
情达意外, 还更多地, 以期表达各使用标点符号。

单用、连用、组合起来用种语气, 能起到使话语简洁和突出、强调语气的作用。

如: 单用(无言)、?(询问
或可疑)、! (感叹或赞成)、组合用。

(由疑而叹或将信将疑)、!?(由信而疑) 连用(强烈的感叹, 可表称赞、同意、要求等含义)
四、网络语言的语用特征
网络语言是通过进入网络的计算机屏幕与键盘得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网络
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不如一般的语言,因为打字没有说话快,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在交际中产生了缺乏语法依据的省略和简约化现象。

求新求异是造成网络语言语
法变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背离传统,追求个性是现代人对自己价值认证的一种方式。

所以它的语用特征主要表现为:生动形象、标新立异和随心所欲。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二版)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 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4]仲洁.中文网络语码混用及变异现象[M].暨南学报.2001.1.。

相关主题